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是什麼?

時間 2021-06-06 16:42:47

1樓:文蒼

◎老君清淨心經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濁,一靜一動。清靜為本,濁動為末。

故一陽一清一陰一濁,一陽一動一陰一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

人能清靜,天下貴之。

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

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莫得,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既無其無,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寂無其寂;無寂寂無,俱了無矣,欲安能生?

欲既不生,心自靜矣。

心既自靜,神既無擾。

神即無擾,常清靜矣。

既常清靜,及會其道,與真道會,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既無所得,強名為得。

為化眾生,開方便道。

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

得是自得之道,不名為得。故言實無所得。

老君曰:道不能得者,為見有心。

既見有心,則見有身。既見其身,則見萬物。既見萬物,則生貪著。

既生貪著,則生煩惱。

既生煩惱,則生妄想。妄想既生,觸情迷惑,便歸濁海,流浪生死,受地獄苦,永與道隔。人常清靜,則自得道。

契理合真,故云得道。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心得定易,覺諸塵漏心得清淨,塵念盡知,故曰覺諸塵漏。

——(賢人)——(完成五百善)

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真氣胎息,故疾盡瘳。體道合真,身輕不老。

——(道人)——(道有所悟,曉調息之方,胎息有)

三者填補夭損,還年覆命骨髓堅滿,故填補夭損。駐顏不易,名為還年覆命也。

——(善人)——(完成一千善)

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仙道有成。道之藥,九轉還腦。元神得)

五者練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練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制魂煉魄)——(天地效法)

六者練氣成神,名曰神人真氣通神,一陰一一陽一不測,故曰神人。

——(號令眾仙)

七者練神合道,名曰至人真神契道,故曰至人其於鑑力,隨候益明鑑力者,常照不息也。

——(神遊太虛)

《道德真經第二章》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3.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4.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5.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解:1.天下人都知道美是因為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所以有跟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好的東西不一定全是好的,有它不好的一面,不好的東西也不全是壞的,也有它有用的一面。所以老去區分醜美,自己的行為就已經不美了,老去在意善惡,本身就是偽善。

2.所以有跟無是並存的,沒有無就不會有有的概念。相生相剋,水火既濟。

沒有難那裡來的簡單,要是沒有簡單何以體現難處?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裡列舉的二極就是陰陽,相生相剋相互依存。

3.聖人就是按照自然規律行事的人,所以聖人順應自然規律而行事,所以他無所不為。

4.聖人不斷的探索發現萬事萬物的內在本質規律,聖人不會認為這些事從自己就開始有的,也不會據為己有,聖人還是不斷的探索雖然,已經功高而不會居功自傲,所以聖人都不居功自傲得到了百姓的支援,

《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

父母之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其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長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一一也,十月炁足;永珍成也。元和哺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

無英居左,制三魂也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深精根也。

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炁入鼻,灌泥丸也。

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

予內觀之,歷歷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

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志在脾,神在心。

所以字殊,隨處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熒惑,下應心也。

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

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浄,則萬禍不生。

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

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

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華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眼為日月,發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

萬物之中,人最為靈。性命合道,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

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疏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

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志,事無不知。

2樓:大大大大包子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

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不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

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公升為天官;中士悟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

遊行三界,公升入金門。[1]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公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讀《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時看到一捲卷白色麵條狀器官,讀《般若波羅蜜心經》時看到血肉腫塊。這預示著什麼?

煮顯聖了,它在啟示你,別光看書,太投入,休息下,別餓著了,吃乙份義大利肉丸面吧。煮是至大的,卻是至赦的,願煮讓你吃飽肚子,RAmen。 葉宇森 瀉藥,這證明了the omniscient flying spaghetti monster曾被中國遠古賢者以精神的方式感知,另外祂的顯靈說明那幾天祂酒喝多...

太上老君與老子有關係嗎?

蘇簡語 有,從唯物主義來說,是人們將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從唯心主義來說,老子是太上老君的乙個化身,太上老君化身為老子,寫了道德經,以此向世人傳授大道。 王徴南的座右銘 道教神學認為老子是老君的乙個顯化,崆峒問答 二六一問 上古曾化生否?答曰 伏羲時化為化子,神農時為大成子,黃帝時為廣成子,少昊時為隨...

怎麼成為像太上老君那樣的人?

微言 若說修行成就。太上老君為大道應化,是道的人格化身,任何人只會悟道證道得道,最終與道同存,而不會成為道本身。也就是說,無人可以成為道本身,但最終可以修成與道同存的存在,這種存在,道教稱之為天尊 詳見 上清太上開天龍蹺經 至於怎麼修成天尊,當代 中華道藏 有說,努力加油,願君近道無魔,修真有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