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諸行無常,又說去了極樂淨土榮華富貴壽命無盡,為什麼?

時間 2021-06-07 23:12:04

1樓:帕林

佛教哲學對於這一點採用真俗二諦進行解釋:

真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俗諦:各種方便法門,比喻說法,帶你上道。上道之後需要自己學會摒棄各種方便,認識真諦。

從宗教歷史角度:

原始佛教和上座部佛教都沒有淨土說法,所以需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大乘佛教引入淨土信仰以便更好傳教,這是一種物競天擇的結果(學生物的我露尾巴了)。在大成框架內的自洽方法就是真俗二諦理論。

從宗教實踐方面:

淨土位於三界之內(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三界之內的眾生就算是化生淨土也未達到寂靜涅槃,不是最終目的。

2樓:

器世間是眾生共業感召的,娑婆眾生三毒重所以環境就惡劣,極樂世界眾生沒有三毒所以環境美麗,所以說心淨則佛土淨。去知乎搜極樂世界會不會消失。

我這麼虔誠佛為什麼不滿我願?

3樓:陳璽謠

看你的問題描述,你既然知道火宅這一譬喻,怎麼還會有這樣的疑問呢?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

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

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予。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

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所以者何?

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週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

』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

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複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

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

』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以為去極樂淨土是去享樂的吧?「無有諸苦,但受諸樂」,極樂之樂,是寂滅為樂,說的那些富麗堂皇都是引你去的餌,真正的極樂淨土是常寂光土,古人說,常指的是法身,寂指的是解脫,光指的是般若,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此三德如伊字(形同∴),三德圓具即是涅槃:

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槃。

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

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

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

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大般涅槃經》

當然,你也可以說極樂淨土裡都是榮華富貴,常樂我淨嘛,這也算是最極致的榮華富貴了。

4樓:信願持名

若問極樂世界為何要如此之莊嚴美好?答案是:佛願如此。佛要未往生者,生稀有想,棲神淨域,一心念佛,求生其國;若已生者,一切俱足,不作他想,一心求道,直至成佛。

有人或還會問:極樂世界的眾生,六根所對之境,一一無非樂受,豈不妨礙道心?答案是:

這就是極樂世界之妙,其處眾生雖受諸樂,但無有樂想,常在寂靜之中,這是彌陀願力加持所致。彌陀第十二願裡說:『生中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

』這即是說,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也因此雖受諸樂,並不妨道。

5樓:禪通居士

您對於極樂世界的了解過於片面,釋迦牟尼佛說:於此世界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裡有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有尊佛住世,叫做阿彌陀佛,又有兩大菩薩護持,名為觀世音、大勢至。那個世界的眾生,沒有生活物質上的煩勞困苦,沒有三惡道,沒有冷熱......

此等種種,皆因彼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發願成佛的時候,化現出乙個殊勝的世界,接引十方世界的眾生往生到祂那裡去修學佛法,早日成就佛道。

是故,就有了這樣清淨的極樂世界。但是到了那邊的眾生並不是單純的享受那邊的殊勝物質境界,而是在那樣乙個殊勝的環境下,以及有阿彌陀佛以及諸大菩薩的攝受下,得以安穩容易修學佛法,而不會有惡因緣障礙修道。

如果往生到那裡的眾生,還是對於種種物質,種種的境界貪著,便會不得花開見佛,被蓮花所包裹著,直到佛力加持之下,此等貪愛之心消除了,便能從蓮苞裡出來。

世俗凡夫所施設的酒池肉林完全是為了滿足、享受五欲的需求罷了,並沒有對於出離三界生死的道業有所增益。佛法當中所說的種種殊勝境界,在於激發每個眾生的道心,使他們能夠發心想要修學佛法,兩者的出發點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並不會相同。

況且,諸佛如此施設,並不會長養眾生的貪欲,而是能在諸佛的教導下,體會這些殊勝的物質,殊勝的五欲,都是虛幻無常的,都是自己的真如本心所幻化,與凡夫的貪愛五欲大不相同。

至於您說的諸行無常在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得到體現,其實並非沒有得到體現,那邊的一切眾生,雖然在阿彌陀佛的神力加持下並不會有死亡的現象,也並不會有色身精神的痛苦,但是他們也有身口意行,既然有身口意行,那就是說明這些身口意行也是無常的,否則他們就無法實證佛法。所以說,極樂世界仍然是有諸行無常的。

阿彌陀佛念念相續造就極樂世界,並不是凡夫眾生所認知的。阿彌陀佛是依止於願力、悲心力、神通力、功德力......乃至種種善巧方便力,方能成就乙個極樂世界,在此中間,也是具有同樣願力的菩薩一起成就的,並不是靠單純的意識思維想象而能夠創造出乙個如此殊勝的世界。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只要思維、想象之後,專注於一件事情拼命想,讓這個念頭能夠持續不斷,這樣就會變出,或者成就乙個什麼東西出來。還得具備福德、功德、智慧型等法,才能漸次或者頓時成就,否則一切都變成戲論。

就好比您說的,念念相續就能把無常變成常樂,這是不可成立的,因為念念相續的這個念,本身就是無常的,沒有辦法讓它變成常樂的境界。

真正常樂的境界,必須找到、實證佛所說的那個真實不滅的真如佛性,此真如佛性遠離一切思維、思量境界,不生不滅,一切眾生本自具有,唯有依止於這個真實不滅的自性,方能成就一切聖果,乃至造就一切世間。

