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說 仁者必有勇 ?

時間 2021-06-02 04:20:19

1樓:遲飛

《易經繫辭》有云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統治者守衛自己統治的心法。或者說叫「覺悟」。

仁者必有勇,如果統治連勇略都沒有,那麼就不配統治了。要統治,得要配統治。不然會被乾掉的。

2樓:金石玉貝

引用一段我自己寫的仁、義的定義:

義,是每個人在既有的利益分配制度下的義務。

仁,是在未確定如何分配的利益面前,組織協調利益的分配而使各相關方滿意的能力。

義是制度內的(義務),而仁是制度外的。孔子預設他的制度(周禮)符合仁,所以義符合仁。而孔子所謂的「勇」,是「見義勇為」之勇。

所以說仁者一定會見義勇為,因為仁者會認同符合仁的制度,而勇者未必仁,因為脫離了制度他不一定知道該怎麼做。

金石:先秦十四子解讀·第一章·孔丘

3樓:金衛陽關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損害仁道的。「殺身成仁」這句話激勵了兩千多年的中中國人,在家國危難天下滔滔時,面臨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必須有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氣,才能成就仁勇而無禮則亂。

有仁者,與有勇,不是同乙個等級的關係。乙個人在某個場合表現出了勇敢的行為,也並不一定就是仁者。仁是根植於內心的,而勇是發散出來的枝葉。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乙個是出自仁者道義而來的勇,乙個是逞一時的血氣之勇。雖然都是表現為勇,但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看到乙個人表現出了勇敢的行為,尚不能斷定這個人已經是仁德之人。

勇敢只是乙個方面。看乙個人是否是仁者,還要綜合考察他是否具備全面的道德修養品質。

4樓:知音

仁者,愛人,愛者,情也,情者,不脫於熟人親朋,不生於陌生不識。有愛其必有勇,但其勇越不過其親也。燕北飛用有情之劍打敗柳生一劍的無情之劍,是以護妻之勇而勝,那個決戰最生動地詮釋了仁勇之戰。

慈者,憐憫,感同身受,其廣也,親萬物,況乎於人?故慈者勇,慈故能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萬夫同心,天人感應,咸通神明,天將救之,故以慈守則固,以慈戰則勝。(你們太差勁了,大聲疾呼告訴你們禍福相依,無視無感小瞧,福盡方禍,禍盡方福也,把天機告訴你們,你們卻心裡在喜刷刷地我賺我智我叻我窺我得,一斃則無救)

5樓:池月漸東上

仁者愛人,愛人則意味著會為身邊的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小則為一家之責,大則為一國之責,這樣的責任不是怯懦之人和平凡之人(指安于一己之私之人)所能承擔的,故而仁者必有勇。

6樓:韓霄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

勇者,忘身也。

仁者忘身,為忠義也。

小人亡身,苟名利也。

是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

子路、宰我,皆死於亂。

同謂之勇,子路死乎仁,宰我死乎不仁。

《出師表》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以名利召之者也。焉有仁乎?

故秦雖勇,終亡於不仁也。

賈誼《過秦論》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7樓:吞吐潛形

仁者,愛人如己。

看見別人遇到危險如同自己遇到危險,於是挺身而出,這就是勇。

比如母親愛我如同愛自己,這就是仁,見到我遇到危險便奮不顧身保護我,這就是勇。

老子曰:「慈故能勇」,想來亦如是。

8樓:老彭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其本質,就是知與行的關係。

仁者,是指知行合一。

勇者,單指行為。

仁者包含勇者,勇者不包含仁者。

仁:同情,友愛:~慈 | ~厚 | ~心 | ~至義盡。

9樓:徐曉軼

仁是儒學最高的價值所在,由仁而支撐起義智勇信等諸德。

仁發於人際的情,因此不捨之情,乃有不棄之責也。所以,仁是因不忍捨棄,而自願負擔起家國責任,自願照顧他人,為擔負起此種責任,所以積極進取,維護此種情誼而與人為善,因有此種內在仁義的自我約束,所以學習反省、理性平和、堅持不懈。

儒學的聖賢亦人也,故仁發於私情而歸於理性的堅持。世事變幻,我們又各有稟賦、閱歷,所以要做仁人和如何於當下行仁還需要我們自己去認識、實踐、經驗,夫子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便是夫子,也要十年方能發明本心,找到自己於當下應如何行仁,也就是幹什麼,會如何,此之謂:

擇善固執。

通過學習反省、實踐總結,認識清楚當下的世道人心,想明白自己到底該幹什麼,然後平靜從容的去做,所以夫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平靜從容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是勇也

或曰:知其不可而為之

孟子曰:義之所在,蹈死不顧。雖千萬人吾往矣。

而夫子則說:樂在其中矣。

為什麼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呀?

難道不是嗎?像是某些高緯度內旮瘩的人本來就是乙個雙下崗工人的種自己總覺得自己多厲害一樣對國家做了多大貢獻一樣看不上那看不上這感覺全世界都欠他的一樣充滿了怨氣踩別人的同時必須捧自己感覺就自己什麼都懂自己最厲害了都不知道自己就是乙個底層的蛆每月拿著父母微薄的低保過日子還要拿著錢去裝B 家裡啥都沒房子都不...

為什麼說「聖人不出 其間必有命世者焉」?

三國志 裡說 玄謂太祖曰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裡命世大概是治國的意思。但是漢書的原句是 贊曰 仲尼稱 材難,不其然與!自孔子後,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 孫況 董仲舒 司馬遷 劉向 楊雄,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傳曰 聖人不出,其間必有命世者焉 豈近...

為什麼老子 孔子這麼遙遠的人,說的話這麼有用 他們是怎麼寫出來的?

貝多芬的帽子 孔子出於對人性的洞見人性向善人性目前沒有改變所以孟子說聖人百世之師 老子認識了究竟真實而眾人迷惑用真實辨別迷惑人怎麼過拒絕呢 不寧 他們只是很好地完成了上古 先秦 社會和歷史的經驗總結,而中國歷史的發展又始終沒有中斷,後世諸朝又不斷在上古經驗的基礎之上或添磚加瓦或修修補補,以至於今天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