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中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是不是對陽明心學「尊崇天理,以禦萬物」的最好詮釋?

時間 2021-06-02 06:41:34

1樓:陽明學社

莊子是個寫散文的高手,在修辭上下足了功夫,好高騖遠,希高慕大。「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讀起來確實酣暢淋漓,但浮華流於外,的然而日亡。儒家不會說「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

下這個「乘」與「御」,有問題,「以遊無窮」,虛說光景。

讀老莊,要能體會到,他們總是站在「道」的外面來說「道」,大程夫子批評王安石「對塔說相輪」,也適合於批評老莊。

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故能勝物而不傷」。儒家說「格物」,決不會說「勝物」。

《大學》「格物」功夫入於精微,即是《中庸》所謂「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格物」便是「成物」,為什麼要說「勝物」?孟子雲: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人性要獲得自由,必須擺脫物慾的束縛,這是對的,但如此做格物功夫,還浮在表面。更要認識到,克己復禮為仁,每克除乙份人欲,便復得乙份天理,以「存天理」為本,才能做得「去人欲」的功夫,而不能虛說克除人欲。

以內在德性為「頭腦」,在「欲」上做功夫,破私解蔽,成就了內在的德性,物我雙得,物各付物,故《中庸》曰:「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莊子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這個論斷很好,但還要認識到「欲」有另外一層涵義。

如孔子雲「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曰「可慾之謂善」。陽明先生說「莫謂天機非嗜欲,須知萬物是吾身」。貫通內外物我,成就了萬物一體之「仁」,再來看「欲」,這「欲」就是生生不息的「性」與「天道」。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例如,在高位的君子,為百姓謀利益,這個「利」就是「義」。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這一句倒是有點義理,但還沒有貫通物我,沒有體會到萬物一體之仁。孟子雲:「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正己而物正」,義理最圓融。

莊子倡齊物論,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陸象山所言「物非我輩終無賴,書笑矇莊只強齊」,正是譏諷莊子倡導的齊物論。

2樓:陳乾

我倒是覺得聖人之道都是相通的,明白了前一句就是明白了後一句,明白了後一句也就明白了前一句,不用兩者相互解釋,而是可以相互印證。

高中語文要求背逍遙遊,是不是有違逍遙遊的核心思想?

alana 那你想想你高中學逍遙遊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考試麼,拋開這個不談,讓你背下來是讓你理解性背誦,理解性背誦才能更好的把握它的主旨啊。你不背,學都學不會,談何違背? 看題目 有為?有違?當你的語文基礎功底達到一定高度時,你的確沒必要強行去背誦逍遙遊。但是,絕大多數高中生,並沒有。吾十有五而志...

如何理解莊子《逍遙遊》的思想?

文蒼 別人周莊真身就是鯤鵬 你說他作為妖祖怎麼不能談天說地 南華丨東華 地位是一樣的 東華帝君 東王公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純陽演正警化採佑帝君呂洞賓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華真人 莊子 四大真人 莫生莫死丨莫虛莫盈丨是謂真人 南華真人 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通玄真人 據傳為文子,姓...

莊子的齊物思想和其在逍遙遊中的「此小大之辯也」衝突嗎?

耘蕪居士 莊子的 齊物論 其核心宗旨就是要讓人們覺悟萬物玄同合於大道。通俗說就是棄絕 分別心 從而覺悟大道,解脫自在。你所問的是,既然都已 齊物大同 了,為何又要來一段 大小之辨 呢。這前後並不衝突。不要有大小分別心,不代表不要分別大小。舉個例子。人生在世,有好走的道,有不好走的道,不要耿耿於懷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