因為三界一切世間,乃至三界一切眾生,十方一切諸佛賢聖,都是依止於此法方能成聖,但是這個法卻不是意識想象思維出來的,而是確實真修行而後證實的,此處應該詳細思維審查,否則便會以片面的知見造下誹謗三寶的惡業。

最後再來說說「貪念」這個事。您說的去極樂世界、享受殊勝的境界等,確實是屬於貪的一部分。但是!此種貪念,並不會讓眾生下墮生死輪迴的苦海,而是追求清淨解脫的境界。

發心不同,所得結果自然不同。我們說凡夫眾生的貪念,完全是為了享受五欲,而去造作種種滿足五欲的業行,此種業行,會使得眾生死亡了之後繼續轉世投胎,繼續抓取這些境界。

更有過者,為了獲得這些殊勝的境界,而去造作無邊的惡業,使得自身未來受苦無量。因為諸佛深知眾生具足了貪嗔痴等心性,想要讓他們一開始就修學清淨、無慾、解脫、智慧型之法,是極不可能,極不可能。

所以,諸佛用種種的善巧方便、願力、功德力、威神力等,造就殊勝的無欲境界,比一切眾生自己獲得的五欲境界還要殊勝,還要自在,這樣就能讓他們漸漸地相信佛,相信佛有種種功德威神,最後漸漸能相信佛說的一切解脫法、智慧型法。

否則信佛都不容易了,何談學佛?何談修道?就算在此世界,釋迦牟尼佛也是先教導眾生布施的因果,讓他們先遠離貧窮,財富具足,這樣才能漸漸的相信佛,才能漸漸的修學佛法。

至於信根具足的眾生,諸佛就不會這樣教導,反而會一再耳提面命地告訴他,五欲是汙穢法,是生死法,是不可愛法,應當遠離五欲,滅除自我的貪愛心、嗔恚心、痴亂心等。

所以說:眾生因根器不同、因緣不同,諸佛就會施設不同的方法教導眾生,但是目的只有乙個,希望眾生能夠究竟徹底遠離生死苦,遠離愚昧無知。並不是見了每乙個眾生都教導他們遠離貪愛,需要看時機、因緣,觀察根器的。

所以我們不能動不動就說對方這個是貪念,這個貪念不好......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無欲的上根器人。知道了這個原理之後,也就不能貶低那些還在追求殊勝境界的人,只要他能夠信受佛語,這個人終究還是會在未來成就佛道的。

6樓:頭銜不敢當

無常,指的是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生滅變幻之苦;常,指的是極樂世界隨緣自在,永不磨滅之涅槃之樂。說無常,令眾生厭離紅塵愛慾;說常,令眾生求生極樂家鄉,二者本無矛盾之處。至於榮華富貴,是凡夫執著的妄想,在極樂世界則無需此等。

極樂世界七寶莊嚴,何所謂富?其間人民皆屬上善,無有低賤,何所謂貴?雖受諸樂,實則了無執著,非世間福報可比也

7樓:西峰

為什麼要學佛?佛法當然有很多概念。我也不是很懂。

唐僧,既生苦難我西行,取得真經度眾生。佛教2000多年前的東西,到現在我們知道有很多迷信的東西。或者說是為了他的普適化所必須具備的東西。

所謂的心靈淨土。我認為就是汙穢的現實世界不要汙染我們的內心。是保持自我的乙個屏障。

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佛不過是覺悟的人。乙個覺悟的人是脫離了苦海的人。

8樓:略有所誤

佛說諸行無常,又說諸法無我。

從觀無常,到證無我,則心無掛礙,說心解脫。

七竅通了六竅,只看前半句,自然處處見矛盾。

佛說三界形同火宅。

世間一切都是苦,沒有不苦。

說苦,則有離苦的法門。

依佛陀教導,於苦中解脫,自然苦盡甘來,即是極樂淨土。

無量壽,無量榮華富貴,何足掛齒!

天高任鳥飛,萬境隨心轉。

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頂立。

既然諸行無常,那我持戒的心豈不是也是無常?

量海客 竊以為 持戒既是異熟果,也會生出異熟果。此刻持戒,不決定下一刻一定持戒,但仍然有意義。此刻能否持戒,取決於宿因,又成為新的宿因。雖不一定決定下一刻能否持戒,但會成為業因,而業因會決定果報。未必下一刻報,未必下個月報,當於因緣會遇時報。故曰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持戒...

想問一下諸行無常,那佛法是無常的嗎?謝謝啦!?

樂寂靜 佛法是常。大般涅槃經 雲何如來為常住法不變易耶。迦葉。若有人作如是難者名為邪難。迦葉。汝亦不應作是憶想。謂如來性是滅盡也。迦葉。滅煩惱者不名為物。何以故。永畢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靜為無有上。滅盡諸相無有遺餘。是句鮮白常住不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來亦爾常住無變。言星流者。謂煩惱也。散已尋滅莫...

佛說無我,那誰去體會,佛說無常,那如何能說又乙個佛法呢?

Fabregas 什麼是無常 無我?佛教 無常 與 無我 觀點的提出是以緣起論和五蘊論為基礎的。無常 與 無我 指出一切事物都不會永恆存在,都會經歷乙個從產生到滅亡的過程。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無常 一詞出自 雜阿含經 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都會經歷從生到滅的過程。具體點說,就是每乙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