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封建時期的戰爭中,西方君主往往帶頭戰鬥在第一線,而中方君主卻很少這麼做呢?

時間 2021-05-06 12:21:44

1樓:啦啦啦啦

只要仔細觀察就發現,中國大部分時候帶兵打仗並不是皇帝該去做的事,而歐洲不一樣,上戰場是國王還有大小貴族的基本義務之一,尤其是中世紀。這主要還是國家制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造成的

2樓:熒惑

中世紀中前期,歐洲的主流是分封采邑的軍事領主,相當於中國春秋時期,沒有專職的文官武官區分。中國春秋時期也是領主帶頭衝鋒的。

這是政治制度落後的一種體現。

3樓:Xiuquan Yu

兵權問題,政體太過簡單粗暴的話,兵權不能交給別人,分分鐘下剋上給你看。君主能力再菜也得上前線壓陣,其實他們也不想啊。風險很大的,一不小心君主就被裂顱一下啥的,扔陰溝裡,前面幾代先祖全白幹了。

推薦書目,不列顛皇帝的日常,又名格拉摩根編年史。

4樓:Penthouse

項羽、冉閔、劉裕、高洋、拓拔燾、陳霸先、梁武帝、宇文邕、李淵、李世民、阿保機、李存勖、郭威、周世宗、趙匡胤、阿骨打、金世宗、鐵木真、朱棣等人不服並打爛題主的鍵盤。

具體事蹟和出處有空再更~

5樓:護羌校尉

你所說的西方君主,大多是些(公伯子男)爵,他們統治的地方大多沒有多少土地,戰士更是少了。很少有幾十萬人的大型戰役,更多的是幾千人上萬人就算是大戰了。你看看《權力的遊戲》裡乙個諾大的北境才有多少兵馬,不過兩萬來。

支離破碎的西方更是如此。

6樓:紫陌紅塵

因為中世紀西方的君主跟我們中國的君主根本不是乙個等級的好吧,同等級的是教皇,你看中世紀聖戰的時候,教皇也沒有帶頭衝鋒啊!我孤陋寡聞,不知道大主教有沒有?

7樓:劍鋒盪氣

刨除分封制度、戰鬥規模等等問題,我覺得是國家體量的問題,國家越大,國內勢力越複雜,君主的作用也越大,往往君主代表的是國家的正統性、國家的基本凝聚力、以及權利鬥爭的平衡點,這種作用顯然不是衝在第一線去幹仗能很好解決的,打仗也不是村里械鬥。舉3個很普通的例子:1、劉邦帶兵打匈奴結果有了白登之圍,要不是有忠臣良將在估計大漢國直接就換了名字了。

2、明朝明英宗,親征被俘,好不容易回了國還搞了一波政治內鬥綿延數十年,皇室權威性受到很大打擊。3、隋煬帝爭高句麗,軍敗國滅。當然也有特別自信、特別厲害的君主如:

朱棣、康熙。所以可以看到越小體量的國家越是君主帶頭衝鋒,因為他們基本不用太擔心內部的問題,輸了肯定是直接被吞。

8樓:漫簡

我覺得沒毛病。

第一看規模,封建歐洲分得稀碎稀碎的,動員能力再強也彌補不了體量,韋塞克斯王朝時期超過三十人就是一支軍隊三十人,當年驚天地泣鬼神的黑斯廷斯戰役雙方參戰人數加起來也就兩萬來人,近年來還有人估計只有一萬來人,這種規模放在中國就是小節度使級的戰爭,以及個別弱勢的國王可能還沒能力集結一兩萬人,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裡國王帶著幾十人幾百人去幹架也是他們的日常。

第二看傳統,日耳曼鬼子進村後雖然繼承了許多羅馬體制,但是他們的統治體系基本還是建立在部落制之上的,參考鮮卑的八柱國制度,所以這種酋長親率小番上陣討敵的風氣多少還是影響了後來的國王的,黑暗時代早期國王的統治並沒有神聖化和法律化,官僚系統也未成熟,國王就是軍事貴族的頭頭,再加上原史時代的日耳曼韃子們民風好鬥,崇尚蠻力(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諾曼人的河島對決傳統,擁有自由民身份的人可以向任意人包括國王在內發起挑戰,勝者可以享有對手的財產和家人,可以說是早期日耳曼系民族的寫照)誰胸大誰上位,誰能摔♂跤誰上位,是部落人民的常態。比如當年的法蘭克太祖克洛維,就是靠著一手好♂斧♂技成功從權知部落聯盟事變成了國王。

