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汝父德薄,勿效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嗎?

時間 2021-06-09 16:03:43

1樓:

我認為此處的德薄並不是專指道德不夠的意思,而是讀書不夠或者說知識積累不夠,我們都知道「先主不甚好讀書」,聯絡上下文他一再苦口婆心的勸兒子多讀書,甚至還列出了乙份長長的書單,可見他心中憂慮的是子孫的教育問題,劉備自己確實不怎麼讀書,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見識了各類人傑,年輕時到處寄人籬下吃盡了苦頭,經歷了大勝大敗起起落落,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早已勝過書本知識;但是他的兒子沒有這些經驗,甚至沒吃過太大的苦,他自己平時忙於打仗也無暇分身教育和培養繼承人,一向以善於識人用人著稱的昭烈帝不會不感到擔憂,所以我認為這句話是在提醒或者警告劉禪兄弟,你們的父親我就不喜歡讀書,你們不能學我也不讀書。這既是提醒他們不要以為不讀書不吃苦也能像你老子我一樣創立三分基業,沒有那麼便宜的事,也是在警告他們不讀書不陶冶情操也會重蹈自己敗亡的覆轍。當然,這些委婉的語言劉禪壓根也沒聽心裡去,他就記住了一句事丞相如父,天塌下來有諸葛亮頂著,諸葛亮沒了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2樓:大師兄peter lee

德,是帝王家首選謙虛用詞。

「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

「不穀不德,政事不時,國家罷病」。

帝王們的自稱都是孤,寡,不穀。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大概就是這個孤。

所以,汝父德薄,是不是謙虛?是謙,但應該不虛。

這句話的前面一句是啥?「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所以,德是啥?就是能服於人的實力。不一定是武力哈。

一般能說自己德薄的帝王,德都不會太薄。劉先主是不是德薄呢?他自己是真的覺得薄。沒有復興漢室,沒有一統華夏,就是德薄。畢竟唯有德者居之。三足鼎立還遠遠不夠。

很多人說劉備是在這裡表達了一些對劉璋的愧疚。

我不敢苟同。

如果此處強調的是私德,那後面不應該讓阿斗注重個人修養,五講四美三熱愛嗎?並沒有。他讓阿斗學的是商君書啊,管子啊啥的。哪個是講私德的?講的都是帝王之德。

所以謙虛了嗎?

在我這個角度看是真謙虛,一代仁君你還德薄?

在老劉的角度,可能沒有。這大概就是帝王家的日常表達方式。

3樓:

某流氓屢屢背主,最後被富豪親戚接納。可流氓狼子野心。靠著陰謀侵占了親戚的家產。

還成為一方地主。還被韭菜稱為劉大善人。可流氓經營能力不行,家產丟了個半。

臨終前看到自己的傻兒子。害怕自己一生作惡多端遭到報應,希望兒子不要學自己當個流氓。結果,恩 。

父子降曹。

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試觀後主臨危日,無異劉璋受難時。

蜀先主抱英濟之器,無角逐之材。遠竄荊蠻,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劉璋之政衰。國小人夷,風頹俗陋

劉背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並也。

劉背先從呂布,後事曹操,近投袁紹,皆不克終,足可見其為人。

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

4樓:開天闢海

謙虛……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老劉吊著最後一口氣,擱這跟兒子玩謙虛?

那老劉可真厲害。

話說我有一點不明白:

既然對親兒子說的話都可以是謙虛,那對諸葛亮說的那句「君可自取」是不是也是謙詞呢?

5樓:

已經有人從原文,聯絡上下文來說語境了。挺有道理的。

而且吧。就是有德的人才會說不要想自己一樣德薄。

你看那曹操,要是換做是他,他怕是會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人負我,我德不厚我也不希望你們德厚。

謙虛本就是有德的表現,無德他也不會多麼的謙虛。

6樓:冬天的海水

還真不是很謙虛,基本上比較凡爾賽,

老劉的意思是,崽啊,你看,你爹也就這麼個文化水平,當年還幹過個體,現在還弄這麼大的江山,但是,我知道讀書的好處,就算讀不下去,也要拿起書卷裝個那啥

再說了,這玩意也不是給二世祖乙個人看的,算是半公開的宣傳通稿,必須要正大光明的感動其他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一代目都用命來搞文宣了,你敢不感動????

