如何能提高透過財務資料看到業務實質的能力?

時間 2021-05-07 00:35:06

1樓:財務人之路

其實這個也是個業財結合分析能力。直接點來說:對於乙個非職業財務人員,甚至對於很多基層的財務人員來說,能做到透過財務看懂業務都是不太現實的。

這個過程中難得並不是理解找到一系列的財務資料,或者說泛泛的說些對企業業務的看法。而在於能否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的業務模式思考,找出看待企業所處行業的關鍵指標,再用這些關鍵指標去對應的找相應的財務資料進行分析思考。這樣的話才能發現一大堆財務資料中那些是對這個行業,這家企業而言有價值的,能對企業業務產生直接影響的。

有的放矢,方為正道。

2樓:小揪揪

或許你了解過審計中了解內控時有一項程式叫「穿行測試」,如果你是在企業內部,那麼,多做幾次「穿行測試」,也就是從始至終追蹤下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路徑以了解資料形成的邏輯,是最基礎的。

再然後就是與業務人員的溝通,在了解基礎執行邏輯後,資料出現異常時可以準確的定位到對接人,通過溝通了解,就可以追蹤資料異常的原因。

再然後就是對乙個行業日積月累的經驗+自身的資料敏感度。

當然如果你在外部,那麼只能多關注行業及公開資訊&內幕資訊了。

3樓:

1、比較思維。因為財務真實和業務真實之間多少會存在差距的,所以要透過財務資料看到業務實質,就需要確定兩者之間重合度是多是少。而這一般只能通過比較,與歷史資料比、與可比公司比、與行業資料比、通過其他渠道交叉驗證資訊。

2、專業思維。你知道各大券商的研究所都是分行業的嗎?因為行業不同,財務資料或者說財務處理的慣例以及關注的重點就不同。

專業的研究者都是專注於某一行業的。因此,要提高透過財務資料看到業務實質的能力,就必須明白業務時怎麼一回事,行業目前發展是個什麼態勢、什麼個趨勢。不懂業務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財務資料,或者說他只能看懂提供給他的財務資料。

尤其是金融類公司,很多交易安排和交易結構,巢狀多種衍生工具,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怎麼起來的。

3、懷疑思維。多數通過比較得到的財務異常資料,都會有管理層解釋或者財務附註解釋。因為異常,所以要解釋,但真的能解釋異常嗎?異常會不會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4樓:詩與星空

因為常年做上市公司財報分析,也收穫了許多喜歡讀財報的粉絲。

其中,很多是股民。

在介紹一些指標的時候,相當一部分股民特別喜歡機械的理解資料。

比如提到淨現比,會問我具體多少比較合理,我一時語塞,就說0.6就可以了,然後給我發過來一張表,說這家公司有年都降到負數了怎麼理解?

其實這是一家做肝素原藥的企業,原材料是豬小腸。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數是因為生豬漲價,公司在漲價前囤了一批原材料而已。

我為什麼知道肝素原藥的業務實質?

只不過是因為一年讀了2000多份財報和研報,恰好讀過這家公司的年報而已。

你知道哪些隱藏的財務資料造假細節?

悅報銷 東方金鈺發布公告 公司在當天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 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這份公告也揭開了這起財務造假大案背後更多的細節 孫公司剛成立就造假 控制19個銀行賬戶 偽造交易合同 虛增利潤上億元 虛構利潤金額佔當期利潤比高達211 企業本年實際狀況 虧損1個億 目標 報告呈現盈利 操作工具 ...

上市銀行所公布的財務資料透露了哪些訊息?

Elvissssssss 感覺回答好高階.個人見解,比較簡短。一般來說上市公司 不是銀行 需要公布財務資料,即三張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給投資人或者相關使用者披露的財務資訊,一般摘要中一眼可以看出資產 利潤 收入 負債還要其他重要的資訊。然後會有整體的財務報表及附註,詳細到沒人想看。然後會有審計...

老闆經常要查財務資料,資料都放在伺服器了,每次調取都特別麻煩,有沒什麼方式讓老闆自己隨時可以檢視的?

財務資料很重要,很多公司的財務部都要求不能放在公有雲上,放到公司內部的伺服器,使用起來又特別麻煩,而且老闆如果想隨時隨地的調閱,很頭疼的。乙個朋友公司以前用的是NAS,很難用,後來就停用了,換成了另一家高榕科技的檔案管理機裝置,這個裝置是一種新的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檔案儲存管理設計的辦公裝置,內建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