第三,其實中國也盛產這種彪子,特別是出身王朝早期和游牧漁獵民族的皇帝,比如豌豆射手李世民,神拳無敵趙老大,快手蠻王阿骨打,豆汁騎士Judi等人紛紛表示自己可以打十個。

但總體來說中國的官僚體系非常成熟,體量又巨大,皇帝親自上陣的情況可能不比歐洲。鄙國劣根性表示並不想背這個鍋。

其實客觀來講,統治者親自上陣的價效比實在太低,能親自上陣的要麼就是實力特別強,要麼就是腦子被驢踢了(豬騎朕)或者逼不得已(宋真宗),古代中國這種超級帝國,國內的政治經濟複雜程度是遠超中世紀歐洲的,一旦統治者歸西或者被俘,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輕則損失慘重元氣大傷,重則改朝換代國破家亡。

9樓:Three詩睿

劉邦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東並荊王劉賈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擊之。立子長為淮南王······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史記·高祖本紀》)

劉秀光武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破之。又戰於順水北,乘勝輕進,反為所敗。賊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騎王丰,下馬授光武,光武撫其肩而上,顧笑謂耿弇曰:

「幾為虜嗤。」弇頻射卻賊,得免。士卒死者數千人,散兵歸保範陽。

軍中不見光武,或雲已歿,諸將不知所為。(《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曹操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劉備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裕會遇賊至,眾數千人,高祖便進與戰。所將人多死,而戰意方厲,手奮長刀,所殺傷甚眾。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宋書·本紀·武帝上》)

陳霸先高祖大怒,親率攻之,士卒騰柵而入,賊復散走。景與百餘騎棄槊執刀,左右衝陣,陣不動,景眾大潰,逐北至西明門。(《陳書·本紀·高祖上》)

李世民諸軍戰小卻,為賊所乘。太宗率精騎擊之,衝其陣後,賊眾大敗,追奔數十里。敬德、相率眾八千來降,還令敬德督之,與軍營相參。(《舊唐書·本紀第二·太宗上》)

朱溫帝親領軍屯於太清宮,遣霍存討平之。帝之御蔡寇也,鄆州朱瑄、兗州朱瑾皆領兵來援。(《舊五代史·太祖紀一》)

朱元璋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士誠窺江陰,太祖自將救之,士誠遁,康茂才追敗之於浮子門。太祖還應天。(《明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朱棣六月甲辰,阿魯臺偽降,命諸將嚴陣以待,果悉眾來犯。帝自將精騎迎擊。大敗之,追北百餘里。丁未,又敗之。己酉,班師。(《明史·本紀第六·成祖二》)

朱厚照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

10樓:安國大將軍

為什麼封建時期的戰爭中,西方君主往往帶頭戰鬥在第一線,而中方君主卻很少這麼做呢?

@楊斯文 的答案啟發了我

劉邦:喵喵喵

劉秀:喵喵喵

曹操(如果他也算的話):喵喵喵

劉備:喵喵喵

孫權:喵喵喵(雖然屢戰屢敗(逃))

石勒:喵喵喵

拓跋燾:喵喵喵

宇文泰/高歡/高澄(如果這仨也算的話):喵喵喵高洋:喵喵喵

宇文邕:喵喵喵

李世民:喵喵喵

趙匡胤:喵喵喵

趙光義:喵喵喵

朱元璋:喵喵喵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喵喵喵

愛新覺羅皇太極:喵喵喵

愛新覺羅玄燁:喵喵喵

(我整個人都喵喵喵了,逃)

11樓:任性的飛機哥

李世民表示坐不住了

平薛仁杲:太宗將驍騎數十入賊陣,於是王師表裡齊奮,羅睺大潰,斬首數千級,投澗谷而死者不可勝計。太宗率左右二十餘騎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之。

平劉武周、宋金剛:太宗遣總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當其北,翟長孫、秦武通當其南。諸軍戰小卻,為賊所乘。

