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國演義》你有哪些收穫?

時間 2021-05-05 16:34:50

1樓:

看老版三國,剛看到三顧茅廬。

劉備欲求謀士,水鏡先生卻說,孔明明主是遇上了,卻沒有天時。

這個時候,曹操北方穩定,江東也都被孫權吞下了,劉備還連個地盤都沒有,誰會跟他?幫他,最多天下三分,這還是最好的結果。所以,漢室氣數已盡啊。

這個大家都看出來了,孔明肯定也看出來了,卻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真的佩服!

劉備毫無家裡,所以姿態一定放低,但是他確實也有決斷,不是那種只有聖母的,從他和袁紹的互動就能看出。但也確實仁義!不比曹操:借汝項上人頭一用!

蜀漢這邊都是一群浪漫的人啊!

真的老不讀三國。工作後才體會出這麼許多。

2樓:沙漠刺蝟

小時候讀,覺得曹操是奸雄,長大了讀,覺得他是一代梟雄。

小時候讀,感覺劉備老是哭,長大了再看,發現他從來沒有哭錯過,眼淚從來沒有白流過。

小時候讀,張飛粗魯魯莽,長大了讀,張飛有勇有謀印象最深的還是劉玄德的那句「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

電視劇集也看了好多遍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著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複雜、緊張尖銳的鬥爭;這種鬥爭發展成為連線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衝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乙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

3樓:小哥李白

余讀三國,觀曹操佔北方十州,孫權據江東六郡,其二人均佔據廣袤富饒之地,兵精糧足,進可攻退可守。唯劉備顛沛流離,常年寄人籬下,投袁紹、寄陶謙、附劉表,苦於無一容身之地,常為此嗟嘆,直至奪取益州後,才得以有三分天下之資。

無立足之地者,猶人無家室,風餐露宿,底氣全無,談何巨集圖?如今創業者,必先深耕一行,此一行便是立足容身之地,待其根基穩固,再徐圖他業,否則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斷不可為繼。

奈何當今社會,人心浮躁者居多,稍有成就便野心爆棚,四處開業投資,不料新業尚未盈利,資金已斷鏈,本業受牽連,不得已拆東牆補西牆,最終破產、欠債、跑路者比比皆是。未立穩,便欲飛,吾輩須慎戒之!

2023年7月10日

4樓:多喝水多讀書

論英雄

——《三國演義》

曹操曾有壯志豪言,與玄德煮酒論英雄,在他眼裡,淮南袁術、河北袁紹、八俊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等人皆非英雄,「曹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曹操稱劉備與自己為英雄,何也?

曹操為人們貫知的身份是篡權奪位的奸雄,但拋開他篡權奪位這一說,他確實是一位英雄。

他傲世寰宇縱橫四海,他機制多謀善斷識人,他做事果斷細緻入微,他才情過人建安風骨。他有缺點,有勁敵,他也曾在赤壁之戰中損失八十三萬大軍,也曾在面臨馬超的追殺中割鬚棄袍而走,也曾在漢中之戰中被劉備佔據漢中,可他從不灰心,從不放棄。他的眼光,他的能力,他的才情無一不讓人唏噓感嘆。

崢嶸歲月中,面對緊張激烈的戰事,依然能夠鎮定自若,成功後對四海聚集的人才,依然能夠禮賢下士,後期殘酷的政治鬥爭,依然能夠老驥伏櫪,誰能想象他的胸襟,他的氣魄!

這樣的人物,又怎不堪英雄之稱?

再來說說劉備吧。雖說劉玄德是漢室皇族,擁有著尊貴的身份,但最初的他,只是一介賣草蓆的凡夫俗子。

其實,縱觀劉備一生,其個人功績並不顯赫,他既無趙雲的驍勇善戰,又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凡事皆靠孔明的點撥指示,若無關羽、張飛等人誓死效忠,恐怕他早已是黃泉之下的冤魂了。但他偏偏就成為了人人口中的英雄,因為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仁賢」。想必對於三顧茅廬都不陌生吧,他的執著,求賢若渴,讓他得到了這一生中的貴人——諸葛亮,這才有了後來的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白帝城託孤等傳奇佳話。

這就使得他從賣草蓆的一介凡夫到滅黃巾軍的大將,又與關羽、張飛共戰呂布,董卓死後,曹軍大振,滅了袁紹後,曹、孫、劉各佔一國,成立了三國鼎立之勢。而他的不足之處就是太仁,婦人之仁,每當孔明勸他占取哪塊土地時,他總是於心不忍,每次都會顧及兄弟手足之情而壞大事。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的寬大的胸襟,正是英雄情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經歷史長河的滄桑歲月,二位的英雄氣魄仍蕩氣迴腸,多有「醉臥於沙場,聽吶喊的沙啞,笑看人世間,火樹銀花,數風雲叱吒,不過刀刀傷疤」之感。嘆人世,成王敗寇,幾人回。

