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長輩的育兒理論,以前的孩子是怎麼活下來的?

時間 2021-05-10 06:54:51

1樓:原賬號年小被盜

瞧你說的,怎麼就活不下來呢。你太小看生命的活力了。記得小時候學的課文,石頭下面的小草嗎,生命就是這樣。

我還看過乙個新聞,嬰兒被切除了半個大腦,依舊活了下來。只不過是粗放型帶娃而已,怎麼活不下來了。說句實話,只要你狠的下心,出了月子你不給小嬰兒喝點奶,給他公尺湯,也大概率能養活下來。

只是因為現在條件好了,父母們有條件更加科學健康的養娃了。國家還關愛下一代,給孕婦放接近半年產假。隨著視野的開闊,父母們除了關注娃能活下來外,還關注娃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的可能。

顯而易見,這種精細養大的娃必然比粗放養大只追求活下來的娃在長大後更具備競爭力,身心更加健康。

人類作為乙個種族,新生兒就是種族的未來。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新生兒就是民族未來競爭力。條件具備了,當然還是更加精細的養娃好。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為了在未來爭奪一席之地,都在鼓勵科學的餵養自己的嬰兒。父母因為少子化,對自己孩子也傾注了更多心血和愛。這都是十分自然,且十分必要的。

但是你也不能說粗放型養的娃活不下來啊。畢竟當時條件那麼艱苦,根本沒法精細養。就算是現在,很多落後國家和地區,仍在粗放型養娃。負責任的說,粗放型養的娃,絕大多數能活下來。

2樓:阿好

我媽是老大。但是,她是我外婆生下的第三個孩子……前面夭折了兩個。

所以,問「以前的孩子是怎麼活下來的」,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你只認識「活下來的」。

那些不曾「活下來的」,也存在過……

3樓:XWing

2歲男娃的奶爸,兩年中因為育兒方法問題跟我母親撕過無數次。

- 我小時候大家都騎自行車,上班生活也沒耽誤,為什麼現在都地鐵和開車?繼續騎車去上班逛街來看娃,就不行了?

4樓:

長輩的理論是在長輩們生活的那個時代或者更早時期形成的,相對於那個年代,受醫療條件,衛生條件,自然條件,對事物的認知程度等等因素限制,站在當時的角度看可能真的是沒問題的。

知識領域前期的某個理論被後人推倒是很正常的事情。育兒問題上更是如此。

我們現在認為正確的方式在幾十年以後也有可能被認為是錯誤甚至是不能理解的。

5樓:神棍

只有活下來的會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活下來的根本不會參與進來。所以給參與進來的人主觀感覺大家都是活下來的,那些帶孩子的方法也沒啥問題。

6樓:橘子小姐

以前的環境真很乾淨,不管是物質環境還是精神環境都乾淨,沒有那麼多汙七八糟的東西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時候天很藍,水很清,田野裡,山坡上都相對比較安全,城裡巷子裡家家戶戶共用乙個小院子,甚至共用乙個水龍頭。鄰居大多處的像一家人似的,孩子都是放著養的,對孩子來說玩伴也很容易找到,那時候電視節目也不豐富,沒有電子產品的年代,不用擔心孩子被手機電腦遊戲控制,孩子一起玩遊戲都是蹦呀、跳呀有益身心健康的,既能鍛鍊身體,還能鍛鍊腦子的靈活性,還有助於同伴之間的交往,玩完了一起寫作業,哪家大人有事,一交代,就能在鄰居阿姨家混一頓飯吃,幾個孩子乙個大人就能看著,安全、開放、省人手,孩子也不孤單,是最好的成長樂園。

現在就不同了,單元樓裡的鄰居們基本不怎麼來往,見面打個招呼都算熟的了,一家人整天圍著乙個孩子,還忙的團團轉。電視、電腦、手機隨處可見。網路內容你一會不盯著,孩子就玩遊戲去了。

現在網癮少年多,近視兒童多,體力不好的孩子多。學習不好,遊戲打的好,還體弱,近視的兒童也多。唉 !

7樓:小葡萄

唯一不變的就是孩子不聽話就打。人到了有自主思想的年齡,那家長就非得左右孩子的思想,我就是我媽讓我幹啥我就得幹啥,這樣子孩子就廢了,還真是!我現在做任何事情都得問她,就比如穿衣服吧,我問我媽我穿什麼的話,她就說你問我幹啥。

我要是不問她自己穿的話,她看到了就說你咋穿這。還有衣服我會洗但是我媽看到我就說:你咋這樣洗呢,然後就給我說怎麼搓怎麼搓的(每個人做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方法手法,這種東西是完全沒有辦法做到一模一樣,每個人寫字也不一樣啊)正在客廳看電視呢,我做起來要上廁所,然後她就問:

