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歷史上的和演義上的都可以 有什麼充滿人生哲理故事?

時間 2021-06-02 05:30:56

1樓:

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跟職場一樣。

諸葛亮為什麼要用馬謖?

除了對馬謖的偏愛外,可能也考慮到馬謖擔任過越嶲(現在四川涼山州附近)太守,而當時撥給馬謖的軍隊,組成主體便是南蠻人,軍隊缺乏組織力,單兵作戰能力強,丞相考慮到馬謖的工作經歷在統帥部隊時的優勢。

馬謖為什麼不聽丞相的部署,王平的勸阻,執意要在山上布陣?

丞相布置的很明確,目的就是阻敵增援,盡可能拖住敵人。

但有出現了兩個意外。

第乙個是,前來馳援的是張郃,他在20天內瘋狂的急行軍。

在兩山之間修建防禦工事的時間不充裕。

第二個是,馬謖存了打贏這場仗的心思。

馬謖所率領的2萬多人,面對張郃率領的先頭部隊,以及源源不斷的魏援部隊(保守估計約為5萬人)。任務很明確,至少在街亭拖住魏國的軍隊,為丞相爭取時間,攻下祁山。

馬謖是怎麼設想的呢,來推斷一番。

如果在兩山之間依託街亭城池,擋住敵軍,面對一波波的敵人,自己所率領的這隊人馬,很可能要消耗殆盡,能為丞相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如果據山而守,張郃絕對不敢忽略山上的蜀軍。繼續開赴的話,就有背後受敵的風險。張郃最穩妥的做法是一部分留下,圍山,一部分繼續行軍。

魏軍急行軍遠道而來,自己這邊則是以逸待勞的陣勢,圍山的部隊,分散開來,必有破綻,此時蜀軍退無可退,組織渙散的軍隊必將背水一戰,乘著居高臨下的地利,發揮出最強戰鬥力,有一舉擊潰敵軍的戰機。

通過的部隊後路受阻,士氣低落,繼續進軍,或者返回攻打街亭,都會成為甕中之鱉,此時再依託城池布防。

增長了士氣,損耗了敵軍,大勝也加速消化隴西的速度,使後續的增援部隊被迫重新估計形式。

待丞相攻下祁山,形勢一片大好。

王平對於這個策略是很反對的,非常不穩妥。不符合丞相的安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考慮那麼多有的沒的,這破山光禿禿的,你幹什麼山底下都看的一清二楚,任務是要拖住敵人,等待隴右捷報和增援,沒任何必要冒險。

張郃可不是一般角色,從中原打到河北,從河北打到湖南。闖出赫赫威名,可是實打實的名將!

馬謖沒有接受勸誡。

張郃這邊,急行軍到街亭一看,這什麼套路,這底下防禦工事比較簡陋,一看就是趕工趕出來的,可該有的都有,彩旗飄飄,估摸不出來人數。

山上雖然還有一撥人。但主要是被堅持執行丞相命令的王平率領的幾千人給唬住了。

什麼情況?必有蹊蹺!按兵不動先。

可等斥候一探查,笑了。

當即下令圍山,斷水,順著風勢放火吹煙,裡三層外三層挖坑,增加緩衝地帶,盾牌手後面蹲著弓箭手,有人下山放近了齊射。

馬謖一看,完蛋,背水一戰的形式是有了,部隊亂糟糟的,士氣低沉,他沒有那個組織能力,借勢的法子,反而把自己裝進去了。

從上往下衝的機會只有一次,拖久了,底下準備更充分,而沒有水源的自己這邊,不攻自破。

那就衝吧。

他見識到,有些人為什麼能成為名將,不止是戰略上的把握,區域性戰術小細節的處理。

就跟點滑鼠的業餘玩家遇上了習慣快捷鍵的職業選手。

衝到跟前,人死大半,又往回跑,再死大半,潰兵如山倒。

就這種情況下,王平帶著千餘人,還死死拖住張郃了一段時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幾個道理。

