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社會學 心理學角度理解「逼格」(或格調)這種現象或心理?

時間 2021-06-03 10:03:01

1樓:餘揚捷

最近在研究作文題目的時候,正好研究到這個概念,所以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下。

畢竟上海這邊,已經多次在一模二模卷中出到關於腔調,格調之類的說法了

我的見解如下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擬劇論),其實也算是社會學中的符號互動論的概念,曾經提到過以下的觀點:

社會中的表演者會因為社會的共識而得到乙個高於自己當下狀態的一種「理想化的自我呈現」

而這樣的理想化呈現的狀態,自古都有,所有人都希望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

就比如我奶奶的年代,有朋友來做客,一般都會準備比平時更加豐盛的菜餚

我奶奶出去做客,會穿一些比平時更加好的衣服。

這個就是理想化呈現,而當乙個人呈現出乙個比自己當下所處的生活狀態更加美好的狀態的時候,他會因為自己更加接近於這樣理想化狀態的呈現而得到虛榮心的滿足。

可能裝逼與逼格本身,也是對於這個世界,呈現出乙個比自己更加好的狀態。

就和過去招待親戚會拿更好吃的東西一樣。

但是過去,這樣的做法,被稱之為好客,因為是一種利他精神的體現,因為利他後的共情而讓自己活得歡愉,所以過去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這個做法是非常正確且值得讚美的

現在,裝逼只有讓自己覺得舒服,通過裝逼來碾壓對方,讓自己獲得優越感

這個世界優越感總量是一致的

當你覺得自己有優越感的時候,未必是好事

因為你感受的優越感,勢必會讓另一部分人產生比較後的不足的心理。

而這個,也會導致嫉妒與中傷的出現

大致是這樣的吧

2樓:

社會學、心理學,不懂,稍微說下人心。

格調,可以理解為一種稀有屬性;

相對於類似於財富美貌的物理可見,格調是精神財富、美貌;

格調不同於理想、信念,限於乙個點,或者乙個方向;格調是一種模式、態度,長存,可擴充套件;

同任何商品一樣,稀有,便有了價值;

有了價值,就有了贗品產生的空間;

裝B,應運而生;

裝B是一種熱力學不穩定狀態,很容易被人識破,從而掉了格仔;

由高格調本身作為上限,低格調作為下限,中間灰度劃分出了不同的層次;

名義值大於實際值的部分,便是逼格值;

所以格調和逼格是不同的,前者是稀有價值本身,後者不具備獨有價值,是一種虛擬貨幣;

格調的產生是統計學上的自然分層,有低的,有高的,也有中間灰度區;

逼格的產生,則是人從低層衝擊高層,想要走捷徑時散發出來的侷促、慌張情緒;

終其根本,逼格的存在是乙個個體打算衝出自身狀態,想要達到格調高點這一上公升過程的副產品;

控制好副產品濃度的話,可以不露痕跡,比如我寫的這個答案;

那些沒控制好節奏的,上公升的過程蹦的太高,波動太大,不自然,被人識別並諷刺了;

上公升沒有錯;吃相不好不招人待見而已。

如何從社會學心理學角度分析飯圈文化

烏的鴉 飯圈 不是現代或近代才有的,只是這個時代賦予它這個名字,它之前的名字可以是 類 派 黨 等等。我想,對飯圈最簡單的定義,應該就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了。飯圈 只是對乙個群體的稱呼,並無褒貶好壞之分。文化 的本義應該是指把所有的所知所思以化為文並進行傳播傳承的現象,也是乙個中性詞。飯圈文化 ...

請問娛樂氾濫現象在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角度上如何去理解?

華大 誰都知道 娛樂氾濫 現象講的是成年人的事,下面從嬰幼兒角度講一條心理學知識 乙個社會生物學名詞和乙個真實的小故事,希望這三個東西能產生關聯,並能從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角度表達對 娛樂氾濫 現象的一種理解。1 心理學家維克多 弗蘭克認為,嬰兒除要求飽足和舒適外,只受 快樂原則 的支配,不受任何道...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社會時事

白音 個人認為哈,在沒對科學理論知識有把握,對實踐沒有經歷的情況下,建議別瞎分析。總有這麼一批人,自認為學習了一點心理學學習了一點社會學的理論,學習一點 XX理論 就開始了,今天這個 效應 明天這個 理論 都是混弄不懂的人的,這個所謂的專業名詞一出現,不懂的人先查一查這個詞什麼意思,說的什麼事。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