5樓:1059

想來想去還是趙藩的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三思。

6樓: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恐怕一生所有戰鬥都贏了到死都是自己選的也沒有輸也是贏

以前我說西遊作者沒人相信以為我在帶入

羅貫中一生不敗寶刀到死都沒有斷折還是贏這個也不是在帶入這些人都太狠太狠了

這個人超帥的

古龍的西門吹雪比起來在古龍想象範圍白衣勝雪十步殺一人已經太酷炫了但和真實角色比太單薄了

古龍不知道真正高傲的人無比謙虛

羅貫中是個殺人如草的角色碰到的是生死一線的各種戰鬥這算是為羅貫中寫的

對這些狠人難以理解

一方面各種生死鬥一方面空閒還要賞花還要寫書生死真的是小事嗎

可能就是這種狠這種生命力才能在過去時代在歷史中生存下來

7樓:大大da魚

第一次認真通讀三國,除了耳熟能詳的那些故事,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等,最大的收穫有兩點:

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關羽被東吳害死,劉備氣的拿起全部家底要跟東吳火拼,轉眼劉備一死,劉禪當家就主動示好東吳,什麼仇啊怨啊都拋諸腦後。即使親如父子,態度都能天上地下。

往大了說有歐巴馬和川普,往小了說有舊主任公升遷調走,新主任走馬上任帶來的巨大變化,真的是一模一樣。

8樓:

謀定而後動,在《三國演義》中從黃巾起義到中原統一,成就偉業者都以謀略得天下以謀略治理天下,在那個亂世得一謀士可以勝過十萬雄兵。劉備劉皇叔此人胸懷天下,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於桃園和關張二人結義,前半生顛沛流離,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寄人籬下,嘗盡千辛萬苦,後來巧得徐州,獲良將趙雲追隨,但因無謀士還是屢戰屢敗,最後投靠劉表被安置在新野遇謀士徐庶轉而三顧茅廬請諸葛,從此才開始在軍閥混戰中占有一席之地。謀略在三國時期對於成敗的作用是巨大的,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

古往今來所有的戰爭都不是單純的軍事力量的比拼,戰爭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的綜合戰。在戰爭中除了武力拼搏外,作戰雙方之間的智謀較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戰爭的得失勝敗、生死存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決策者智謀水平的高低。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智謀在兵戈相見的三國時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示了無與倫比的威力。

三國時代不僅是各集團之間的武力抗衡,還包含著眾多智囊集團之間的智謀較量。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但是劉備得了二人卻未得天下,劉備會籠絡人心,也會駕馭人,卻不會用人,諸葛亮在某方面也是,這也表現了不管乙個人是否是池中之物,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張飛一介武夫,性格暴躁,有勇無謀,丟了徐州。關羽狂妄自大,心高氣傲,孔明入川時對關羽曰:

「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拒之。

」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

「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

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雲長問:「那八個字?

」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雲長曰:

「軍師之言,當銘肺腑。」關羽是一句也沒用,荊州一敗,導致最後劉備得敗局,關羽卻是蜀漢第一罪臣。當然這是作為後世的分析,跳出那個時代的論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諸葛亮將「審天地之道,習兵革之器,明賞罰之理,觀敵以之謀,視道路之險,別安危之處,佔主客之情,知進退之宜,順機會之時,設守禦之備,強征伐之勢,揚士卒之能,圖成敗之計,慮死生之事」等作為自己軍事智謀的指導思想,把「人力」看作是決定謀略成敗最重要的因素,正是憑藉著著對人力價值的開發、利用,三國演義才上演了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

在三國中有這樣幾個比較著名的戰役:討伐董卓之戰、官渡之戰、當陽之戰、赤壁之戰、七擒孟獲、彝陵之戰、六出祁山嗎,還有幾十場小戰役,多數勝仗均以計謀取勝,孔明也施展了他的兵法之才,為何同為兵法諸葛更勝一籌,描寫諸葛時,書中對他的描述,他是上知天文下識地理加上他的兵法之道,諸葛亮運用他的天文地理一路連戰連捷,甚至借東風,大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兵法運用的出神入化,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仰天長嘯,天不助我,助爾曹,也表現出諸葛只是略懂自然天氣變化,也有自己所不能掌控的局面,例如在錯用關羽和馬謖。

說到諸葛亮的才華,這裡就不得不講到赤壁,赤壁之戰是在曹操滅了袁紹、袁術、劉表、呂布,基本上統一北方又在新野大敗劉備的前提下進行的。曹操親率水陸大軍83萬,號稱「百萬」,意在一舉消滅劉備、孫權統一南方,志在必得,形勢似乎很有利於曹操。孫劉一方,兵微將寡,形勢岌岌可危,加上劉備在新野遭敗,真可謂是雪上加霜。