你去哪兒?去幹啥?還是那種質問的語氣非常不好的態度。

給他講個笑話段子吧,她:滾。從小就是讓我不要跟男的說話。

現在我都不知道怎麼跟男同學男同事交流。乙個人看電視劇集那女主給男主撒個嬌我媽就說人家賤。你們說就就她像這樣子,還讓我以後怎麼談戀愛。

8樓:娥姐姐

以前的孩子,大多在山里在農村長大,以前孩子多,家裡又窮,父母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幹活努力掙錢養家上了,孩子也是放養的,所以以前孩子的生存能力非常強。

因為以前不需要擔心孩子被拐賣的問題,孩子們都在村里邊玩耍,可以放心放養。

以前的孩子,據了解,經常是餓肚子的,為了填飽肚子經常跑到田間山上找東西吃,比如挖紅薯,撿花生或者到山上撿野果吃。

因為從小得到鍛鍊,孩子的身體也比較健康,因為從小吃糠咽菜吃草藥,免疫系統不被抗生素破壞,能扛過疾病的孩子身體大多都比較健康。

以前的父母真的很忙很忙,聽說家裡的老人孩子太多,有個小孩哭得太厲害,哄又哄不住,沒辦法把孩子背樹上之後繼續幹活。

以前的孩子,都是成群結隊的,有玩伴,所以也不覺得孤單寂寞,不像現在的孩子都關在家裡,交際圈小,沒什麼玩伴,都渴望父母能多陪伴自己一些。

以前的孩子,放養之後全靠個人自覺,誰自律誰努力誰就容易脫穎而出。

以前的孩子,因為經歷的苦難比較多,吃的苦也多,韌性和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強。不像現在的孩子,說兩句重話就覺得父母不愛他了,稍微有點懲罰就覺得活不下去了。

以前孩子多,大家可以相互學習相互監督,有不良的行為父母會以表現好的孩子為榜樣教育其他孩子,而現在的孩子,只有一兩個,有兩個的家庭還稍微好一些,只有乙個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是大人遷就小的,長大了很多事依然是父母操辦,孩子很多事都不需要操心。

以前的孩子,早早就開始當家了,懂得才公尺油鹽也懂得人情冷暖社會殘酷。

以前的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孩子,沒有父母的全方位照顧,反而更能活出真正的自己,一路從低谷往上爬,越長大幸福感其實會越強,因為那時候大部分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終苦盡甘來,成就了比以前更加美好的人生。

9樓:btwas

自然靠著命硬活下來的嘍。

我小時候有一次差點噎死,自己乙個人躺在房間裡的床上動都沒力氣動了,還好後來緩過來了,家裡並沒有人知道。

我老婆家裡死了兩個哥姐,她自己小時候掉進水缸裡,要不是她姐把她撈出來,也沒有她了。

我乙個朋友小時候在游泳池裡差點淹死。

你看這些時候家長都是失位的,我們活下來還不是因為命不該絕麼。

10樓:Gothink

我是農村出生,但是在縣城上學,我父母和親戚也大多是農村出生,雖然現在可能搬到縣城住,但那是因為拆遷,不代表思想的進步,我以我的角度回答一下問題。

我覺得你的問題改成「按照長輩的育兒理論,以前的孩子現在是怎麼活下去的」比較合理。因為老一輩很多人對孩子過度保護,困難的不是怎麼活下來,而是長大怎麼活下去,大概率還是會活成老一輩的樣子,沒有任何改善。

比如我有個親戚,對小孩過度擔心,因為孩子不開學,沒人看,就時常送到我家,有時候孩子在家幾個小時也會讓我過去看著,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都是整天被我媽鎖在家裡(不是提倡也不是煩,而是說幾個小時完全不用過度擔心)。

我們住在同乙個小區,沒有幾步路也要親自送過來,我每次送她回家都一句話不說,完全可以自己到家。

有一次我去她家看著她(很任性,有時候不來我家),就是坐在那裡玩手機,她自己看電視,倒點水給他喝(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她喝水了),有時候想吃薯片,直接命令式的口吻,讓我去買薯片,我可不慣著她,我會告訴她你說話的語氣讓我不舒服,然後告訴她應該請求我幫她買薯片,而不是要求我,雖然她也說她不能聽懂,但是哪能一次就懂呢?遺憾的是,她父母根本一次都沒有說過。

你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嗎?他們認為年齡到了就會了

就像我爸和我這個親戚這種,在農村應該是普遍現象,對孩子過度保護,認為自己絕對正確,而又不客觀的審視自己和孩子。

其實我這個親戚讓我看的小孩是她生的二胎,比她姐姐小了十幾歲。她姐姐就很不讓人省心經常離家出走,發動很多人找,幾乎向所有的親戚要過錢,亂花錢,在某些事情上甚至以死相逼。可是我這個親戚對於這個小妹妹,仍然過分溺愛,我彷彿看到她十幾年後又變成了她姐姐,我試著在我照顧她的時候糾正她一些東西,但是畢竟相處的時間不多,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回到問題,按照我上面描述的,這樣長大的孩子,考不上大學,最終也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樣子,甚至更不如。

