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雖空,因果不空是不是應該說成萬法雖空,因果不虛?

時間 2021-05-05 16:24:34

1樓:智力更生

萬法雖空,因果不空。

個人見解,萬千宇宙都有著自然的規律在執行,有法是一種約束和指引的參考。不管有法無法,都會照著規律而執行,不會因個人的意志而改變結果的導向。所以因果不空。

虛字在這裡,與空是兩種不同概念的字眼,虛,有點否定果的存在。

2樓:原佛文化

這應該是一句通俗的話,而非嚴肅的佛教教義。

在正統的佛法中,不認為現實是空,而是說現實是因緣,意思是說現實是在相關影響中的一種發生,這種發生不可能由某個因素或面向來決定,因為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生的,而是相互關涉、開放性的。

因此,過程中沒有固定的自我性的存有,更不會有所謂的主宰。所以,佛法否定的是這種認為現實中有某個固定主體,認為現實可以主宰、可以擁有的錯誤認識。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佛法雖然否定固定不變的自我性的存在,否定可以不受限定的自由,卻並不否定現實影響的真實性。

舉個例子,乙個歹徒傷害路人,佛教認為歹徒與路人以及傷害,皆是在影響中發生及轉變,所以並非某個固定的人如此,或某個單獨的事如此,而是因緣影響中才如此。不論是歹徒與路人的體質、心理素質,或是情感面向,以及環境的影響,甚至他們彼此的互動……皆影響這個過程的演變及發生狀況。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哪乙個方面可以單獨決定這件事,也不是他們兩方一起決定這件事,過程中也不存在固定不變的、具有自我性的人與事,但這種在影響中發生的過程與經驗,卻不是沒有,而是有,不是固定不變的存有,而是影響中的呈現。

而基於此一事實,更深層的另一面則是,當你的乙個行為做出的時候,便不是你所能夠完全控制的,因為此一行為即會與他人及環境產生影響,並在互動關涉中轉現不息,因此人生豈可不慎?

一點題外話。

佛法中有四個詞——無、不、非、空。是常用來表示否定,但否定的詞只能用來表示現實不是什麼,卻並不會說出現實是什麼。比如,說乙個杯子不是紅色,不是綠色……你還是不知道它是什麼顏色,只有說它是白色,你才會明白杯子的顏色是什麼。

且,空這個詞,是經過漫長時空演變的詞,很多佛教的部派對此意見不一,與其了解後世辯論不斷未能達成一致的空,不如去了解佛陀原說的因緣。

祝福你!

3樓:悠滋

不能,因為此種說法比較亂。可以這樣正說:

以「心生」之原因,而有「種種法生」之結果後果,是名因果。

以「心滅」之原因,而有「種種法滅」之結果後果,是名因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不是就是色空不異

普波居士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為了不讓修行人著了空見,墮入斷滅見,連佛法的根本 因果都不顧了。其實因果其性亦空,本是自性妙用,說色空不異也不算錯。但色空不異更主要的是說,清淨本心的不一不異的一如不二性。有點深了,慢慢參吧。 南無阿彌陀佛 因果為佛法之基石,空性為佛法之根本。一明現象之幻有,一明本性之...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講什麼?

燕塵 江味農居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中對此有現成解說,摘抄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卷四 震旦清信士勝觀江妙煦遺箸 上言福德,凡屬善果,無論大小,皆福德也。此言勝報身,乃福德中最大最勝者。然無論大小勝劣,皆是約果明義。約果明義者,明其莫非緣生也。佛說緣生之要義,茲更概括為三種言之,層層深進。一 ...

「諸法空性,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這個說法正確嗎?

傳世金典 諸法空性,萬法皆空,因果真實不虛 也就是不空 此乃聖教量,斷無可疑。所以疑者,佛學基本概念理解未到位也。法者何也,一切現象,包括一切物質現象和一切心理現象,緣起緣滅,故說是空。因果是什麼,因果是規律,是法則,法則指的是現象之間的規律。經云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不可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