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所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時間 2021-05-29 22:24:17

1樓:hu-ou

關鍵在「知也無涯這句,通常翻譯成:「知識是無窮盡的」,這個翻譯是錯誤的!理由如下:

此文的主題就是《養生主》,養生就得先明白什麼是生?什麼是死?後文有: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就是說:「知識」就是已經死了,就是有限的。生與死,有涯(有限)與無涯(無限)的區別就應全部清楚了。

「知識」是死的,是有限的,而覺知本身是活的,是無限的。

那麼,回過頭來看「知也無涯」這句,這裡的「知」就不是「(已死的)知識」的意思,不然,「已死的知識是無限的無邊際的」就前後自相矛盾了。

所以,「知也無涯"這句,應翻譯成:覺知本身是無限的。那麼,上下文邏輯就很順了。

《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意思就是:

「知識」就是已經死了,「養生」不是養死,誰叫你守著死的知識去認知無限認知生命了?那不就是找死嘛!只有回到覺知本身才是活的,才是無限的呀!

2樓:王天元

人的大腦算力是有限的,而宇宙的資訊總量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算力不分主次地處理各種的資訊,是不行的。

也就是讓你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不要試圖理解一切,要敬畏複雜性。

3樓:雪舞銀河

這裡可以理解為小聰明,小智慧型的意思。花費有限的時間去追去小的智慧型,是很有害的。讀莊子其他篇章,也可看到每次出現「知」字眼大都貶義的。

舉個通俗的例子,你嘗試拋一顆石子,記住了扔十次每個力度分別對應多遠,這就是小智慧型。這遠比不上懂得了運動學定理,任你變化萬千,我都得知會飛到多遠的地方。

4樓:Squirrel Hau

莊子厲害就厲害在這裡,他看到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終點,人類文明不會一直發展下去,而是最終會碰到乙個極限。

人類科技發展會逐步減速,最終停止

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科學的進步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於一定的科學知識存量。

第二:人腦智慧型水平發展並不和壽命一致,大腦智慧型的峰值是在人的青年時期。

縱觀科學技術史,大多數革命性的科學創新產生於科學家青年時期或中年早期,你很少看到某位科學家直到老年時才提出極具創新性的理論。

科學家要在自己智力巔峰時期提出創新性的理論,他必須在30歲之前,對自己所在領域記憶體量知識進行全面地學習,並系統性地理解已有的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框架,這樣他才能真正發現現有理論的缺陷和不足,從而提出理論的創新。

然而,近百年來,人類知識的存量積累呈幾何速度遞增。今天任何人提出科學創新理論之前,他面對的是乙個海量的知識存量,學習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

愛因斯坦站在了乙個極高的高度,用文字留下了他的成果,但是我們不能將他頭腦裡所有的記憶和關於理論的整個體系瞬間無縫轉移到乙個嬰兒的大腦中,然後以此為起點繼續往下發展。人們只能通過對書本的學習來理解愛因斯坦的理論,然後在頭腦中形成體系。而這,需要花費時間。

科學創新的障礙在於,當科學家去世後,後世的人需要將他所學過的東西再重新學一遍,然後再把他所作創造的知識學一遍,這是後人開始創新的基礎起點。隨著知識存量的積累,這個基礎起點變得越來越高,所需要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長到超過了最聰明的一批人大腦智慧型發育的峰值時期,那麼創新就極難產生了,科技進步就會被鎖死在乙個域限內。

這就是莊子所看到的有限與無限之間存在的根本矛盾,比較委婉地告訴了大家「人類社會文明其實延續不了多久」這樣乙個殘酷的事實。

5樓:Oumuamua

個人的真理性認識只是匯入絕對真理之河的一條小水流。事物不斷發展,整個人類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

人的思維具有非至上性:受有限的個體生命、事物本質暴露程度、歷史社會條件制約,個人思維對事物的認識從廣度和深度看是有限的、相對的,這導致了相對真理;

人的思維也具有至上性:就可知論、思維的可能性而言,人類可以認識無限發展的事物,這個過程就是相對真理不斷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

6樓:

這裡的知是知識,知識無窮盡的,這些知識只能幫助人解決具體事務,但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所以應該追求心的安頓和人生境界的提公升。

7樓:吾欲攬六龍

我想起了那個智障問題。

大腦複雜還是宇宙複雜。

雖然證明方式不同,但結論是一樣的。

再換個證明方式。

你死之後大家會不會有新發現啊?

