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空性,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這個說法正確嗎?

時間 2021-05-30 00:35:13

1樓:傳世金典

諸法空性,萬法皆空,因果真實不虛(也就是不空),此乃聖教量,斷無可疑。所以疑者,佛學基本概念理解未到位也。

法者何也,一切現象,包括一切物質現象和一切心理現象,緣起緣滅,故說是空。因果是什麼,因果是規律,是法則,法則指的是現象之間的規律。經云: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不可把法則和法混為一談。萬法空,指的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指的是萬法緣起緣滅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因果規律。

南無觀世音菩薩

2樓:心靈樂園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的生滅,不是因為其他的萬能神、造物主,而是有因緣的。如果沒有因緣也可以生滅,果就會毫無章法地產生,世間的規律就會亂套,不可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此處講的是從凡夫五種感官的角度而言的,中觀稱之為世俗諦。後面加個「諦」字,表示真實。如果不深入觀察,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真實的,所以稱之為「諦」。

很多不了解中觀的人,在看到《金剛經》、《心經》等般若波羅密多經論裡講五蘊皆空、四大皆空、諸法空性等等時,因為不懂得將世俗諦與勝義諦分開,總是感到其中矛盾重重:到底有沒有成佛之說呢?既然佛是空性,為什麼要學佛呢?

怎麼能成佛呢?有沒有因果輪迴?既然因果、輪迴、學佛、成佛以及度化眾生都是存在的,又怎麼會是空性呢?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分開二諦。

1、勝義諦對凡夫而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境界。也就是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從未接近過的境界叫作勝義諦。這如同當空中烏雲密布時,一陣風將烏雲吹散,就露出了烏雲背後的藍天。

同樣的,我們現在的所觸、所及就像烏雲一樣,它遮蔽了一切真相,使人無法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現在我們就要尋找一種能夠象風一樣吹散這些「烏雲」的有力手段。當這些「烏雲」消失以後,我們就會發現另外乙個境界。

在這個境界裡沒有任何物質、精神、運動等世間一切虛幻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而是乙個空性、光明、和平的世界,就像一片深秋的藍天,萬里無雲萬里晴。雖然它並不存在世界、非世界的概念,但是,可以假名為世界,這種境界叫作勝義諦,也就是萬物最究竟的本來面目。

慧能大師曾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誰能知道這種境界的存在呢?佛、菩薩和一些證悟了的凡夫隨時可以進入這種境界,他們知道。而普通的凡夫雖然不能直接感受和體會此境界,卻可以通過理論來證實這個世界的存在,所謂的理論即指中觀的邏輯。

2、世俗諦是我們最了解的,平時我們在二十四小時裡所接觸的一切,也就是前五識所能感受到的,第六意識所能思維到的一切都屬於世俗諦。世俗諦中包括了因果、輪迴、造業、行善、學佛、成就、墮落,還有物質、精神、時間、空間、運動等等,也包含了古往今來的哲學、科學、藝術等一切學科。

佛曾說過:「我不與世人爭論,但世人與我爭論。」所謂「我不與世人爭論」,就是佛從世俗諦角度講的。

其中的「世人」,是指人眼、耳、鼻、舌、身識的觀點。依世俗諦而言,包括山河大地以及一切所思所感都是存在的,有輪迴也有涅槃,有善也有惡。凡是世人的眼、耳、鼻、舌、身識所能感覺到的,都是存在的。

然而,世人眼、耳、鼻、舌、身所感覺到的,形形色色的一切,只不過是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是世人的眼、耳、鼻、舌、身識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而已,但佛也臨時肯定它如幻如夢似的存在。而那些被眼耳鼻舌身識所否定的,佛則肯定為不存在。所以,佛不與世人爭論。

這叫作世俗諦。

比如,夢中夢到一頭大象,其實這頭大象並不是從別的地方來到臥室裡的,門窗都關著,大象不可能進來,做夢時不可能呆在臥室,也不可能在醒來之後跑出去。但在做夢的當下,大象就是存在,不過這只是幻覺。

再舉乙個例子,魔術師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視覺上的幻覺。比如,幾分鐘的時間內,在什麼也沒有的地方,變出一架飛機或一棟樓,之後又讓它們立即消失無蹤。這時候,我們肯定會否定這架飛機或這棟樓的存在,因為是我們的眼睛看到它們無中生有了而已,所以是虛幻的,是我們上了錯覺的當。

我們還可以用形式邏輯的方法來推導。比如,我們都承認旋火輪是幻覺,因為它是高速運動產生的錯覺。

當深深地體會到夢幻泡影,深深地明白萬法皆空以後,就要去修行,增長對空性體會的力度,培養它,讓它成長。當它越有能力的時候,煩惱、無明就開始慢慢減少了,直至最後徹底推翻。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切都是虛幻的,因果不存在,佛不存在,眾生也不存在,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學佛了。雖然實際上是這樣,但我們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像誰都知道夢境並不存在,沒有乙個人願意做惡夢,但在做惡夢的時候,誰都身不由己一樣。

