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物理等自然科學按照目前的理論體系有沒有矛盾或者邏輯不能自洽的地方?

時間 2022-01-07 21:06:02

1樓:魯新奎

按哥德爾定理,完備則必然不自恰,自恰則必然不完備,而自恰是對理論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必然的結論就是:所有理論都必然不完備!這與人類認知的侷限性、片面性及相對真理性完全一致。

更大的可能是,許多人們以為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哲學、物理、數學理論既不完備也不自恰。

邏輯不自恰就會導致自相矛盾--悖論。自詡邏輯嚴密的數學更是悖論的多發地,連數學的基礎--集合論都是建立在詭辯上的,無窮集合理論的核心絕技是「一一對應」,而「一一對應」邏輯根本不能用在無窮集合上!論證如下:

具體地構建任意大任意大任意大的自然數集合,不論多麼大,不論構建多久,即使到宇宙滅亡,其奇數或偶數子集的元素都是自然數集合的一半,沒有任何異變跡象,沒有任何趨向性!直到你累了、煩了,耍賴皮而想當然地抖手推給無窮無限,就會立刻馬上頓時出現「奇數或偶數子集與自然數集合相等」!這種隨意性和瞬變性是完全反邏輯的,這是赤果果的詭辯!

數學的邏輯錯誤還有微積分,用根本就反連續的極限去定義連續,竟然用天外飛來的「在極限處有定義」來突破不可逾越的極限點--天然間斷點!微積分的貝克萊悖論的本質就是用級數、積分中必然最終捨去的「無窮小量」去構建微分中的絕對連續。所謂「極限定義」並沒有規避開無窮小,「與極限值的間隔」本身就是趨於無窮小。

微積分的邏輯疑難僅僅需要進行量子化、有理化、科學化重構就能輕鬆解決,而且建立在離散數學上的電腦科學已經在事實上實現了這種重構。

物理學中,邏輯不自恰的也是比比皆是。比如,狹義相對論效應本身就是「慣性系的孿生子悖論」,廣義相對論構造非物質的運動和非物質的相互作用--抽象的時空竟然可以彎曲、形成漣漪及與物質相互作用--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量子力學詮釋理論(不是量子力學方程)更是充斥著悖論,連量子力學詮釋的基本原理(不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本身就構成了「不確定性悖論」--兩個「同時存在」的「確定量」(位置和動量)卻「不同時確定」!凶名最著的「薛丁格的貓」本身就是悖論--即活又死!還有「波函式悖論」--如果波函式只能「被坍縮」而不能自主週期性坍縮舒張,那麼波函式必然早已(退相干詮釋)或最終(哥本哈根詮釋)被消滅!

當初,伽利略就是用思想實驗揭露了亞里斯多德落體理論存在的悖論,並用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落體理論,建立了全新的落體理論。揭露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中存在的悖論,也必將催生革命性新理論。

2樓:阿爾吉農

如果你的矛盾指的是兩種或者多種主流理論得出矛盾結論的話,那麼最出名的應當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誰能解決這個矛盾,讓引力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諾貝爾獎妥妥的。還有一些小一些的矛盾和不自洽遍布於從材料科學到社會科學等應用性科學中,不過對一般工程技術研究,可以用經驗公式或者唯象理論等方法先將就著,能和實驗吻合上就行。

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也有可能獲得上到諾貝爾下到某學者某青等各種獎項。

如果你的不自洽指的是「調和級數和有限」「複利法計算錯誤」「盆地和湖泊的關係」或者「古代遺跡中的外星人」這類的,那我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3樓:chenhong0602

