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奇葩說》詹青雲說得所有的情緒都不該被質疑和指責

時間 2021-05-10 01:06:41

1樓:知北遊

我感覺這樣說怪怪的,所有情緒都沒問題,比如工作不順利導致自己不爽的情緒,情緒沒問題,是因為工作不順利的原因,但是工作為什麼不順利,那可不可以說不是工作的原因,是另乙個原因,一層層溯源,沒有盡頭。

2樓:桌子先生

愛不是克制!愛不是克制!愛不是克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情緒是不該被質疑和指責的,這句話本身沒錯。需要處理的,是產生這種情緒的事情。

工作不順利,回到家裡看什麼都不爽,錯的不是不爽的情緒,是不順利的工作,所以要處理的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本來就是高壓力高回報,有挫折也有收穫的,那學會習慣這些壓力,並追求承擔壓力所帶來的回報。如果回報不夠高,那麼換乙份工作。

如果不想承擔壓力也能接受不那麼高的回報,那麼,換乙份工作。

使勁舔女神,結果得不到,因愛生恨。恨意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舔狗的行為,如果不能承擔一直舔一直苦的損失,建議一開始就不要選擇這位女神。

辛苦工作卻因為陪家人的時間不夠,被家人抱怨,自己也心生不甘。這種不甘本身沒錯,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有效地陪家人。不如和家人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上班很累了,回家有什麼方法是可以讓家人陪著你做又保護了你休息時間的方式。

如果沒有辦法解決情緒背後的問題,質疑和指責情緒本身是無濟於事的。

3樓:孤獨的九九

我的回答可能與作者提問的關係不大。我想說的是,只有能夠被感知的情緒才能夠叫情緒,否則只能稱之為一種不為人知的心理活動。脫離人群的「情緒」,不過是孤獨者世界的煙霧彈。

所以,「有情緒是每個的權利,沒有合適不合適,但是被情緒支配了就不合適了」這樣的表述全是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

4樓:

辯論就是辯論,辯論是有持方的,她要論證她方的觀點。

所有的節目,都不是為了教你該如何活著,也教不了你,本質上來說,奇葩說這個節目就是乙個娛樂節目,看完圖個樂,如果有幾句話或者幾個視角覺得還挺有意思,可以琢磨下,那就夠了。

辯論,本來就是事態模稜兩可的過程。

模稜兩可意味著,都可。

所以,沒有必要去扣詹青雲說「什麼情緒不該被指責」

另外,我反對「吹捧」,現在都說阿詹多好好多,以後就有人會批評說,阿詹太理想主義,精英主義,個人主義,等等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我想阿詹也一樣。

我希望,你只是因為喜歡某個人的觀點,而不是喜歡某個人就喜歡她所有的觀點,況且她說的觀點,並不是一定是她真的這麼想,這麼認為。

5樓:擬態偽裝

真的好奇怪,上學的時候有點腦子的人就知道選擇題或者判斷題裡帶「所有」和「都」的選項大部分有點問題,怎麼從學校出來進入社會就忘這麼乾淨呢……

6樓:月染星汐

看了下題目,想了許久,這說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總感覺有點不對,但又不好說這哪有不對勁。忽然想起了高中老師講過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感覺就清楚多了。

在親密關係中,情緒是每個人的權利,不該被指責和質疑。

這句話其實很怪,怪就怪在它沒有理由地擴大了權利的範圍,同時沒有說明與之對應的義務。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在戀愛關係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因為某些原因,女生起小情緒了,而男生在旁邊一臉懵逼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結果鬧矛盾了。男生花盡所有功夫,卻都沒讓女生滿意,女生就哭喊起來了:

「他不哄我,他不好好待我,他不喜歡我了…」這種事就讓人很氣惱,為什麼會出現這情況呢?我們根據題目來分析下,女生有小情緒,她有發洩情緒的權利,與此同時男生看到自己女朋友有小情緒了,也有去撫平女朋友情緒的義務,但是這是男生的義務,而不是女生去要求男生撫平她自己情緒的權利,女生沒有這個權利,有的只是男生喜歡女生這個藉口。也就是說,在親密關係中,每個人都擁有做事帶著自己的情緒的權利,但是沒有要求別人接受自己情緒的權利,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情緒是別人的權利,我們不能說別人怎麼怎麼面對我們自己情緒是錯的,是不應該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有克制自己情緒,盡量不去影響別人的義務。而題目的說法就是一味地擴大自己的權利,卻絲毫不說明自己與權利相對應的義務。

寫到這,我突然感覺我可能離題了。或許題目說的意思是不該去質疑和指責從什麼事情中產生情緒這個過程,而不是不該去質疑和指責產生情緒後所造成的影響。我更希望是我離題了。

7樓:看前

情緒是我們作為乙個人的基本尊嚴,質疑情緒本身是沒有必要的

但不意味著情緒可以任意的表達,因為正常的情緒往往對應著客觀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

人同時也需要理性一些,表達完情緒後如何對待和處理現實中的問題更值得考量

8樓:誠寶寶

情緒是啥?

情緒是意識!

意識是啥?

