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佛法克服恐懼

時間 2021-06-04 00:29:10

1樓:圓乞

如果你在夢中,夢到自己失去什麼,被壓迫,甚至死亡,夢中的你肯定很恐懼。

如果你夢醒了,再回憶夢裡的那些失去、壓迫、死亡,恐懼的感受就不會那麼強烈了。

如果夢中時你知道自己正在做夢,那麼那些失去、壓迫、死亡可能當下就瓦解了,恐懼也不存在了。

佛法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

2樓:百里一心

有恐懼很正常。

我個人的話,就是觀想,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相,以這種心態去看待世界,執著和恐懼都會減少。

學佛重在修心,但也可以和佛菩薩的願力相呼應,所以持咒誦經,保持自己的心念,就是很好的對症方式。

所以,學佛修心,是可以對治恐懼的。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說得不對請見諒)祝好!

3樓:G皇兄

人為什麼會恐懼?

什麼是無明障礙?

按我對《心經》的解義,人,因為擁有,害怕失去,所以恐懼。

無論是財物、配偶、健康、生命,都是我們人所在乎的東西。

世道運轉,擁有與失去並存,所以我們都會經歷恐懼。

佛學是怎麼消滅恐懼的呢?深入內證,明白萬事萬物的本義,知道我有非有,我無非無。

本來就不擁有,何談失去?所以不會有恐懼。

而無明障礙,就是指我們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概念。指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誤解。

4樓:漫天花雨

不論行住坐臥時有恐懼來臨,在心裡思維佛、思維正法、思維僧團,以三寶的絕對智慧型破除此世間任何的恐怖。

想知道佛陀是怎麼克服恐懼的可以學習《中部、根本法門品、恐怖與害怕經》。

5樓:一位大v

恐懼是因為拿著,想不恐懼就要放下

佛教放下的方式有很多,各宗方法不同但是結果是類似的。

原始佛教告訴你一切都是巧合,所以一切都不重要(原始佛教最符合邏輯但也最殘酷。比如面對你重病的母親,原始佛教的思想是你母親和你作為存在都是無法選擇的,你母親沒有選擇你作為孩子,甚至連性別都選擇不了。你也沒有選擇他們作為你的父母,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以這種並不堅固的巧合不重要,放下巧合的母親你就不再恐懼)。

之後各個宗派根據原始經典,分化出來。

消除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發現失去的東西並不重要

6樓:慚愧後生

能。

佛深入淺出的教導我們,如何破我執,除恐懼。

眾生皆怕失去自身,因而生起恐懼。一旦從佛法中了解,自身虛妄了不可得,甚至自心也是虛妄了不可得,恐懼自然無由生起。

《圓覺經》: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所以,《心經》中詳細解剖,一切歸無所得以無所得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清淨光潔,湛寂常恆。無生無滅,離相離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者,真性也。

至於攬地水火風之身,乃筋骨血肉之聚。方生即滅,才榮便悴。眾骨支撐,如以木為屋。

一皮包裹,猶以泥糊壁。裡面盡屎尿膿血,外頭生垢汗發毛。蛆蟲棋布,蚤蝨星羅。

假名為人,實我焉在。而且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閒家具,賓士於色聲香味觸法之荊棘林。

由是起貪瞋痴之無明,滅戒定慧之正智。

五蘊本空,誰肯一照。六塵無性,人皆認真。致令萬苦俱集,一靈永昧者,幻身與妄心也。

圓覺所謂一切眾生,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者。此也。「

-- 恭錄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永悟和尚公堂序)

原文:永悟和尚公堂序(代本人作)

末學慚愧,無知無識,無修無德。如有於人於法不相應之處,懇請大家嚴厲批評指正。至誠叩謝。

南無阿彌陀佛

7樓:芥舟

可以。一切關於身心的問題都可以克服解決。

由於「我」的存在,

當「我」與「我所」受到侵犯時,我們便會有壞的受。

當「我」與「我所」獲得滿足時,我們便會有好的受。

佛法教導從現象中看透本質,實證無我,由此擺脫一切束縛,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怖,苦厄止息,謂之涅槃。

8樓:天下太平

能。您提到很多種恐懼,無法一一解答。但其中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死亡的恐懼。

這個問題,只有佛法能根本解決。恐懼的根源來自於無明,來自分別妄想執著。您可以多學習佛法,達到無憂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的境界。

9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婆羅門,我這樣想: '一些沒有定、內心搖擺的沙門或婆羅門在偏僻的樹林居住,因為沒有定、內心搖擺這些汙染的緣故,這些沙門婆羅門賢者一定會招來不善的恐懼和驚慌;但我不是乙個沒有定、內心搖擺的人,我跟其他有定的聖者那樣,有定地居住在偏僻的樹林。 』 當我想到自己有定時,便帶來乙份很大的鎮定。

「婆羅門,我這樣想: '一些智慧型薄弱、愚昧的沙門或婆羅門在偏僻的樹林居住,因為有智慧型薄弱、愚昧這些汙染的緣故,這些沙門婆羅門賢者一定會招來不善的恐懼和驚慌;但我不是乙個智慧型薄弱、愚昧的人,我跟其他具有智慧型的聖者那樣,具有智慧型地居住在偏僻的樹林。' 當我想到自己得到智慧型時,便帶來乙份很大的鎮定。