數學只是計算,是基於同數則相同的原則,和以它本身的邏輯為根據來進行的推演。

物理學中的數學,是要求在概念正確無誤的基礎上,才能用數學這個工具,也就是說,只有在概念正確無誤的基礎上使用數學這個工具才有意義,才能得出與物理學中有意義的結果。

所以,要檢查清楚概念和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之後,才能確定數學公式的使用。

至於概念正確性和邏輯關係,我就不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發的其它回答和文章。

4樓:高俊科

有的,我舉乙個例子。這裡作此回答,也意圖推廣一下這個問題。而且只用中學數學知識就能看清楚這錯誤,但這內容這在各種數學科普讀物中、在多門大學教材長期存在、在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項中存在。

這內容就是廣泛講的連續複利計算模型,形成這錯誤的基礎是雅各布.伯努利提出的連續複利法。

這模型的構成是根據所謂離散複利計算公式A。(1+R)^t(t只取整數)得出一年中計算m次的複利分期計算公式A。(1+R/m)^(mt),再考慮m變成無窮大得到連續複利計算公式A。

e^(Rt)

只用到中學數學考慮,這連續複利計算模型有沒有這三個致命傷?

第乙個致命傷,這推導過程中不涉及時間變數t取值變化,比如把t=5代入推導過程,就是根據A。(1+R)^5推得A。e^(5R),A。

(1+R)^t中t取什麼數, A。e^(Rt)中t還是取什麼數,A。e^(Rt)與A。

(1+R)^t的t取值一樣,都是只取整數,都是所謂離散計算式,A。e^(Rt)還是離散計算公式,所謂連續複利計算模型能用作連續計算嗎。

第二個致命傷,有人會辯解,這種連續複利公式是一年中計算無數次的方法的連續計算。思考一下,一年計算m次,每次利息率取為(1+R)^(1/m)-1,替換上邊複利分期計算公式中的R/m,看這樣一年中計算m次,計算無窮多次,結果是什麼?結果還是A。

(1+R)^t。

第三個致命傷,構成A。e^(Rt)的思維是,一年中(一定時間中)增加計算次數就會使總和值變大。

思考一下,一年中增加計算次數就會使總和值變大,就會加快事物量的變化?世界上有沒有這種事物? 即便用到複利計算上,這樣計算,另一方同意不同意?

增加計算次數就會使總和值變大,能不能舉出乙個例子來?

這種錯誤長期存在,見下面這2023年發表在中國數學學會辦的《數學的實踐與認識》上的文章。

這錯誤在國內外大學教材中廣泛存在,下面是2023年發表在湖北金融學會辦的雜誌《金融經濟》上。

這錯誤存在多種數學科普讀物上,見下面的幾本書。

可這種錯誤知識至今還在多種教材中存在而改不掉,改掉這錯誤對廣大學生有益 ,你有什麼辦法推廣一下這問題嗎?

文藝是天生排斥自然科學的嗎?

李卓 不一定啊,比如印象派不正是因為光的研究進步了才蓬勃發展的嘛,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莫奈的 日出印象 並且啊,西方無論是繪畫和雕塑的藝術家都要修醫學 和自然科學的生物緊密相關 不然他們作品中的人體便不會有那麼美。其實我覺得對於人文學科的人來講並沒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嚴密劃分,只要是生活中的東西,細心...

怎樣看懂自然科學的本質與現象?

李澤健覆蓋論 二 抓根本而不是抓本質 一說要全面深刻地認識 理論 我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要認清理論的本質!實際上,在這裡我們是不建議使用 本質 這個詞的,一方面,因為 本質 是唯物主義的乙個概念,它最終還會把我們的思路引回到唯物主義的那一套上去,另一方面,本質 本身就是乙個說不清的概念,不信有...

普通人該怎麼理解目前的自然科學的發展現狀?

老Ray 幾百年前的人類社會,對自然現象的解釋並非正確,很多還是直覺和經驗作怪,比如物體運動定律等等。直到伽利略牛頓的出現,才系統性地用科學理論解釋了物體的運動。這些科學現象都是巨集觀世界的,還是很貼近生活的,人們要用實驗去驗證也不難,無非就是在斜塔上扔乙個10磅的鉛球和五磅的鉛球,也不花什麼錢。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