第一,諸葛亮。大領導在遇到關係公司命運的大專案時,用人有個人偏向。不能從戰略角度遴選最合適的人選,將影響全域性的環節交給了乙個各方面條件達標但沒有實操經驗的人。

事後嚴肅問責,降低了事件二次擴大或者持續發酵。

道理:在面對類似情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最穩妥的策略,不可以因個人感情而用人。

第二,馬謖。在具體實施時,脫離實際,對上級指令,過度解讀,亂作為。不聽團隊成員勸告,一意孤行,釀成大禍。作為首要責任人,沒有考慮到最壞可能性,同時設定多條備案。

道理:工作中,做好是不難的。但要想非常出彩是非常難的事情,面對非常重大的工作時,更是要謹慎,穩紮穩打,領導安排的工作,哪怕最終出了問題,只要按照規定動作完成,主要責任就不需要你來承擔;

對於團隊或者班子成員的建議絕不能簡單全盤否定,如果要否定,需拿出足夠詳實的印證材料和調研報告。考慮多方意見建議,綜合考量,不斷完善、打磨方案;

做任何工作時,都需要考慮最壞的可能性,並且有相應的解決預案。

第三,王平。主動發現問題,堅持立場,在團隊決策者一意孤行的時候,堅持執行上級安排部署,在條件有限的環境,依然盡可能將各個環節工作做好。出現事故後,能堅守崗位,毫不退縮。

道理:乙個團隊,工作中發現一些隱患的時候,一定要提出來。因為團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存在。

在團隊決策與上級決策出現衝突的時候,以更上級決策為準,時刻記得,決定你命運的不是和你地位相差不多的人,而是更上層。無論自己的行為對事情走向有無幫助,事故後,每個環節都要全力補救,並留下所有工作痕跡,為上級處理提供依據。

2樓:

「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

寧負如來不負卿——————

操與宮坐久,忽聞庄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

」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

「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

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

」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

」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

「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

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

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

「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

「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默然。

3樓:一聽

不知說的是哪個三國,打算說個演義裡的。

「陸遜燒營七百里,孔明巧佈八陣圖」裡,有個小細節。

兩個道理①天黑了要趕緊回家。【滑稽】

②及時止損。

使部將相勸時,遜思之,甚覺有理,遂打馬回。後面兒啥事兒沒有。

當然,陸遜有主角光環,後面有諸葛亮老丈人給他領出來了。可是大多數人,恕我直言,都不是主角。

所以及時止損很重要嘛。

【不要懷疑,我就是個貨真價實的東吳吹。】

如何評價三國歷史上的吳國?

風燭 吳國是孫權建立的政權,被史學界稱為孫吳,又因為統治地區在三國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吳。吳國歷四帝,前後共52年。吳國在滅亡時國土面積有145萬平方公里,共有4個州,43個郡。東吳的軍隊規模也比較龐大,鼎盛時有三十萬,滅亡時也有二十三萬。水軍戰鬥力遠超曹魏,光船隻就有幾千艘。大船穿倉高達五層,可以載...

《三國演義》與三國歷史有多大的區別?

華夏 很大是真的。著重描寫蜀漢。先寫一點。第乙個,周瑜。作為蜀漢粉,我都覺得被黑的有點慘。孫策的智囊 大腦,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六郡,火燒赤壁的主要領導者。只有在周瑜還在的時候,江東才頗有進取心。江東士族心憂家族利益,在曹操南下時大多想要投降,雖然家族勢力強大,私兵很多,但是只想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周瑜...

三國歷史上有記載主動拋棄老婆孩子的君主,是否就劉備乙個?

炎海飛雪 真有意思,理想主義的英雄們為題主這樣的百姓能有乙個能安身的國家被迫犧牲家人,反而被題主指責?請問題主用意何在?革命者向來先大家後小家,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他們當然不止乙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是英雄們守護人民的歷史,無論兩漢三國,唐宋元明,還是近代現代。 雨瀟瀟 曹操親兒子侄子在宛城全部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