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粵語在背稱英文人名時,單音節人名前會加乙個 阿

時間 2021-06-02 13:58:52

1樓:TheLegend27

瀉藥我不會粵語,但是我猜是因為習慣吧,就像叫中文名的時候一樣:阿成、阿香之類的,兩個字叫起來順口,於是喊英文名的時候會在單音節英文名前面加個阿。

2樓:尹匯聰

阿發,阿華,阿君,粵語叫人好多時候前面加阿,所以不單單英文名。

歌詞都有「阿貓阿狗」意思是隨隨便便某個人。

tony,有時候也會說,阿tony仔,琴日搵過你。

3樓:

雖然身為廣州人也確實一直是這樣這樣說的但卻未考究為何. 例子多不勝數除了題主說的還有人民前加「啊」例如「啊明」 「啊靚」.還有「啊婆」「啊伯」等...

我想很大程度是因為順口和親切吧.

還有乙個規律就是需要加「啊」的詞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那個詞多數是單音節詞. 光叫那個詞太不順口了. 兩個音才好聽嘛.

4樓:譚樊馬克

另外再上古的有夏、有虞、有窮可能也是,不確定。(非,有通域可能性較大,匣母之部和職部。)

粵語的音系特點是,單音節英文單詞可以剪裁下來,那麼和漢語單音節人名差別就不大了……不僅是人名,還有「阿 sir」……

5樓:惟一銘

不單是廣東人的事也不單是中國漢語人的事。

浙贛閩都有。

國外的起碼我在寮國泰國工作經歷可以明白,那裡人全名長得很,但是寮國和泰北一些區域,慣用簡稱還是用「啊」+名字其中乙個音節。

中國西南地區不太清楚。

6樓:

不只是粵語,潮汕話和閩南語也有在稱呼他人前加「阿」字的習慣用法。

並非只有在叫單音節名稱(不限中英文名字)才加「阿」,因為單音節的名稱念起來比較生硬和陌生,所以人們經常加「阿」,而多音節名稱前也有加「阿」的情況,只是沒有單音節名稱用的多。

加「阿」字有三個作用:

第一,能讓人感到親切,拉近距離。比如兄弟姐妹間在聊天,經常會說到「阿媽」、「阿爸」、「阿姐」,稱呼爺爺奶奶那一輩會有「阿外公外嬤」(潮汕話)、「阿爺爺嬤嬤」(粵語)。

第二,用於強調、更好地向他人說明,方便敘述,用法類似「那個」、「那位」、「那名」。在日常交談中,有時候想讓對方更清楚自己所講述的是哪個人,會在其名稱前面加「阿」。比如我餓了,想叫個人幫忙打包吃的,就會說「Tony啊,你等陣叫阿XX幫我打包個炒河粉,唔該曬!

」,雖然叫出XX這個名字,Tony已經清楚你叫的是哪一位,但還是習慣加上個「阿」字。

第三,用來特指某一類人,意思是「......的人」。比如讓乙個潮汕朋友陪我打的士去看醫院看牙,結果被司機亂收費,就會吐槽說「阿的士剛才亂收費,氣死人blabla」,這裡的「阿的士」就特指的士司機,如果是粵語,這裡就會變成「個的士司機」、「個的士佬」,沒有加「阿」,所以加不加「阿」還是得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看完牙回來,我媽問一下我的情況,我會說「阿醫生說我要注意blabla......」,這裡的「阿醫生」就是用來強調我所說的醫生就是剛才幫我看牙的那位醫生,這裡「阿」的作用就是上面提到的作用二,用於強調,更好地說明。

講得有點混亂,不好意思。

香港人英語很好嗎?為什麼說著粵語,用英文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在電影上看到的也是?

ManInNet 以前主要原因是中文不好。香港以前中學,分中文中學及英文中學,中文中學用中文授課,英文中學用英文受課。無論中文中學或英文中學,中國語文及中國文學這兩科 用中文授課 都是用書面語。作文時,要腦部轉譯。所以不大暢快。尤其對英文中學學生來說,平時其他科作業都是寫英文。另乙個原因,就是中文輸...

為什麼有些人在說英文時會把語句裡的中文 人名地名 刻意帶上普通話的音調。?

端木弗貢 為什麼不?中文的專名本來就帶聲調啊。我用本音說本名天經地義,你學不像,我又沒求全責備強你所難,你反過來還要求我放棄本名本音,改用訛音,那不就等於逼人改名嗎!你也太牛了,還有天理沒有?按名從主人的原則,只有兩種情況下可以不用本音讀本名。一是你發不出那個音來,只得依樣葫蘆 二是那個專名已經有了...

為什麼港劇裡面喜歡粵語英文雜夾?是什麼感受?

途望 因為生活上的確是這樣說話。大清無能分割香港,所以英中國人的英語在那裡為官方語言。所以生活上多事英語交流,就算不會英語就把生活的用語變成英語,例如士多啤梨叫.現在是國際大城市,尤其中環那個金融區一大堆外貿,而且香港是面對世界的金融中心,每天都有外中國人來經商和旅遊。用英語交流的地方多,學起來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