但就在此時,戰爭的形勢隨著孫劉聯盟的建立已經發生了變化。赤壁大戰,其歷史影響確實很大,它使曹操的力量大大削弱,而使孫、劉集團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在曹操的百萬大軍壓境之時,劉備集團因當陽之戰的失敗,已幾無戰鬥力可言;孫權集團的文臣武將,也同樣亂成一團,主戰派與主和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孫權本人也沒有辦法。諸葛亮親赴東吳說合孫權時,首先遇到了一股頑固的投降勢力,諸葛亮又充分地顯示了一位外交家的雄辯才能,使得這些腐儒們乙個個無話可說。周瑜原想探測一下諸葛亮的真實心態,卻不想反被諸葛亮激起了滿腔怒火,更堅定了「吾與老賊誓不兩立」的抗曹決心。

諸葛亮、周瑜、魯肅、黃蓋等人的態度,又使孫權樹立了信心,堅定了聯劉抗曹的決心,至此,孫劉統一戰線正式結成。在此諸葛亮借箭借東風,黃蓋的骨肉計,闞澤的假投降,龐統的連環計、蔣幹的盜書中計,計謀是環環相扣,這也是兩個集團的智鬥,最終以孫劉聯軍獲勝為結局。出於東吳和自身的長遠利益,周瑜就幾番設計想害死諸葛亮:

首先以聚鐵山斷糧為由欲借曹操之手殺孔明;接著令諸葛亮限期造箭以害之,結果又讓諸葛亮以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方法而破之。由此,周瑜害諸葛亮之心就更堅決了。等到孔明借了東風之時,周瑜再次派出幾批人馬欲殺之。

直至赤壁大戰結束,諸葛亮用計輕易地奪取了東吳抗曹的勝利果實,佔據了以荊州為主的幾個郡,最後把周瑜活活氣死,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寬巨集大度和周瑜的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再講到諸葛亮安居平五路,曹丕乘蜀漢新喪,國力在夷陵之戰中大為動搖,在此內外交困之際,發兵50萬,兵分五路攻打蜀漢,從而引起蜀漢全國上下震驚。然而諸葛亮針對曹魏軍隊的主將的不同性格、才能和喜好進行分析,對於地形,敵方內部的矛盾充分的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採用不同的策略和路線,成功抵禦了外敵,轉危為安,從而為蜀漢休養生息、積蓄國力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三國演義》中的戰爭描寫十分注重鬥智鬥力的結合。

誰如果能在智謀上稍勝一籌,那麼誰就會取得主動,誰就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反之,誰如果有勇無謀,就會陷入被動,最後導致失敗。如張飛屢次失事,但他如能用謀了略,就會取得奇異的作戰效果。如在收川時設計擒嚴顏,在瓦口隘略施小計,就全殲張遼的部卒。

但在智謀上,諸葛亮卻是智慧型的化身,他在輔佐蜀漢作戰的過程中,能夠依據現實條件,巧設計謀,往往會事半功倍,取得乙個又乙個勝利,使劉備由初期的無立錐之地,到擁有兩川之地,建立劉姓蜀漢政權。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主要在於他能認真地了解情況,摸清敵將的性格,隨機應變,運用驚人的智慧型達到預期的效果。他能夠掌握鬥爭的規律,預見事態發展,就連最狡猾的敵人曹操、司馬懿等都為之遜色。

如在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七星壇祭風之後,安排趙雲接走自己及智算華容道。再如在司馬懿大兵壓境,而自己又無兵抵抗之際巧設空城計。所有這些戰例無不是他善用計謀的佐證。

三國時期,大智稱霸天下,小智雄踞一方,人才管理,兵法運用,治國方略,安民之道,足以看出智謀決定成敗,是有所成就者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關於 三國演義 ,你有哪些故事要講?

Power 關老爺不是不近女色而是負心漢?長沙有個叫撈刀河的地方,那裡的菜刀很有名。撈刀河這個地名也很有意思,撈刀河,撈了一把刀嗎?還真是,傳說撈的還是三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傳說關公率領重兵攻打長沙,來到撈刀河一帶後,屯兵緩進,以探虛實。這天,關公與部屬乘一小船沿現在的撈刀河進入湘江,然後往南徑直而...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哪些區別?

wim 這是個典型的能體現民族性格的兩本書,普通中中國人就喜歡虛頭巴腦的東西,對虛構的歷史品的津津有味,對巨集大複雜嚴肅的東西充耳不聞。所以網路文學就很好呀,虛的根都沒有一看就是虛的,不會有人傻到把那些東西聯絡到實際。可是看三國演義的人80 傻不拉幾的聯絡故事看實際 Tainemer 乙個假裡面摻了...

《三國志》或《三國演義》最讓你感動你的話有哪些?

已登出 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不忍棄之!朕不能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勇武的加蘭 有兩段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