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時間 2021-06-03 03:56:17

1樓:

①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②海德格爾:「行進」乃是風的持存,惟當風「行進」之際,風才持存。

根據海德格爾的提示,君子之德需要不停的行進。這時,就看到「輝光日新其德」的深意——在光明的指引下,讓自己的德處在不斷的變易中(即能夠沿著勢的方向不斷靈活調整)。

小人之德草——小人之德兩邊擺,站在原地僵化於風的方向(即君子指出的方向)。然後,我們就認識到:視野方向僵化的人,都是小人。簡言之,不能日新其德、頂多在摹仿君子的那些,都是小人。

而「疾風知勁草」則可以理解為海德格爾另一句話「在是一種襲來,當這襲來離去的時候,留下在者閃爍」的直觀呈現。在輝光瀰散的德行(君子之道,即德行)路上,君子一閃而過,諸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君子剛健篤實的側影,即使這個側影也足以讓小人相形見絀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用民善也。」——《論語為政》

若小人能知覺到自己與君子之側影相比也是不如,小人就有可能被感化,所以孔子說「「子為政,焉用殺?」

附註:「德」——甲骨文本形為:十字路口的眼睛,隱喻辨識和選擇前進的方向。

2樓:

應該是說影響和感化的意思吧,子路篇有句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陽貨篇也有個類似的話,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

「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 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如何理解老子說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邁克迅 我的體會,學習道德經,在總體上,老子是在各個層面解說了關於 道 這個根本問題,而不適合旁生枝節,解釋到五花八門的問題上去。也較適合整一章合起來去理解。道,假如比作軌道,這個軌道我們順應它走,就是正道,事就能做成,若脫離軌道,要靠德行來修正。這裡,老子可能是說,世上的萬物,是由 道 滋生的,然...

孔子說「邦無道,谷,恥也。」又說,「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 那我到底做不做官?

二號玩家 參見孟子萬章下。孟子說了四種在有道無道時的做法,您可以看看。具體到您到底怎麼做,那得根據您的情況來。孟子曰 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為什麼還要殺生祭祀

aster 所以說,每當上天有什麼懲罰的時候,他們就加倍祭祀,懲罰越重祭祀規模越大越頻繁,這就是警告上天,如果你對我不客氣,我就對其他生物不客氣以此來形成一種戰略威懾。 水心 殺生祭祀的從來不是上天,而是冒充上天的祭司。他們自己想吃肉了,或者看誰不順眼了,就打著上天的旗號殺生,可悲的是,居然還有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