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犯馬虎的心理學和認知學機制是什麼?

時間 2021-06-05 04:04:03

1樓:君有點小暖

什麼回答都有,真神奇。

犯馬虎多集中在小孩子或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在有意注意的過程中,無法保持良好的注意集中。

注意是人生而帶來的最原始最基礎的心理功能,注意分為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有意注意指的是主動花費精力的注意,說白了就是花心思去看看到底發生了啥事。

因此注意其實相當於一種資源,人腦需要指令訊號來呼叫這種資源。

但是小孩子前額葉發展不完善,老年人則是因為衰老而發生認知退化,他們都無法在很「高效」「集中」的呼叫【注意】這種資源

所以你會發現,小孩子很容易分心(無意注意)老年人則是反應慢(認知退化)

注意的乙個重要功能就是保持,時間越長,外在干擾條件越強,所需要的保持注意的難度就越大,小孩子犯馬虎多半都是「大腦懶得在這件事上多浪費資源」。

也就是【動機不強】。

一旦分神後,再重新注意就需要額外呼叫更多的注意資源,大腦就更不願意幹這件事。

也就是,重複勞動導致精準率下降。

馬虎就被強化了。

當然,細分的話會根據注意的不同指向和任務的不同特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馬虎,因為呼叫資源的難度不同,被干擾的程度也不同。

所以現在人刷多了抖音快手,你再讓他注意點什麼,思考點什麼,就非常費勁。因為他已經習慣於被動接受那些不需要耗費大腦資源就能獲得愉悅感的資訊了。

他們已經不是在偶爾犯馬虎,而是出於一直「馬虎」的狀態了。

2樓:萌萌小學酥

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不是一直在做最對的決策。而是從錯誤中學習,同時也允許自己犯很多的錯誤。

就比如下面這個簡單的小實驗(大名鼎鼎的stroop task),如果我問你其中乙個單詞的顏色,比如乙個藍色的Green你能說對嗎?你可能會覺得小菜一碟。但其實,像這種你覺得你會,但其實你還是會犯錯的東西,大概就是你說的馬虎了?

就比如面臨一定的時間壓力?研究表明,時間越短,人會犯錯的可能性更大。想要完全做對,就需要更久的思考時間。

不僅如此,你的大腦甚至已經在你說出答案之前就提前知道了你要犯錯。這個腦區就是大名鼎鼎的ACC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而這個測試,據說二戰的時候可以用來測試間諜,因為母語者將會呈現字色不統一的時候, 無法快速的說出正確答案。

當然,ACC是一塊挺大的地兒,如果搜尋維基百科,你可以看到它跟cognitive control, reward evaluation, error detection, 基本上啥都少不了它。

於此同時它也在暗示著我們,決策與進化少不了錯誤與馬虎。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在進化中,動物為了生存,會犧牲一點點的準確率來達到更短的決策時間,從而在緊急情況下也能生存。總體的效用更大。

但是具體犯錯,後悔還有整體控制之間的關係,人類還知之甚少。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搜J Cohen Princeton的文章和評述。

哦對了,為師兄打波廣告。一篇近期發表在Neuron上,關於learning from mistakes的文章

Fu, Zhongzheng, et al. "Single-neuron correlates of error monitoring and post-error adjustments in human medial frontal cortex."Neuron101.

1 (2019): 165-177.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聯絡是什麼?

夏洛克大福 首先,我們都知道心理學是乙個邊緣學科,就是各科都需要,輔助一樣的學科。心理學分類之下有乙個很大的板塊就是教育心理學,以上有很多答主都回答了。提一下發展心理學吧,這也是師範類學生必學科目,主要還是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學,作為教師的專業學科之一,對於教學方面的幫助自然是不用多說,簡而言之,學...

怎麼和學心理學的男孩子談戀愛

鄒小塔 跟正常的男生一樣的談就可以了,學心理學的真的不是說一眼就可以看透你,咱們都是要通過實驗和問卷等來進行心理行為分析,談戀愛哪有那麼嚴謹,靠感覺,不用太在意學心理這個事情,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查別,平常心就好 阿西 學心理學,並不一定是用來分析特定乙個人的某種現象,我也心理學但是很少有在生活中能夠用...

學心理學或是哲學的人會因為知道的太多喪失對生活的興趣嗎?

我個人認為是會降低幸福感。人最幸福莫過於一切盡在掌握當中,而人的知識又有極限,為了獲取這種幸福感,人必須說服自己相信 我是對的 而 我是對的 會陷入確證偏差的陷阱裡,結果就是糾結到死,或許是我走歪路了。 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是心理學或者哲學令其學習者知曉了太多冰山之下的 東西 我之所以說東西是因為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