11樓:二橫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說到死亡率和倖存者偏差的概念。我說兩點其他感受吧。

1.我覺得老人說這樣的話並不一定是真的認可這樣的話。可能只是他們的藉口,不愛學習新的育兒理論的藉口,不願被你挑戰權威的藉口,表現出育兒能力不足沒面子的藉口等等,我想大多數是這些原因。

真正認為以前的育兒方法好的,也還有多少人。

2.其實很多以前的的育兒理念,也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傳承,可能因為經濟社會原因,只是我們父母那一輩大多數人沒有辦法獲取學習到。

我爸爸以前基本沒有管過我們兄弟倆,可是現在照看兩個孫女,經常找各種育兒資料,網上搜尋,帶著老花鏡認真看手機的樣子真的很可愛。

其實育兒理論一直都有,只是我們大眾是否接受,由於經濟社會發展原因,當年肯定沒有現在接受度那麼高。

12樓:向天再借二十斤

我奶奶說以前農忙的時候沒時間看孩子,都是拿乙個麻袋,裡面放上沙土,然後把麻袋和小孩的上衣縫在一起,就和現在的紙尿褲似的。然後把孩子扔家裡,或者扔地頭上就去幹活了 。有一次我姑姑就這樣在家,不知道怎麼自己爬到桌子上了,我奶奶回到家發現我姑姑在桌子上哭呢。

我媽說我小時候也用過這東西6

13樓:A先生

據說我還在襁褓期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拉肚子,我媽試了很多方法,怎麼也不見好。後來偶然喂了我雞蛋黃,然後我停止腹瀉了。(誤打誤撞)

幾歲的時候,燒抽過一次?據說翻白眼了。我媽抱著我在醫院走廊跑找大夫救命。

也是不大的時候,生口瘡總不見好,問人打聽的偏方,叫什麼來著,好像是種植物,搗爛糊上,然後好了。

誤打誤撞,能問人就問人,問不到就憑著她的愛幫我想辦法吧。還有實在解決不了的、知識盲區的,那就

我命還算挺大的。

養個娃真不容易。

不過,現在的理論到底是[真理]、[被操縱的真理],還是[謬誤],說不准。

育兒方面我不是很懂,所以舉些其他領域的例子,便於理解。

—「專家說一天不應吃超過幾個雞蛋,會導致balabala」

幾年之後,「專家闢謠,多吃雞蛋也不會balabala」

—「電子煙致癌」「抽菸可以,不能抽電子煙」

V字測評師:關於電子煙真的能致癌嗎?

我們和長輩都是在道路上摸索著走的。

現在的孩子沒事,順利地活著,不代表我們做的都是對的。

同理,長輩那輩一樣。

也就是代代相傳的愛沒有變化吧。竭盡身邊一切資源讓娃順利長大。雖然理論權威說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嗯。

現在好多育兒理論跟從小的教育有出入,該聽哪個?

朱三 育兒,本身就是賭博,因為你要培養適合幾十年後環境的人,但關鍵在於,誰都不知道幾十年後是什麼樣的。但是還要盡量接受先進的育兒理論,因為雖然幾十年後什麼樣我們不知道,但過去的老一套理論有多落後,我們還是知道的,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受害者。 Swimmingbird 聽從你的心。如果尊重別人對你和你的家...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你現在的需求層次是那個層次呢?或者說是哪幾個方面?你有更高的需求層次嗎?

書香相伴運動相隨 我本人目前應該處在加強愛和歸屬的層次吧,同時向自我實現的層次努力,雖然路還遙遠,但依然可期。影響人們需求層次的因素有很多,但總的來看,可以從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個方面來考慮。外在因素就是我們所處的客觀環境,這個環境對於每個需求層次都有重要影響,脫離具體環境去談需求都是胡扯。生存的需...

為什麼常聽長輩說現在的肉沒有肉味,以前的肉是什麼味道?

怎麼說呢,肉還是那個肉,人卻不是那個人了,那會兒人們普遍窮,啥也不捨得吃,頓頓粗糧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次肉,突然來上幾塊肉那傢伙肯定香啊,而且這肉還不管飽,就意思意思嚐嚐味兒,現在頓頓有肉,吃久了突然感覺肉也就那樣,到是粗糧變好吃了,偶爾來上那麼一次,感覺都比肉好吃。想體驗那會兒肉的味道太簡單了,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