唯物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世界(也就是物質)在人腦中的反映

它既然就是一種反映,有啥能指責的呢?

怎麼處理「情緒」這個意思這才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性的到這才有對錯之分你主觀地克制並正確處理了情緒這是值得鼓勵的反之則你可能會受到指責

認為情緒應該被指責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啊

9樓:小葡萄

我覺得面對別人的情緒,這個別人有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愛人,你的朋友,你的上司,你的同事等等。我們首先做的不應該是質疑和指責,想比當下的質疑和指責,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情緒背後的原因。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面對同一件事情想法也不同,可能有的事情在你看來就是針尖大的的一件小事兒,而在她看來就是讓她瞬間情緒失控的一件事情。你只看到了她情緒的瞬間轉化,卻沒關注也許她以前在同類事件上受到過嚴重的傷害。

你和朋友開了乙個玩笑,對方卻對你破口大罵。你覺得對方簡直是小肚雞腸,連玩笑都不能開。可你不知道你所謂的開玩笑恰恰是對方最在意的點,你戳到了他的痛點。

你說你找到了靈魂伴侶,你說你們只是聊的來的朋友而已,沒有任何越界的可能,可你不知道我很難受,我不是想阻擋你交朋友,我是很遺憾我自己為什麼不是你的靈魂伴侶。因為我每天把你逗的滿面春風,我曾經以為我就是你的靈魂伴侶。

所以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你不了解他的過去,不了解他上一秒發生過什麼,你自然難以理解他為什麼突然有情緒。

10樓:

存在了就是存在了,情緒產生了就是產生了,哪有什麼好和不好,該和不該。不是想不憤怒就可以不憤怒的。那是壓抑和克制。情緒的產生不是控制的了的事。情緒本身沒什麼可以指責的。

11樓:魏一

對個人來說,覺察和尊重自己的情緒是對自己最基本的關心和誠實。對親密關係來說,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對對方的尊重和信任。

「你可以沮喪、不開心。你不需要假裝快樂。你的負面情緒我接得住。」

情緒沒有對錯,只是起到了訊號燈的作用。

12樓:陸仁賈

誰的)所有的情緒都不該(利益相關)被()質疑和指責(為什麼)。

看看,這話拆解一下之後就變得有意思多了。

任何親密關係都至少涉及雙方,在這種關係中,雙方都必然要面對的是自己和對方的情緒。

總結起來,這種規則如果想要運用到實際,設定為應該,規定為理所應當,那麼至少要做到雙方統一標準,雙方言行一致。

但人在關係中面臨兩個難題:

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對方缺乏有效控制和絕對影響力

在處理客觀世界問題中習慣性的以己方的利益為第一思考

在實際處理人際關係的運用中,這句話大抵上沒什麼用,也只是一句廢話,畢竟運用的難度比較大。

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自我開解的安慰劑,至少可以片面的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說不上對錯,但適用的範圍需要明確界定。

13樓:曉生-情感修復師

產生情緒這一行為本身就沒有錯。

情緒無關正面還是負面,只要是情緒,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只能說在一定的範圍內更偏向正面或是負面。

而詹青雲正是在論證這一觀點,當一件事發生,乙個人產生任何情緒都是不可控的。

其實每個人都該學會的首先應該是接納自我。出於自身而言,無論好壞都是應該先學會接受。

只要自己不做任何違背法律、突破道德底線等傷天害理的事,不管自己是怎樣的人都該先自我接納。有缺點就改正,有優點就發揚,逃避和克制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把乙個人困在情緒怪圈中,讓人越陷越深。

至於人們所指責的所謂錯誤的情緒,不過是由於負面情緒而產生的錯誤行為。那些不理智的行為才是令乙個人放飛自我,誤入歧途的理由。

大家應該明確面對情緒背後的實質性問題,而不是把錯誤歸咎於情緒本身。

令你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和產生這種情緒後的行為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情緒歸根結底只是乙個紐帶,如果不能找到根源性問題而只會壓抑情緒,那麼人將永遠重複這些錯誤,無法得到救贖和解脫。

14樓:望離

沒看節目,就只說這一句話。

所有情緒都不該被質疑和指責,有乙個前提,就是你的情緒應該是真誠的和不負面地影響他人。

確實我們有自我,該表現什麼樣的情緒由我們自己決定。但我們又是群居動物,會有社交,要與他人交流。

要想不被質疑,你應該真誠;要想不被指責,就不要負面影響他人。

15樓:大小姐biggirl

人的每種情緒背後都代表著乙個心理需求,從這個維度來看,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情緒對於我們人來說都是具有價值的。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探尋到這個情緒背後的需求,找到情緒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跟情緒更好的相處下去。

而有部分人對情緒有種一刀切的極端主義,他們積極吹捧正面情緒,對於負面情緒秉承消除,抵制,甚至消滅的態度,美其名曰控制情緒,實際在用自己的意識來對抗潛意識,去刻意的壓抑情緒,最終導致身體心理疾病,或者在某一時刻情緒猶如火山噴發一樣「獸性大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全球首席識謊專家保羅·艾克曼在他的著作《情緒的解析》中有寫道:所有的情緒都是人類個體自我保護本能的一種體現。

