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袁紹失敗的真正主因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6-04 12:25:36

1樓:成冠伊

歷史上大部分的以少勝多,都是防守,卡住進攻方進攻的咽喉位置,坐等進攻方出錯。官渡、赤壁、夷陵(可能兵力比較接近)都是如此。

袁紹最大的問題是年齡,他熬不過曹操,只能找最合適的時機進攻。他選的時機很多,外交、後勤、正兵、合戰都做得非常出色,然而許攸叛變、張郃投敵,此乃天命也。

2樓:張老二

首先袁紹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實力,因為官渡之戰這樣乙個經典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例子,讓大家總覺得曹操要比袁紹弱。事實上曹操所掌控的地區是那個時代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鍛造水平最高的地區。之所以官渡之戰曹操兵力不足,因為曹操連年征戰,大部分的地盤都是剛打下來的,需要時間休養生息,不宜大肆擴軍。

所以官渡之戰袁紹沒有抓住機會導致他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權,而曹操得到了寶貴的時間。

其次,曹操很好的處理了周邊關係,招降張繡以牽制劉表,孫策又正好遇刺身亡。這讓曹操可以全力應對與袁紹的戰爭。

最後,袁紹對繼承人的處理過於失敗,三個兒子乙個女婿各領一州,沒有明確的同屬關係,最後的結果就是袁紹一死袁家分崩離析。被曹操各個擊破。

3樓:佬頑童大人

1, 核心謀士許攸投敵, 洩露了軍事部署,被走投無路的敵人果斷利用,造成糧草被燒,大軍破散,功虧一簣; 背後的審配許攸,冀州穎川,發小交情等不說.

2,精銳部隊不能正面對抗曹操. 顏良文醜被殺,張郃高覽也不能攻破曹營. 但曹操的短促攻擊足矣端掉司令部,擒殺大將,還能火燒梁超,力破救兵.

背後精銳死於和公孫之戰, 以及殺鞠義,逐呂布,未能很好整合公孫等也不展開.

3, 對手是一將之智有餘,軍事上與韓信並列的名將曹操.袁紹用兵過於持重, 沒有抓住劉備叛變等戰機.

4, 內部大族派系林立, 整合不足. 也沒有充分調動戰爭潛力.

5, 低估曹操. 失敗在勝利的前夜,和下士類同.

4樓:心中無別人

不否認袁紹在短暫的三國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高於常人的政治眼光以及善於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源,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不過也就到這裡了吧……

首先他的政治眼光也僅限於高於常人,面對曹操劉備這些妖精還是捉急袁紹最大的失敗在於,反應遲鈍但動作又比腦子快現成獻帝不迎,等曹操迎了才反應過來。

田豐沮授建議不聽,戰敗再懊悔。

最最關鍵臨死還解決不了派系問題,導致直接內部瓦解。

再給他一次機會還是這樣他統一不了天下性格使然好謀寡斷外寬內忌色厲膽薄見小利而忘命幹大事而惜身

5樓:Janey

正如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形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官渡之戰時,他不聽謀士田豐沮授的意見,避開每乙個對他有利的點子,在選繼承人的問題,犯了廢長立幼的大忌,以至於後來紹死兒子們打成一團,必敗也。

6樓:葉定南

荀彧的四勝論: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願為用,此德勝也。

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

賈詡的四勝論:

「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不會有比他們所說的更好的解釋了。

最後再給題主來一段直接的對比:

【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 " 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 " 公曰:

" 足下意以為何如? " 紹曰: " 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 公曰: "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

氣量差距如此之大,就像楚漢相爭,再給項羽一百次機會他都贏不了劉邦一樣,再給袁紹一百次機會,他還是要輸給曹操。

如何評價三國歷史上的吳國?

風燭 吳國是孫權建立的政權,被史學界稱為孫吳,又因為統治地區在三國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吳。吳國歷四帝,前後共52年。吳國在滅亡時國土面積有145萬平方公里,共有4個州,43個郡。東吳的軍隊規模也比較龐大,鼎盛時有三十萬,滅亡時也有二十三萬。水軍戰鬥力遠超曹魏,光船隻就有幾千艘。大船穿倉高達五層,可以載...

三國歷史上有記載主動拋棄老婆孩子的君主,是否就劉備乙個?

炎海飛雪 真有意思,理想主義的英雄們為題主這樣的百姓能有乙個能安身的國家被迫犧牲家人,反而被題主指責?請問題主用意何在?革命者向來先大家後小家,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他們當然不止乙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是英雄們守護人民的歷史,無論兩漢三國,唐宋元明,還是近代現代。 雨瀟瀟 曹操親兒子侄子在宛城全部交代了...

真正歷史上,三國時代到底有沒有騎兵?

近衛軍 當然是有的,具體參考本社文章三國時期的騎兵與騎兵戰術https zhuanlan p 10 1156427 YUKI 俺尋思,漢軍的騎兵可是能和匈奴肛正面啊,漢武帝為了培育良馬還從西域引進種馬,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怎麼就沒騎兵了?這問題提得真是有水平 嗯確實沒馬鐙,但是有騎兵,沒看過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