所以,在沒有徹底證悟之前,還是要尊重虛幻的因果,逃避虛幻的痛苦。不能用一句「放下、不執著」來解釋一切。過河以後,才可以拋棄船隻。

要到達彼岸,現在還暫時不能放棄修行的大船。

3樓:慈陽山人

這句話顯然是錯的。

先看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磐。

因果為緣起之法,必定有因緣果(報),也就是生滅的法,緣起緣滅。既然法無自性,空非惡取無見,無所作,生滅滅已,那當然是空的。

再看經論:

以般若波羅蜜空故,不見緣,不見諦,乃至一切法空,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第一義空、般若波羅蜜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但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十行故有,佛果故有,乃至六道一切有。——《仁王般若經》

近代印光法師說過類似因果不虛的話,是從世法上說,因為在三界緣起之法裡,你作惡會導致各種果報,生死流轉。而到後來被人擴大化乃至被某法師極端化,側重聖諦上不空,顯然是錯誤的,對於空不理解的人,也跟著犯了這種錯誤。

4樓:Du Xiao

前兩句是勝義諦,後一句是世俗諦。放下一起讀,腦子會亂的。簡單來說,前兩個空和第三個,所指不同。前兩個意思,法是「空」性的,第三個意思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沒有」。

5樓:護法居士

這是典型的魔句、顛倒說!學佛務必跟佛學,不要跟魔民學!否則自誤誤人、耽誤終生!

摘一句佛經送你:

所謂三空。一切因空故無作。一切果空故無相。因空果空復空故空空。如是法如虛空故。

6樓:

有幾個答案都對,只是沒有提煉出來。哈。

即,這前後兩個「空」 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萬法皆空的「空」指沒有固有的本性。即,萬法都是緣起的(因緣相會),都是沒有固有的自性的,事物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樣子。我們自以為所認識的萬法其實只是我們腦中對真實事物的標籤和概念

因果不空的「空」指沒有,不存在。即,萬法雖然沒有實有的本性,但作用是存在的,因緣相會產生果的作用是真實不虛的。如,夢中見到老虎,我們睡著的身體也會真的出汗。

7樓:離即離非

廣義的法包含一切事物、概念。

既然萬法皆空,因、果亦空。因果只是一種相似流轉的現象,並無實義。

為什麼說果也是空?既無承受的主體自性,承受的感覺也是虛妄的。

故認識到此理的修行人,坦然承受一切果-------無論它是多麼難以承受。

8樓:文謙

這是藥,對症而說的。明心見性後,就不會糾結這個了。參見《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說

又復愚痴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淨果報。如此等說,令離怯弱,是名安慰。

也就是說,因果不空,就是針對這認為萬法皆空,落入空的邪見,以為造作惡業不受惡報的這一類人而特別提醒。

而我所說甚深之義,真實相應,無有諸過,以離相違說故。云何知離相違相?所謂如來法身中,雖復無有言說境界,離心想念,非空非不空。

乃至無一切相,不可依言說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相待相對,則可方便顯示而說。以彼法身性,實無分別,離自相,離他相,無空,無不空,乃至遠離一切諸相故,說彼法體為畢竟空無所有。以離心分別,想念則盡,無一相而能自見自知為有,是故空義決定真實,相應不謬。

復次,即彼空義中,以離分別妄想心念故,則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講什麼?

燕塵 江味農居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中對此有現成解說,摘抄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卷四 震旦清信士勝觀江妙煦遺箸 上言福德,凡屬善果,無論大小,皆福德也。此言勝報身,乃福德中最大最勝者。然無論大小勝劣,皆是約果明義。約果明義者,明其莫非緣生也。佛說緣生之要義,茲更概括為三種言之,層層深進。一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不是就是色空不異

普波居士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為了不讓修行人著了空見,墮入斷滅見,連佛法的根本 因果都不顧了。其實因果其性亦空,本是自性妙用,說色空不異也不算錯。但色空不異更主要的是說,清淨本心的不一不異的一如不二性。有點深了,慢慢參吧。 南無阿彌陀佛 因果為佛法之基石,空性為佛法之根本。一明現象之幻有,一明本性之...

如果萬法皆空,大乘何以度人?

普照 馬克思說,透過表象看本質,抓住本質找規律,運用規律改變世界。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空是本質。因果是規律。運用規律改變世界。就是利用種善因,得善果的規律,發願度眾生。菩薩六度萬行,普賢十大行願,所有功德,悉皆回向眾生解脫。行善法就有功德,有功德就能利益眾生,能利益眾生,就能度眾生。功德圓滿之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