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真的像三國演義裡面,將帥先對決一番,然後小兵們再上嗎?

時間 2021-06-04 18:25:45

1樓:

是的。

準確嚴謹點來說,將帥陣前騎鬥的戰爭形式在中國古代戰爭是存在的。

自己上知網搜:唐末五代陣前騎鬥之風_唐宋變革期戰爭文化考析_趙雨樂

2樓:北大錘

唐朝安史之亂,白孝德也幹了

白孝德,安西胡人也,驍悍有膽力。乾元中,事李光弼為偏裨。史思明攻河陽, 使驍將劉龍仙率鐵騎五千臨城挑戰。

龍仙捷勇自恃,舉右足加馬鬣上,嫚罵光弼。 光弼登城望,顧諸將曰:「孰可取者?

」僕固懷恩請行,光弼曰:「此非大將所為。」 曆選其次,左右曰:

「白孝德可。」光弼乃招孝德前,問曰:「可乎?

」曰:「可。」 光弼問:

「所要幾何兵?」孝德曰:「可獨往耳。

」光弼壯之。終問所欲,對曰: 「願選五十騎於軍門為繼,兼請大軍鼓譟以增氣勢,他無所用。

」光弼撫其背以遣之。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半濟,懷恩賀曰:

「克矣。」光弼曰:「未及, 何知其克?

」懷恩曰:「觀其攬轡便辟,可萬全者。」龍仙見其獨來,甚易之,足不降鬣。

稍近,將動,孝德搖手示之,若使其不動,龍仙不之測,乃止。孝德呼曰: 「侍中使余致辭,非他也。

」龍仙去十步與之言,褻罵如初。孝德息馬伺便,因真目曰:「賊識我乎?

」龍仙曰:「誰耶?」曰:

「我,國之大將白孝德也。」龍仙曰:「是何豬狗!

」孝德發聲寔啖,持矛躍馬而搏之。城上鼓譟,五十騎繼進。 龍仙矢不暇發,環走堤上。

孝德追及,斬首,攜之而歸,賊徒大駭。

舊唐書列傳·卷五十九

3樓:土撥鼠桑

想想看乙個飽讀兵法,行軍布陣無懈可擊的將軍因為在戰場上和敵將單挑馬失前蹄而被斬殺,這種事情能發生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單挑這種事李逵就幹了,宋江還是老老實實帶兵打仗吧。話說回來,如果我帶5萬人馬,對手只有五千,我腦抽瘋了才去單挑不是?

單挑只適合作戰人數比較少的地區,如戰國時期的日本和中世紀的歐洲。另:火鳳燎原是我認為還原古代戰爭場面最合理的一部漫畫,可以看看古代大軍團是如何作戰的。

4樓:陳子涵

先秦時期的戰爭的確存在武將對決的方式,這一點 @李超字子越 已經表述的的很清楚了。我補充一下個人看法。

先秦時期是奴隸制社會,人口稀少,生產力也比較低下,(夏王朝初期為135萬人;商朝初為196萬人;西周初為285萬人;春秋後期450萬人。戰國時期完成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口急速上公升,出現了中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飛躍,人口增至二千萬--王育民《先秦時期人口芻議》)

在這種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的奴隸制社會裡,人或者說奴隸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土地,所以先秦時代的戰爭,有乙個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掠奪人口。

在這個戰略目標下,讓士兵進行大規模的廝殺,會造成大量人口減員,顯然對戰爭雙方都是乙個不明智的選擇,所以才會誕生出這種近乎某種契約式的戰爭模式,由雙方各派代表決定戰爭勝負,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人員生存率。

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人口的增加,生產力的發展,後期的戰爭逐漸演變成以兼併土地為目的。這種契約式的戰爭方式也就逐步消亡了。

5樓:深灰色

應該是真的是這樣的。

從情理上說,如果不是,那麼多作者寫的作品,可能去編造一種戰鬥模式嗎?如果科幻類或穿越或幻想,那還可能,否則。。。。。比如現代戰爭,可能會說戰爭不是先經濟封鎖,黑客滲透,空中打擊,最後地面進攻嗎?

