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歷史上的古代戰爭規模有什麼差異?

時間 2021-06-01 23:23:44

1樓:Alanryan

中國的人口更多,常備軍也更多,因此可以支援更多次動用大軍的戰爭。

但以單次而論,最大規模都差不多,因為軍隊的動員難度隨軍隊數量成幾何級數上公升,人數較高的軍隊帶給後勤的壓力過大,而且在戰場上的不穩定因素也會增多。一般來說,西歐較大規模的戰爭一般動員軍隊約2萬——5萬人,中國稍多一點,可以支援到7萬人左右。超過10萬的軍隊非常少見,且大多失敗。

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軍隊遠征,靠著後方運送糧食是非常低效的,而且軍隊越多,運送糧食的難度就越大——糧隊規模越大,運糧者路上吃掉的糧食就越多,送到前線去的就越少……所以很多時候,後勤都要靠著就地徵集(說白了就是搶)的方法。而單位人口的生產力中國和西歐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後勤支援上決定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歐難以在單次戰役中投入大軍。

中國幅員遼闊,常備軍需要守衛的土地遠比單個西歐國家要大,所以即使總數眾多,也會被分散,不可能集中在一起。而在古代落後的生產力下,將各地的軍隊徵召到一起往往需要花費數月甚至幾年時間,對國家財力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在戰爭中也沒啥效率。

較多的軍隊往往意味著各族聯軍、或大量低素質炮灰部隊。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和將領都不可能縱覽整個局勢,區域性的失利往往會被周圍的士兵當做全盤失敗,導致士氣連鎖崩潰。而同時,在古代戰爭中,肉搏佔據絕對核心的位置,所以總人數的優勢往往只能轉化為陣列更寬、更利於包圍側翼和後排這樣的優勢,而素質上的優勢反而可以轉化為區域性人數優勢(即,高素質的士兵可以以更密集的陣型作戰,擁有更高的士氣和更好的裝備,導致區域性區域的以多打少)。

高數量的低素質軍隊面對少量精兵,很容易出現區域性的失利,而人數越多,由區域性失利引發士氣崩潰的機率就越大,所以軍隊超過10萬就極少有能打勝仗的了,一支數量較少的精兵無論如何都比低素質大軍要有效得多。

古代中中國人多的主要體現是,可以在較不重要的區域性戰爭中仍然動員超過2萬的士兵。

當然這是古代戰爭的特點。歐洲在進入近代戰爭後,動員能力暴增,拿破崙戰爭時期已經可以支援十幾萬人的大軍,而到19世紀中葉已經可以一次動員四十萬人到一場戰役中,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後來雙方都進入現代化民族國家,就都可以爆百萬大軍了,這是後話。

中西方古代馬車的差異是什麼?

wnt 中國古代馬車之所以以二輪馬車為主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馬車製造技術高於西方。好像很扯,很賴,很不合理,請看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演變出來四輪馬車?wnt的回答 知乎https www. 哲學大師 中國古代的交通是有軌的 中國古代的四輪過載馬車是跑在軌道上的,和現代的火車一樣,不需要轉向輪 ...

為什麼中西方古代牲畜中牛的地位較高?

已登出 先問是,不是,至少歐洲不怎麼重視牛,大都用馬耕地,牛脫離生產專用於產奶肉,所以歐洲奶製品和牛排豐富多樣,人家牛不勞作,肩頸腰部位嫩的很,烤三分五分熟甚至生吃都爽滑。亞洲耕地牛要耕地所以肌肉纖維粗,且古代都是牛老了不能勞作才允許宰殺,肉質可想而知,燉煮還要老費勁,更別提半生不熟了,絕對嚼不動,...

關於中西方歷史發展狀況對比的歷史學著作有哪些?

揚揚 可以看一本中國歷史發展史,看一本西方歷史發展史的書,自己比較。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和西方交往就不多,都是獨自發展。也就是1840之後才開始逐漸學習西方科技,文化,政治的。 單純地比較中西方差異,會讓你很受侷限,很多見解都是別人的觀點,難免有些片面。我推薦你看 人類簡史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各個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