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尼采的「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1:08:29

1樓:驤翔

說的沒錯呀

舉個例子,你很討厭吃香菜,但你媽媽說你很小時候的吃過香菜而且吃的很開心。

你對此沒有任何記憶,但是你也不能直接說你媽媽在胡說八道吧,有可能就是你太小了沒記憶。

你媽媽言之鑿鑿,你又去問了你爸爸,你爸爸也說有這回事。

然後你就信了。

信了。為什麼要用「信」?因為你已經不可能,或者說基本不可能穿越時空去親眼看一看來了解「確切」的事情真相了,你只能選擇去相信你的父母給你的描述。

但無論如何,你也沒有親眼所見,所以無論多少人告訴你有這回事,你也只能說是「相信」了這回事,而不是你「確定的知道」這回事。

宗教信仰同理

《聖經》裡耶穌說:「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

既然你沒有見過上帝,那麼到底有沒有上帝對於你來說都是「不確定」的,只是因為你非常信任耶穌(就像上述的例子中你信任父母),你就相信有上帝了。

所以只能是「相信」了某種解釋,而並不能說是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

2樓:dsy3521

對於很多無法回答其根本的問題,只能用我相信來回答。就如同愛情,或者宇宙是否是無限大的,相必再問大家之前心中已有答案,可是我問你為什麼這麼認為,你可能會說大量資料顯示,但是我可能會反問:「你就不怕萬一嗎」?

你:「.....」。

我:「那你之前為什麼會這麼認為」? 我:

那是因為「你相信啊」。其實,尼采這句話應該改為「信仰就是不能知道真相是什麼」。 而他當時會這樣說「不想」是因為當時的大時代下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思考環境所致,同時也是尼采個人狂暴的性格所致。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

3樓:路人皆知桓溫

信仰是乙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就好像你明知一些美麗的神話是假的,但假如它存在著一種成真的可能,那麼你會因為它的美而願意相信它是真的。

4樓:楊思基

我給出的是:信仰即無知。

當然是覺察到的無知。

信仰即知道自己對世界還很無知,但很想知道,但很無奈,因為還不知道如何去知道。

信仰即未知域。

5樓:

我想,說成迷信可能更好理解一些。但是說成信仰則更為尊重對方。

這裡面相同的是對某些符合自己經驗的東西的堅信不疑。這就好比乙個考試成績第一的孩子堅信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最好的一樣,不能說不對,但也不能說絕對正確。真相,就是那個絕對正確的東西。

6樓:劉金剛

尼采對於一般迷信群眾的解讀就如他所分析的,很多人不明就裡反正就是信了,為什麼信說不出所以然來。這樣的人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懂,又特別害怕別人知道他不懂,就故意裝的特別積極、特別上進,對任何質疑和詢問都非常不耐煩,容易用暴怒掩蓋自己的心虛。

顯然尼采對於處理好和這些虛偽大眾的關係不是很在行才會「被發瘋」 。

尼采觀察到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完全歸納。通過對教法的學習理解實踐總結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產生信仰。這樣的信仰堅定真實不急功近利的表現,不怕回答問題,因為內心是充實的。

如何理解尼采的哲學

你好嗎 問題有點大,以後估計也沒時間補上了,所以先提供乙個我自己的思路吧。理解尼采的哲學,首先要理解黑格爾。因為西方的傳統哲學在黑格爾這裡達到了頂峰,簡單來說黑格爾構建了乙個龐大而統一的哲學體系,在他的體系中 主客體的統一 就像是 圓圈 一樣,得以解決。所以在黑格爾之後,繼續走傳統哲學的老路是不行的...

如何理解「先信仰後理解」和「先理解後信仰」的關係?

陳清明 理解和信仰的關係,是層次的關係,是循序漸進的關係,是由低到高的關係。總體而言是發展的關係。我們小的時候,學社會主義,學馬克思主義。我們雖然不理解,但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校,乃至我們的社會,都要求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那時我們是先信仰的再理解的,因為我們看到五星紅旗會感到驕傲,看到...

怎麼理解尼采的「道德就是甘於沒落的意志,一支憧憬之箭。」?

在尼采那兒沒有道德,一切都是行為,道德讓人墮落,否定生存競爭,自我腐蝕,所以道德的作用在哪兒呢?自我否定,當人連把乙隻螞蟻踩死都會覺得心痛的時候這不是進步,是倒退而已,人自以為找到了所謂的道德,但不過是對自己行為合理化的解釋,人類就是這麼不要臉,不過說人類不要臉又站在道德層面來說了。 蜜煉川貝枇杷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