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的意思?

時間 2021-06-03 15:04:04

1樓:蘋果派

阿羅漢在佛經上是什麼意思?小乘佛教當中修行的極果,小乘佛教修行最高果位是證得阿羅漢果位。佛教不是分小乘大乘嗎?

阿羅漢分兩種,他證得阿羅漢果位以後,有一部分阿羅漢就是進入偏真涅槃,享受法樂去了。因為他能夠不再輪迴了,能夠進入涅槃境界。但是阿羅漢那種涅槃境界,是偏真涅槃。

由於部分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位以後,他發現:我能夠進入的這種涅槃境界,相比佛陀證得的圓滿無礙的大般涅槃境界,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阿羅漢,就回小向大,再通過修行六度萬行,再去行菩提道,最後趨入佛果,最後去證得佛果。

「阿羅漢」,因為包含了很多的含義,所以這一句印度話,翻譯家沒有把它翻譯過來,而僅僅是用我們的漢語發印度音。印度音也叫「阿羅漢」。它包括了下面幾個含義:

第乙個含義是殺賊;第二個含義是不生;第三個含義是應供。

[殺賊]是什麼意思呢?是指斷見思惑了,並且是斷除三界的見思惑。這種人在佛經當中稱為聖人,也稱為阿羅漢。

斷見思惑了、見真了、證道了,這種人就稱為阿羅漢。所以這個殺賊的含義,並不是我們民俗說的那種殺盜賊啊!殺小偷啊!

是斷見思二惑稱為殺賊。

第二個含義[不生]。因為阿羅漢能夠進入涅槃,不再輪迴了,不再在三界受生了,所以它的這乙個含義叫做不生。

第三個含義是[應供]。因為阿羅漢證得漏盡通,斷除了一切的煩惱,他能夠受天人的供養和人間的供養。所以說他可以做眾生的福田,所以第三個含義叫做應供。

我們知道阿羅漢是佛教當中,修行小乘佛法所能夠證得的最高果位。

2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沙門法及沙門果。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沙門法。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沙門果。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何等為須陀洹果。謂 三結斷。

何等為斯陀含果。謂 三結斷。貪恚痴薄。

何等為阿那含果。謂 五下分結盡。

何等為阿羅漢果。謂 貪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補特伽羅種種差別。謂如實知。

此是隨信行。此是隨法行。此是無相行。

此住空。此住無相。此住無願。

又如實知。此由空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是謂三結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是謂五順上分結

又如實知。此由無相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無願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相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願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無相無願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嗔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知道他是阿羅漢嗎?

菩提老鼠 我覺得應該是知道的。雜阿含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 他確實是真阿羅漢,自知不受後有...

阿羅漢的定義?

普波居士 阿羅漢是小乘成就者,是小乘成就的最終目標。佛常被小乘修行人稱為大阿羅漢。而大阿羅漢在大乘修行人看來,則是回小向大的阿羅漢,相當於八地菩薩,不是佛。小乘道被佛比喻為化城。就是眾生在修行究竟成佛的漫長的道路中,佛在中途化現出乙個城池,來為修行道上疲累的修行人,提供乙個暫時休息一下的地方。休息後...

阿羅漢會自殺嗎?

Nibbana 阿羅漢對六塵的本性沒有錯覺,他們知道六塵不能令人滿意,那是說,他們已完全了解苦諦,遠離無明,沒有顛倒妄想 因此,他們不渴求任何東西。他們的身體免不了要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例如吃飯 睡覺等等,但是,他們視這種需要為行苦 受因緣支配之無奈的苦,毫無樂趣可言。問題是 他們應否渴望以速死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