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正體中文和香港的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30 11:43:21

1樓:待葡萄熟透

1.線/線

台灣似乎都是用「線」,香港教育署頒布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亦以「線」為正體:

但是平時卻經常用「線」:

甚至是TVB台標用「線」,字幕卻用「線」:

(私心比較中意「線」,因為:殘錢線賤淺踐,有沒有一種想把上面的「線」改為「線」的衝動?)

2.為/為

台灣基本用「為」,雖然有觀點認為香港用「為」,但是《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以「為」為正體,目前TVB新聞字幕用的也是「為」。

3.面/面

香港用「面」而台灣用「面」。注意:《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認為「面」中「麥」的最後一筆是要拖長到「丏」下面的。

4.峰/峰、群/群、裡/裡等

上下結構的寫法是香港,左右結構的寫法是台灣。

話雖是這麼說,但是在看TVB的時候,似乎又發現了一些新情況:

香港教育署用的是「裡」,上圖說明民間可能確實有混用的情況。

5.衞/衛

香港官方用「衞」。台灣基本都用「衛」。

6.床/床

香港用「床」,台灣用「床」。補充:《說文解字》「床」從木爿聲,隸定當作「床」。後世俗字作「床」,《玉篇.廣部》雲:「床,俗床字。」

所以「床」會比「床」更古老一些。

但是,同樣的圖:

這太怪了……這麼說也是香港的電視台,用字卻向台灣繁體靠攏而不是遵循香港教育署的一些建議。

來再更一波:

7.總/(打不出來,見下)

台灣以右上是「囪」為正;

但是香港方面則實屬迷惑:

明確指出了以右上部為「囪」的字為正體,但是右側組詞的部分用的都是被認為是異體的字

不知道為什麼。猜測:右邊是不是受到了字型的影響,所以才變成了右上為「囪」?

有空可以研究一下。

8.嘆/嘆

香港方面直接以「嘆」為正體:

台灣封面則作出如下處理:

依《說文》則義異,嘆近於喜,嘆近於哀,故歎訓吞歎,吞其嘆而不能發。」據此,則「哀嘆」、「感嘆」、「仰天長嘆」、「嘆息」等語詞,宜用「嘆」;「吟嘆」、「詠歎」、「嘆賞」等詞,宜用「嘆」。本典收「嘆」為次常用字。

簡單來說就是:「嘆」「嘆」根據所組詞的不同來使用。

再更:9.周、告

香港:

台灣:「告」同理,香港的「告」上面為「牛」。

但「善」字港台的上面都是「羊」不出頭。

2樓:法海

說幾個我的親身經歷

1.我在台灣用雷射切割時,裝置旁貼牌是「雷射切割機」,後來查到香港寫作「雷射」

2.台灣大學報賬開發票,發票抬頭一律要寫「國立台灣大學」,不可以寫「臺」(雖然路標、文書上通常也寫「臺」)

3.FB上香港人發帖…單個字拆開了倒是能看懂…

大多是使用習慣不同,不影響交流。不過台灣的教育部還真的閒出菸來去規定這些,我剛來台灣第一年修必修課國語文表達時諸如是「抽菸」不是「抽菸」等等之類的沒少被老師挑…

怎樣可以地道的翻譯台灣正體中文?

首先,一定不要用Google,是簡體直接轉繁體 劍橋辭典好點,常用詞大都有改,但也曾看見乙個詞把 後面 寫成 後面 的,所以也可能有遺漏,而且劍橋辭典不會有很多電腦軟體相關的釋義。Microsoft語言入口網站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然後就是維基百科了,直接找條目,然後中文變體...

香港人和台灣人是怎麼輸入正體中文的?

DIO様 倉頡輸入法的問題我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台灣人都會的輸入法是注音輸入。注音不是拼音,注音是我們中國從古至今一直使用的拼讀方法,而我們現在用的拼音是西方的字母傳入之後用字母來拼我們的漢語。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可笑?就好比我們的簡體中文其實有些不像中文了,象形文本是一種文化,簡化了也就沒有...

台灣和香港的繁體字有什麼區別?

ManInNet 無論那個地方繁體字,都沒分別。如果說寫語體文用詞方面,也許有所不同。留意,繁體字包括正體 異體 俗體及手寫體。以前所為正體,一橫一豎一點一捺一勾,都清清楚楚,方方正正的印刷字。如早期印刷品用的鉛字粒。至於字粒,一般只有幾種,最常用的是仿宋 台灣用明體,可能清朝原因,或受日本影響,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