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從小在講方言和普通話的環境裡長大,為什麼不會像在雙語環境中長大一樣有語言發育遲緩或混亂?

時間 2021-06-02 05:39:13

1樓:陳sharon

我認為大多正常的小朋友不太會有雙語混亂或是造成語言遲緩

通常都是小朋友的語言能力或是認知能力比較弱才會較容易出現在雙語環境下有語言發展慢的現象

如有疑問可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2樓:馮海峰

青格樂和他引用的文章已經說的很好了。我不是這方面的心理或認知專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完全是因為我的個人經歷。我是乙個大院長大的,類似這樣的科研機構都是全國調人組成的,所以全國各地的人什麼口音都有,好多家庭父母都不是乙個地方的,去小朋友家玩推開大門聽到兩種不同方言很正常。

我最好的乙個朋友,父親四川人,母親上海人。或者說我這裡就沒幾家能只講一種方言的,什麼周圍三四種語言的簡直弱爆了。結果我們這些小孩雖然都有一點特殊口音的普通話,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普通話越來越標準,對外人說話的時候家庭特殊口音越來越少,因為這是唯一能統一交流的呀。

小孩之間、在學校都是說標準普通話。那麼和父母、朋友的父母交流呢?簡單,聽不懂就問、就比劃,反正小孩說錯理解錯大人也不笑話而是耐心解釋。

另外小孩的活動都很直接,不會有很複雜很深奧的語句。小饞貓被問你吃不吃某樣東西回答、淘氣打壞了什麼東西被罵,類似的情況下不同人會和你說不同的話但都會直接而印象深刻。就這樣我們通過不斷試錯來糾正,知道和不同人說不同話、知道一樣東西或事情不同人會叫不同名稱。

螺絲刀-改錐、鉗子-夾剪、豆角-萬子、慫娃-倒霉孩子,阿拉-俺-我-額-偶,等等有好多呢。小孩語言在發展階段從初級向高階發展的時候學習的很快。搞的我現在如果在某乙個地方呆一段說他們話,完全是自然而然。

有些詞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是哪個地區的。和同事說了對方不懂我立刻換乙個,下次說能聽懂的就是了。但同時我英語卻始終很一般,從來不會快速切換。

問什麼?我想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部分地區的文字統一了,幾千年下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形成了,所以由文字做基礎的思維方式在大部分地區完全相同,至於語音語調詞彙等就不是大問題了。隨著年紀增長和漢字學習,語言方面只會發育的更好。

補充一下,牛皮不能吹太大,南方話的種類太多,初中的時候聽福建老師講課還是不行,安徽話聽過幾種也不是都能聽的很順暢,上海話如果說的很純語速我都跟不上,當然也就聽不太明白,完敗^_^。

3樓:Sophia

我現在能山東話浙江嘉興話普通話英語無縫鏈結並不覺得自己很笨啊沒有什麼不適的

哦哎面(那邊)face(臉) 冋(很)毫克(好看)哈酒(喝酒)自(是)俺爹(我爸)

連起來就是:那邊臉好看的喝酒的是我爸

4樓:

這些年上海的小孩子只要進了幼兒園慢慢的就都不說方言了。即使在家裡家人和他說方言他也會自動用普通話回答。但是10年前卻不同,十年前的小孩子是和家人說方言,和同齡人說普通話的。

為什麼會醬紫呢?十年前的學校和現在一樣也是全普通話環境的

5樓:章北海

雙語是否造成混亂取決於接觸頻次而非雙語自身的語系差別,當然也跟乙個人的語言能力有關(早期的話劇小品演員對於方言的模仿能力不是現在這些小鮮肉能比的)

6樓:希紅柿有劇毒

首先雙語環境下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只是一部分案例沒有普遍性

然後你確定所有講方言的人他們的普通話發育不遲緩?我認識很多講發言的人他們作為第二語言的普通話的化石化相當嚴重啊....

方言和普通話語法上有什麼不同?

順安牧民 普通話 方言 1.就是表示完成的用法,死掉了 死得子 壞掉了 壞得子 看過了 看子了 2.能夠怎麼樣,不容易壞 達不壞 容易壞 達地壞 能到 達地到 不能到 達不到 3.賓語位置隨意,把這本書給我 把這本書把我,把我這本書,這本書把我 我吃過飯了 飯我吃子了,我飯吃子了 我吃完飯了 我把飯...

方言和普通話採用同義複詞中的不同字表達同乙個意思這種現象很普遍麼?

已登出 我家方言也是,為 字和 對 往往替換成 給 還有 和 字替換成 跟 人家 替換成 那 嗯,可能這個 人家 和 那 不太好理解。簡單來講就是,你酸溜溜的說 人家可是月薪十萬呢,看看我們,當然是人家住三室一廳,咱們巴拉巴拉 用我們那方言就是 那可是月薪十萬呢,看看我們。當然是那住三室一廳,咱們巴...

有沒有哪些詞,在方言和普通話中,寫法一樣,但意義差別卻很大

某個某某某 海豐話 1燒水 熱水。2生硬 厲害 形容人 3客人 客家人。4化學 形容物品質量不行。5洗牙 刷牙。6失落 暈倒。7老公仔 老頭。8老婆仔 老太婆。9床 桌子。 NKciap 母 b 妻子 媽 ma 祖母 賺 ta 錯誤 丈夫 ta p 男子 走路 tsau l 跑路 攜款潛逃 白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