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邦的夜曲編號越高越欣賞不來(個人感覺難聽)?

時間 2021-09-10 00:04:35

1樓:Arcadia

晚期蕭邦的情感更為深邃…愛情破滅,故土難歸,疾病纏身,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偷偷暗戀聲樂系女同學的小清新了…所以藝術追求當然也與當初不同

客觀表現則是,編號比較高的夜曲(尤其是作品55之後)織體更為複雜,甚至有不少複調因素,和聲的使用也更為大膽,線條更加複雜…

但是作品15-作品55裡易於欣賞的也很多啊,比如15之2,27之2,37之2,48之1,55之1等等…悅耳程度也都是很高的,覺得欣賞不來可能是沒有真正聽進去,你可以在某個寧靜的夜晚專心欣賞一下,看看會不會有新的感覺。當然,能聽現場的話就更好了。

至於晚期的作品,確實欣賞門檻更高,但這不代表就江郎才盡了。就像貝多芬的作品106三樂章,恰恰是貝多芬奏鳴曲裡最深刻的樂章(之一)。

2樓:音樂小白兔

乙個作品的價值不在於它表面上有多美,而是它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體驗,正面也好負面也罷。

蕭邦晚年的生活是極其痛苦的(最後兩三年甚至沒有出版作品,也很難有心情和體力下筆),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不像年輕時那麼清新淡雅,而是多了很多對自身不如意的描寫。負面情緒一多,自然乍聽起來就沒那麼「好聽」。但他晚年這些夜曲的價值就恰恰在它們能夠讓聽眾沉浸在他的這些(相對於早年生活的)負面的情緒裡並與之共鳴。

而且,作曲技巧越高深越熟練並不一定代表寫出來的就一定「悅耳」,只能代表他能寫出更複雜更細節化的作品,而這往往代表著這些作品更難以被立刻接受。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譬如馬勒、貝多芬、勳伯格、李斯特、梅西安等等。

我個人也是這個夏天才真正開始理解蕭邦中晚期夜曲所表達的意境的。再回過去聽他早年的夜曲就能切實地體會到他在作曲手法方面的進步和純熟,但這絕不是否定他早年成功作品的價值。年輕和年老的蕭邦在風格和審美上發生了演變,而不能說是進化。

3樓:汪SH

那就聽別的作曲家嘍。。這個傾向是有的,越往上越複雜直到最後幾首簡練的要死。。如果你感興趣,多聽聽是可以感受到的。不感興趣的話,去聽更感興趣的就好了。

但一般的講,夜曲裡面流傳最廣的可能是第1 2, 但很多愛好者最喜歡的是第13,20。我個人覺得 1 2 4 8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都非常好。尤其是你彈一彈的話。。。

其實設計的非常有意思。。。

此外可能是版本問題。個人建議聽鄧泰山,莫拉維奇,魯賓斯坦的。阿什肯納齊的夜曲4是最好的。

為什麼越窮的地方彩禮要價越高?

堯迦 從你的角度上來說,早點分吧,不是那個拿不回的20w彩禮的問題,而是你女友的想法問題,整個乙個扶弟魔啊 如果結了,請做好被吸血一輩子的準備,還有,麻煩不要把你辛苦養大你的父母拖下水,他們對你已經仁至義盡了,沒有為你賠上後半輩子的義務。 泥巴巴 越窮的地方,體力武力越重要,體力武力重要,女性社會經...

為什麼越高階的作品,內容越簡單?

視連通VCA 因為資訊精準,場景精準,渠道精準。這是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沒有太多人會為了乙個美妙卻複雜的內容駐足停留,無論構思多麼巧妙,如果內容是針對市場整體進行宣傳的話,化繁為簡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再好的內容也需要精簡提煉,爭取在幾秒鐘內就能夠讓你目標的人群產生記憶 好感,他們願意主動繼續了解才可...

為什麼溫度越高,液體的黏度越低?

北京得利特 在歐美各國常用,中國除採用恩氏粘度計測定深色潤滑油及殘渣油外,其餘兩種粘度計很少使用。三種條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單位各不相同,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可通過圖表進行換算。同時恩氏粘度與運動粘度也可換算,這樣就方便靈活得多了 流體間產生內摩擦力的性質,稱為流體的粘滯性。動力粘度是指流體單位接觸面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