感動是對那些可能使自己更為強壯的力量的強化,通過這種強化而使自己更為強壯,更易於生存。

而悲傷可以喚起他人的憐憫與同情,從而獲得安慰與幫助。

痛苦則是擦除那些不利於自己的因素,從而也達到強化自己的目的。

憤怒則是對憤怒的物件發動攻擊,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我們更加應該去識別自己的情緒,去深挖情緒產生的原因,去了解這背後的積極意義。

例如憤怒這種情緒,產生憤怒情緒的誘因:

挫敗感受到傷害的威脅

他人的憤怒

被他人拒絕

以上這些都是有可能產生憤怒的原因。

憤怒很少單獨持續很長時間,恐懼通常先於或者緊隨憤怒出現。這裡又涉及了乙個名詞原生情緒和此應激性情緒。

比如說在親密關係中有一些焦慮型型戀的人,會時常有焦慮心理,當她們過度焦慮的時候時常伴有攻擊行為,用過激的言語去攻擊對方,展現出憤怒的一面,表面看是憤怒和焦慮這種情緒,深挖下去,隱藏在這種情緒下面的原生情緒是恐懼,害怕被拋棄的恐懼。

人們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

當我們對這些負面的情緒背後隱藏的意義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後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處理這件事情,以避免負面情緒蔓延而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在這裡如果你多次受一種情緒所困擾,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這種情緒,我可以推薦乙個情緒覺察法,親測有效,做法很簡單。

記錄下此刻發生了什麼,你的感受,你有什麼樣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幾種,有了這樣的情緒後引發了你什麼行為,你這種行為的目的是什麼,最終有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方法的本質目的有兩個:

第一,關注自己,去覺察引發自己的情緒誘因,知道哪些行為會觸發自己的情緒。

第二,重新評估這件事情。別人的行為是不是真的導致了你的原生情緒。

舉個例子,

當我們處於親密關係中伴侶經常不回覆資訊這件事情會引發你的焦慮甚至憤怒。

那你可以做如下記錄:

發生了什麼:他已經2小時沒有回覆我資訊。

感受:感到不安全感,不被重視,這讓我聯想到了小時候不被父母回應的事情。

情緒:焦慮,憤怒。

行為:發資訊指責他。

目的:消除焦慮和不安全感。

有沒有達到目的:沒有。

當我們堅持做乙個週期的時候,你會發現規律性的情緒和觸發機制,你會總結出來伴侶的哪些行為會觸發你的哪些情緒,而你針對這些情緒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會進行深挖。

比如這件事情當我們了解到了這個憤怒只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一種對被拋棄的恐懼的防禦的時候,我們有意識的去接納自己這種情緒,去感知自己此刻的感受。

事後我們可以嘗試跟伴侶溝通你的你的哪個哪個行為讓我感到特別受傷,我感到了不被重視,所以我才用過激的言語來攻擊你,我實際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我希望你能怎麼做。

我想當伴侶得知你的憤怒只是為了害怕被拋棄而衍生的防禦情緒,也更加願意去跟你袒露心扉,他對你的反擊也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說的氣話。

當雙方都弄清楚在保護機制下面的原生情緒,並明確對方的訴求之後我相信你們可以共同商討出一種滿足雙方需求的溝通和處理模式。

所以不要害怕情緒,也不要做情緒的奴隸,正是情緒的產生才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正是因而怎麼樣去識別情緒,增加情緒鏈結,改變對負面情緒的認知,通過合理的溝通去減弱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才是永久的課題。

如何評價《奇葩說》選手詹青雲?

我愛藏馬 打從這個選手開始辯論就毫無好感。聽著背景介紹說挺厲害的一張嘴各種偷換概念邏輯漏洞百出。大家居然都聽不出來似的。跟著鼓掌。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她一邊在電視裡講我一邊在電視前駁,給我老公聽愣了說是哦這個邏輯真的不成立。最後老公說她這可能是一種辯論技巧吧。我說那也不能漏洞這麼大啊這麼輕易就能反駁...

你怎麼評價奇葩說里的選手詹青雲?

rmgbale 主觀來說 第五季的詹青雲其實比第六季要討喜得多。第五季所謂的 神仙打架 那一場,其實我沒感覺到有什麼神仙打架的地方。那個開槓環節,先試圖框定乙個奇奇怪怪的定義然後發現在陳銘那討不了好突然暴起一句情緒性極強且忽略對方定義的斷言。雖然說奇葩說不同於辯論,開槓環節更加沒有時間來具體分析和推...

如何看待奇葩說第六季詹青雲和傅首爾和辯論?

詹青雲和傅首爾是非常不同的兩種型別的辯手,詹青雲很學院派很會調動理性的情感而傅首爾幽默。最新一期裡,兩個人開槓的那一段非常可愛,明明應該是神仙打架的環節變成了搞笑part。首爾一貫的搞笑風格不奇怪,不過詹青雲面對荒唐的快速反應讓人驚豔,她回給首爾乙個同樣不合理的類似狀況甚至達到了搞笑的效果,讓首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