7樓:李曉宇

明末叛臣孔有德,被李定國圍在桂林,將死,告訴孩子說,苟得免,度為沙彌,勿效乃父做賊一生,下場有今日爾。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面對孩子,父親當然應該是英雄和金剛一樣的存在。但是即將離去的時候,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才是人之常情吧。

8樓:laincloverlain

簡單來說,就是東漢皇室的政治聲譽已經被桓靈二帝敗光了,而劉備這個偏遠宗室一輩子樹立的政治聲譽也就這麼一點兒,你個熊孩子別學我坑同宗(劉璋),要學光武帝劉秀。

9樓:謝逸之

李世民《帝範》:

當擇聖主為師。毋以吾為前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劉備的心理,大概就是要劉禪「取法於上」的意思,那相對理想模範而言,劉備最多算個「中」,對比之下自然就德薄了。

李世民尚且覺得自己不足效法,何況劉玄德乎?

10樓:

這種事一望即之,就別瞎研究了: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聯絡上下文,這段話在說啥?

無非是說,只有才能學識與道德修養可以使人信服,老父親我德行淺薄,你別學我,可以通過讀書及向有學問名望的人請教進行學習,這才是提高智慧型的正途。

這不就是老父親叮囑孩子的心態。

哪個父親能對孩子說你爹我成就頗高,你的天花板就是我,向我學習即可,不用讀書和向其他人請教學習。

劉備的遺詔不到十句話,第一句交代病情,第二句開始就在表達掛念劉禪兄弟的心情,後面清一色的叮囑孩子通過學習提高才能和道德水平,你想說劉備謙虛啥?

人在死前基本都是吐露心聲,與謙虛與否能有啥關係。

難道是看中二網文,死前還要立個flag,保護下人設,收割一波韭菜。

曹操在《述志令》中說自己死後,妻妾改嫁云云都是肺腑之言。到了《遺令》時,心裡話就不能再藏——不許改嫁,分香賣履。

人都要死了,還掖著藏著,故作謙虛或自傲,到底圖個啥。

再不把想說的表達出來,篤定自己還能復活重生不成?

11樓:逃亦煌煌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先主並非聖人,一生也不都盡然是偉光正,白璧微瑕,取益州確實是洗不掉的黑點。所以他在遺詔中對兒子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這番話未嘗沒有對劉璋的愧疚,他是真的希望兒子能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他清楚亂世中不為惡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作為乙個皇帝。他很遺憾、很後悔自己沒有做到,只希望兒子能夠引以為戒,讓這天下多留一分的元氣,說完便與世長辭。

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12樓:流光若返

劉備仁德體現在對百姓,而對其他勢力可不會手軟,只不過相比較那兩位,劉備身上有幾個泥點子,曹操半身泥半身白,孫權在泥坑裡左右打滾罷了,混到三足鼎立的怎麼可能是白蓮花。

劉備認為自己德薄,大概因為他真的覺得對不起劉璋。

親人臨終前,我們該怎麼辦?

robin 1.理智做醫療決定 要不要插管 上呼吸機 搶救等等,我的原則 這個階段治不了愈,緩解疼痛就行,怎麼做不痛苦就怎麼來。2.請個有經驗的護工 家屬雖然盡心盡力,但總歸經驗少,護理上該注意的地方可能想不到,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專業的護工有辦法有耐心,讓病人盡量舒服,家屬也安心 3.多陪伴 我...

林黛玉臨終前究竟想和寶玉說什麼?

jj cao 黛玉臨終想和寶玉說什麼?什麼也不必說了吧。黛玉嫁不了寶玉是必然的,她此生是來還淚的,既然淚已盡那也就是緣盡時,這是從天上的緣份來講。若說人間的緣份,素日認他是個知己,也的確是個知己,寶玉要說什麼黛玉都知道了,黛玉要跟寶玉說什麼,寶玉有什麼不知道的。他們的無可奈何說什麼話也跨不過去。他們...

老人臨終前有什麼表現?

知而後行 天哪,大家去醫院是為了治病,你們去醫院是為了。這也太。了吧。因為孩子,要把老人送走?西方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死亡這個話題,還有專門的圖畫書,來幫助孩子認知這個話題。大人在這個話題上,不忌諱,而是平靜 理智的。他們教孩子,那是老人去更美好的世界,我們一起去送送TA。TA走了之後,還會一起說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