「婆羅門,當時我這樣想: '讓我在上半月第

八、十四、十五天和下半月第

八、十四、十五天六齋日這些晚上,到人們膜拜的森林、園林、大樹 1這些使人恐慌、使人驚怖的地方逗留,看看可否遇到一些使人恐懼和驚慌的事物吧。' 之後我在上半月第

八、十四、十五天和下半月第八、 十

四、十五天六齋日這些晚上,到人們膜拜的森林、園林、大樹這些使人恐慌、使人驚怖的地方逗留。

「婆羅門,我在那裡逗留時,所遇到的各種所謂使人恐懼和驚慌的事物,其實只是動物走過來、孔雀弄斷樹枝或大風吹下樹葉而已。

婆羅門,我這樣想:'為什麼我一直在期待恐懼到來呢,讓我在恐懼和驚慌如實到來的時候,便把那如實到來的恐懼和驚慌清除吧。'

「婆羅門,當我在行走的時候,若有恐懼和驚慌到來時,我會一直行走,不站立,不坐下,不躺臥,直至把這恐懼和驚慌清除為止。

「婆羅門,當我在站立的時候,若有恐懼和驚慌到來時,我會一直站立,不行走,不坐下,不躺臥,直至把這恐懼和驚慌清除為止。

「婆羅門,當我在坐下的時候,若有恐懼和驚慌到來時,我會一直坐下,不躺臥,不站立,不行走,直至把這恐懼和驚慌清除為止。

「婆羅門,當我在躺臥的時候,若有恐懼和驚慌到來時,我會一直躺臥,不坐下,不站立,不行走,直至把這恐懼和驚慌清除為止。

「婆羅門,有些沙門,婆羅門觀想晚上為白天2,觀想白天為晚上。我說這些沙門,婆羅門是生活在愚痴之中。我視晚上就是晚上,視白天就是白天。

10樓:相爭何為

我最近一直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恐懼是人常見的情感,而為什麼佛法不怎麼提這鐘情感呢?

貪戀本身不是恐懼。仇恨本身也不是恐懼。而無明愚痴呢?

《心經》裡說,菩提薩埵(菩薩),因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智慧型多導致無掛礙,無掛礙就沒有了恐怖。

而智慧型是摧破無明的力量。

所以,能不能說,人的恐懼感,是無明(愚痴,痴心)的一種表現形式呢?

人為什麼會恐懼?因為無明(「沒有明亮的光」)。一片漆黑之中,彷彿永遠有著未知的危險。

因為無明,所以才會貪戀執著眼前能把握住的東西。

因為無明,所以在眼前的東西被破壞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

我在想,假如某一天,生死輪迴的機制和過程,得到了科學的證實,那麼人們將不再懼怕死亡。

因為在那時,人已經明白,自己的死不是永遠的消失,而是下一生的開始。而在佛陀的時代,生死輪迴是當時人的普遍信念,這種信念導致人們都不怎麼怕死(因為這一生死了以後還有下一生),這是不是佛經不怎麼提恐懼的原因呢?

還有另乙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佛教這一種宗教的組織形式,需要恐懼感,使人改惡向善、嚴格持戒、維持僧團存在。

如果題主能從佛法中發現智慧型,那麼就可以不受恐懼的影響,從而達到無畏和勇敢。

當然,智慧型不只在佛法裡。心理學,自然科學,科學哲學,工程技術等學科中,有世間的智慧型,而在佛法中,有超越世間的空性智慧型(般若)。我的觀點是,這兩種智慧型並不是對立的,而是承接中有轉折。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

變成理想的樣子 膽怯和社交恐懼通常是扁桃腺 大腦的組成部分,接受來自周圍環境的刺激 過度興奮的結果。過度害羞和有社交恐懼的人們無一例外地具有非常敏感的扁桃腺 部分原因來自基因,另一方面是他們的成長方式 他們覺得不熟悉的情況極度具有威脅性。這種 受到威脅 的感覺在當你被獅子追趕時十分有效,讓你的大腦充...

怎麼克服鏡頭恐懼?

我也是鏡頭恐懼症,症狀和你差不多。不過現在基本是看開了,但事實上我的毛病沒改變。我只能安慰自己說人各有愛,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東西,況且我的問題也沒影響到別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一般這麼跟別人解釋,他們一般是不理解態度,但會尊重我。我個性確實還挺自卑的,拒絕鏡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不上相,再加上...

如何克服寫作恐懼?

隴縣wp1224 隨心所欲,胡寫亂寫。如果剛開始學寫作。先去錄一段自己說的話。然後一邊聽一邊寫。寫的時間長了,就想起什麼寫什麼。我開始胡寫了。天氣晴朗,我去馬路上看汽車。汽車跑的好快,人怎麼跑都追不上。 leon 既然是恐懼,那一定是因為寫作讓你有過不開心的經歷,不妨就把這個經歷完整寫出來。比如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