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三國歷史的時候,為什麼有不少人言必稱 季漢 葛公 ?

時間 2021-05-11 23:13:57

1樓:Yue Liao

「季漢」是人家自己叫的,和劉邦建立的「前漢」、劉秀「中興」的「後漢」區分,但他們認為自己是繼承漢的法統,管轄範圍是天下。這麼叫要麼就是尊重下本人意思,要麼就是不想把其政權範圍限定在蜀地(雖然實際就是)。

「葛公」,字少啊,也有出處,當時就有這麼叫的。諸葛亮所屬的琅琊諸葛氏,由葛氏演化而來,琅琊郡諸縣葛氏家族遷至陽城時,當地已有葛氏家族,遂改為諸葛氏。

2樓:惟餘

粉絲為了體現自己粉絲身份,所以選擇了這些相對生僻的名詞,選用這些名詞就是為了體現自己身為粉絲與大眾的不同。

簡單來說,兩個字,裝13……

3樓:Molin

有的人說季漢是習慣,可能因為讀史比較多。有的一些人就是跟風了。

不管是葛公還是亮亮明明什麼的,都是「戲稱」。

但是武侯,是敬稱。可能我性格比較保守,我還是覺得對歷史上名人尊重一些更好。因為無論對乙個千古賢相還是岳飛關羽,尊重不是說心裡想想就行,還要表現在用詞上。

就比如對待長輩,不但要心裡尊敬,更要稱呼得體。

戲稱最好是用於平輩之間,和生活之中。在書面表達上,隨便取外號不但給別人造成理解上的麻煩,還會讓人覺得比較輕浮(尤其是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

畢竟,歷史是厚重的。

4樓:百里昭雲

我覺得其實這是個人習慣問題吧,本身叫法就沒什麼標準啊,可能有人覺得不正式,有人覺得親切,有人覺得習慣。而且也是看場合吧。

然後我個人平時也是說季漢比較多,葛公的話少用,不太習慣於把姓拆開的叫法,即便這個姓可能源於此。

5樓:關張

大耳賊、赤面賊、環眼賊、輪椅賊、召妓賊、割須賊、甘蔗賊、黃須賊、三姓賊、止啼賊、錦帆賊、狼顧賊、斫桌賊、背盟賊、射虎賊、顧曲賊、薰香賊、飛戟賊、擲石賊

6樓:伊菲斯

稱呼這種隨著個人愛好選沒啥問題吧……比如我,對喜歡的角色很少連名帶姓的叫,為啥?因為在當時這相當於罵人,在現代也非常生疏……所以我要麼以在當時也比較合適的方式去稱呼,要麼用可愛親暱的稱呼,所以丞相,武侯,孔明,葛公,亮亮,阿亮等等都可能是我會用的稱呼,但我一般不直接喊諸葛亮……(不過我也並不是亮粉啊……)

還有乙個就是,如果是圈內人,對某段歷史比較了解的,那我預設我即便稱呼字型大小官職,別人也很清楚我在說誰。如果不清楚的話,那可能本來就不是圈內人,那麼可能看了我所說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幫助呢……

7樓:純愛水

西漢文帝時,文帝為追錄葛嬰反抗暴秦的功勞,賜封葛嬰孫子為諸縣(今山東諸城西南)侯,並世居於此。

葛氏為感念文帝功德,遂將"葛"姓與地名合併改稱"諸葛"。

東漢時諸葛氏族由諸縣遷至陽都(今山東沂南)居住。

此即諸葛亮家族的由來,你說人家被叫做葛公是對是錯?

季漢按現代翻譯:季漢就是:大漢第三帝國

《季漢輔臣贊》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楊戲於延熙四年(241)所著的一篇文章,其內容為對蜀漢歷代君臣的讚美及評價之辭。

蜀漢自然是別人給的蔑稱了...

8樓:黃巾軍小兵

我的叫法更奇葩,袁紹直接叫明公。感覺我是他的臣子一樣!!!袁術我叫仲家帝。其它的比如玄德公關二爺張三爺奉先啥的諸葛武侯一般直接叫丞相!對了,還有我們黃巾軍頭領,大賢良師

現代人討論三國歷史的時候真的會受《三國演義》影響嗎

南小荊 非常受影響。比如被吹上天的樂進,張郃,于禁,徐晃,趙雲,黃忠,馬超等人。全史地位可能和你根本沒聽過的譬如 馬隆 王鎮惡 曹景宗差不多甚至不如,是不是非常破壞你的三觀?我告訴你汾陽王對曹操的功績能力人格等等方面幾乎全包圍,根本不用歷朝帝王出馬,你是不是根本不信? 鐘荀cp粉solo人員 我感覺...

《三國演義》與三國歷史有多大的區別?

華夏 很大是真的。著重描寫蜀漢。先寫一點。第乙個,周瑜。作為蜀漢粉,我都覺得被黑的有點慘。孫策的智囊 大腦,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六郡,火燒赤壁的主要領導者。只有在周瑜還在的時候,江東才頗有進取心。江東士族心憂家族利益,在曹操南下時大多想要投降,雖然家族勢力強大,私兵很多,但是只想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周瑜...

魏蜀吳三國貴族對三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suda 中原和江東世家大族勢力都比較強大,在魏吳沒有建國之前,對一些決策甚至有決定性的話語權。魏吳建國之後,尤其是曹丕篡漢之後,貴族之間已然結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體,圍繞皇族展開了密集的關係網此時的貴族集團則壟斷了朝中要位,在九品中正的魏國,貴族無疑代表了上層的聲音。蜀國則主要是東州派和益州當地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