不可能的吧。

其次從歷史角度,這種戰爭模式,應該存在於軍隊沒有國家化的時期,以及軍隊向國家化轉化的時期,等到軍隊徹底國有,形成專門的軍人這個職業以後,就越來越少了。然後各種伏擊,突襲,偷襲,主將逐漸從攻堅轉為指揮,從武力轉為智勇雙全。

補充下,第二點是個人對此問題的理解,並非專業研究歷史,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勿噴。

6樓:

正如 @李超字子越所言,在古代確實存在過這種情況,當然不會是主帥來動手。

在冷兵器時代,士氣是影響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看古書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原因會導致士氣大衰或者士氣大振,名將經常會玩這種把戲,比如弄一把假錢來占卜,弄一堆人到陣前斬首等。

除了這些裝神弄鬼的方法以外,找人去陣前挑戰也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挑戰贏的會導致士氣大振,否則就會大衰。

7樓:令狐項

有這種先例不代表三國時就是這種模式。我看過一本書,說原因是這樣的:戲劇再表演戰爭時不可能找那麼多士兵,只能用兩個武將對打代表戰爭。

三國演義是在戲劇興起時產生的作品,為了渲染人物的特徵以及其他原因,借鑑了戲劇的這種模式。在三國志中基本上看不出有這種大戰前武將對打的場景。

8樓:魔魚祈

的確是有的。

在日本,一直到蒙古帝國入侵時還在採用「一騎討」的方式向蒙古人叫陣。

當然蒙古人不吃這套,也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然後日本小兵看到自己的主將稀里糊塗就被一群人群毆致死,便四散而逃了。

9樓:

三國演義的單挑對陣,頗有歐洲中世紀騎士對決的風味。而且,「回合」一詞,看起來也和騎士決鬥頗為類似,雙馬交錯為「合」,衝過頭後撥馬轉回為「回」。

但三國時代的打仗,應該不會是兩邊士兵乾瞪眼看著主將單挑——至少主要的作戰形式肯定不是。

三國中著名的單挑王呂布,先前也只是自己比較驍勇,喜歡領著為數不多的騎兵東沖西突。況且呂布正紅的時候,局勢不穩,各方武力都不大才給他游擊戰機動戰和個人英雄主義有了發揮餘地。到了後期武侯伐中原時候的戰爭,雖然絕對兵力也不多(大約幾萬打幾萬已經是大規模會戰了),但肯定是陣地攻防,很少能有武將單挑定勝負的局面了。

三國時期說一員武將「能」,主要是指會帶兵布陣,安營紮寨,居中排程等等指揮方面的才能。且當時官不分文武,不像後來明清文臣武將區別那麼大。(諸葛亮羽扇綸巾也是後人穿鑿附會以訛傳訛)。

所以,1)除了早期比如呂布,或少數特殊兵種的特殊戰役,比如許褚典韋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大部分戰鬥不是靠武將單挑解決的。

2)作家這麼寫,一是為了迎合大家的想象力,一是為了能讓作品更好玩更形象。(很大程度上都是依照說書和戲曲口口相傳的)。

劉禪是否真的像三國演義中那樣昏庸無能?

大島 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我不敢蜀後代最優秀,但肯定最忠烈 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 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 戰死於綿...

《三國演義》真的那麼不堪嗎?

來人。上溫酒斬華雄。忽探子來報 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 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 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 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 潘鳳又被...

怎樣讀懂三國演義?

鹽選推薦 從藝術性的角度來說,三國演義 這本書非常了不起,首先要說的就是這本書的人物塑造。三國演義 裡的很多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裡邊了,就連農村乙個不識字的老太太,你和她說張飛 關羽,她也能說出張飛和關羽的性格特點來。羅貫中把 200 多個人物寫活了 寫得讓人信服,這可不是一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