太宗率精騎擊之,衝其陣後,賊眾大敗,追奔數十里。敬德、相率眾八千來降,還令敬德督之,與軍營相參。……於是劉武周奔於突厥,並、汾悉復舊地。

世民嘗自帥輕騎覘敵,騎皆四散,世民獨與一甲士登丘而寢。俄而賊兵四合,初不之覺,會有蛇逐鼠,觸甲士之面,甲士驚寤,遂白世民,俱上馬,馳百餘步,為賊所及,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驍將,賊騎乃退

平王世充:世充率精兵三萬陣於慈澗,太宗以輕騎挑之。時眾寡不敵,陷於重圍,左右鹹懼。

太宗命左右先歸,獨留後殿。世充驍將單雄信數百騎夾道來逼,交搶競進,太宗幾為所敗。太宗左右射之,無不應弦而倒,獲其大將燕頎

……九月,太宗以五百騎先觀戰地,卒與世充萬餘人相遇,會戰,復破之,斬首三千餘級,獲大將陳智略,世充僅以身免。……兵才接,太宗以騎衝之,挺身先進,與通表裡相應。賊眾殊死戰,散而復合者數焉。

自辰及午,賊眾始退。縱兵乘之,俘斬八千人,於是進營城下。世充不敢復出,但嬰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

滅竇建德:於是留通輔齊王元吉以圍世充,親率步騎三千五百人趣武牢。……親率輕騎追而誘之,眾繼至。

建德回師而陣,未及整列,太宗先登擊之,所向皆靡。俄而眾軍合戰,囂塵四起。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後,張我旗幟

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於陣。

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一平劉黑闥:太宗親率精騎,擊其馬軍,破之,乘勝蹂其步卒,賊大潰,斬首萬餘級。

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於常。逐黑闥也,為突厥所窘,自以大箭射卻之。突厥得箭,傳觀,以為神。後余大弓

一、長矢五,藏之武庫,世寶之,每郊丘重禮,必陳于儀物之首,以識武功雲。

12樓:

術業有專攻。

君主帶頭械鬥還湊合對付下,不過那也就勉強叫「君主」,春秋時期勉強可以比。

一但出現萬人以上大兵團作戰,大部分君主都沒那個能力做指揮。

不要臉上場微操的基本都沒好結果。

13樓:八月與生安

西方的分封制下,我僕人的僕人不是我的僕人。自己不帶頭,誰還上前線啊?

中方這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大一統之下,能夠拿捏將領的方法實在太多了

14樓:星塵

地方小,將才就夠了,大國需要將將之才,劉邦與韓信的差別

還是漢初的例子,天下定鼎後評功,蕭何搞內政後期的評功第一,劉邦評價別人是功狗蕭何是功人……對面你將才再高,我一隊兵打不贏你,那就兩隊

15樓:楊焱

《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三國演義》第六六回:「昔戰國時趙人藺相如無縛雞之力,於澠池會上,覷秦國君臣如無物,況吾曾學萬人敵者乎!」

黃葆楨《楊哲商烈士悼歌》:「丈夫當學萬人敵,一書一劍將何為。」

中西方歷史上的古代戰爭規模有什麼差異?

Alanryan 中國的人口更多,常備軍也更多,因此可以支援更多次動用大軍的戰爭。但以單次而論,最大規模都差不多,因為軍隊的動員難度隨軍隊數量成幾何級數上公升,人數較高的軍隊帶給後勤的壓力過大,而且在戰場上的不穩定因素也會增多。一般來說,西歐較大規模的戰爭一般動員軍隊約2萬 5萬人,中國稍多一點,可...

中西方古代馬車的差異是什麼?

wnt 中國古代馬車之所以以二輪馬車為主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馬車製造技術高於西方。好像很扯,很賴,很不合理,請看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演變出來四輪馬車?wnt的回答 知乎https www. 哲學大師 中國古代的交通是有軌的 中國古代的四輪過載馬車是跑在軌道上的,和現代的火車一樣,不需要轉向輪 ...

為什麼中西方古代牲畜中牛的地位較高?

已登出 先問是,不是,至少歐洲不怎麼重視牛,大都用馬耕地,牛脫離生產專用於產奶肉,所以歐洲奶製品和牛排豐富多樣,人家牛不勞作,肩頸腰部位嫩的很,烤三分五分熟甚至生吃都爽滑。亞洲耕地牛要耕地所以肌肉纖維粗,且古代都是牛老了不能勞作才允許宰殺,肉質可想而知,燉煮還要老費勁,更別提半生不熟了,絕對嚼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