還是說點鼓勵人的話吧。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總感覺胡適在開車。

8樓:螢火流光

世間的事有盡力可以達成的,還有竭盡全力也無法觸及的。如果枉顧人力之限去求索盡人力也不可企及的事物,結果便是毀滅

下面這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願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讓我接受我不能改變的;願上帝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我能改變的;願上帝賜予我智慧型,讓我明辨這兩者的區別

9樓:心靈長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為學日益

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無不為)

為學日益,雖是有為,但與無為無不為背道而馳,或者至少不在乙個緯度所以,殆已

10樓:BenShang

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的思想有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要素。他說出的這句話,實際上有著濃重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但是,也有受他所在的時代的認知的限制,有他欠缺的地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絕對真理客觀存在,探知真理的過程就是以人的認識去接近去了解真理的過程。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也是有限的。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實踐發展過程中來認識不斷發展的客觀的絕對世界。

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所以,在任何乙個給定的歷史時期,人們所能認識的客觀世界都會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一次性完全地絕對地把握客觀真理。

這是莊周的哲學與我們現在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的相同點。那麼,不同點都有哪些呢?

客觀世界時永遠不斷變化發展的無盡長河,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在且只能處在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中。辯證唯物主義說到絕對真理時,實際上是指這個人們對於無限發展的絕對世界的無限發展的認識的過程。這就是時代的相對真理,和發展的絕對真理,它們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兩個東西,而是人們認識客觀真理的統一的兩個方面。

即:辯證唯物主義,在莊周指出的人生有限性、真理存在性與無限性之上,還指出且強調了人們是可以認識、是逐步認識真理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職責和使命。

無盡運動中的世界的真理是無限的,以有限的個人的生命去追求固然是無法取得。但是,正如我們剛才說到:辯證唯物主義認可真理是可以被人認識的,而人們對無限真理的認識是乙個無限的過程。

這就是說,我們需要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認識、認清、能夠擔當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你,也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夠找到自己的「有涯」所要「隨」的「無涯」,找到自己的命運。

11樓:Un A

對莊子的這句話最大眾的理解是,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識卻無限,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很危險。看起來莊子好像反對人類求無涯之知,而主張養此有涯之生,全此有涯之身。但唐君毅認為莊子之學不會如此淺薄,所以這句話應該別求善解。

「吾生也有涯」:人的生命連於物質之形骸,形骸有涯岸,故生有涯。「而知也無涯」:

人的靈台之心知,能遊於無窮,初無涯岸。「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形骸與物相接,難免養成定型的生活和思維習慣,從而原來的靈台之心也會變成失去光輝和靈性的成心。

12樓:龍江秋月

莊子從天地宇宙之無究與人生命之有限進行比較,闡述了人活在天地間,應當在有生之年明白「歸本養生、以人為本」的道理。

莊子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庾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

操有時之具,而托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莊子·盜蹠》)意為人生在世,高壽者不過百歲,中壽者八十歲,低壽者六十歲,除去疾病、死喪、憂患的時間,其中開口歡笑的時間,乙個月之中也只不過四五天罷了。

天地長久沒有窮盡,而人的生死都有時間之限。以有限的身軀,寄託於無窮之境,無異於騏驥馳過隙穴,很快就會消失。所以說,人生在世,不能愉悅其意志、頤養其壽命的人,都不是通達明白天地自然大道的人。

由此可見,莊子的社會人文教化思想中充滿了對人自身的關愛和重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當然,莊子這種絕對的精神超越和生命自由的教化思想,在現實社會中只能是一種想象和幻想,當人人都在為自己的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時,莊子的教化思想就只能作為現實社會中人們撫慰自己疲憊心靈的一杯忘情水。

13樓:

其實懶得答題,不過正好最近也在想這個事,就當時理理自己的思路吧。_(:з」∠)_

這是莊子對於知識論提出的乙個理論。他是這麼說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首先要明白的是,莊子的世界觀是立足於宇宙的——而非立足於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安放著的有限人生。這是背景。

人生既然是有限的,甚至和無限宇宙相比是相當短暫的。所以在人生中能獲得的知識也必定有限。

所以人應該認清並安于這個現實,明白有些事情是究其一生也不可能知道的,而不是強以不知為知,強行解釋「無涯」的不知。

比如說莊子就舉了個例子: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噁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蔪生乎?

這說的是活著的人沒辦法了解死去的事情,生與死的界限橫亙面前,死後的世界你不可能知道的。

他還說:

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憟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

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這說的是物與我之間的矛盾,其他人或物的感受,你不可能知道的。

因為有物與我之間的界限,生與死之間的界限,他還說了一些此時與彼時,也就是時空上的界限(懶得舉例了),莊子將此時此刻的我稱之為「是」,將彼時彼處的我還有死後的我稱為「彼」,這二者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

作為人他就有感情,有好噁,就容易站在這個「是」的立場上面來認識世界,這其實是不對的,或者說是不完善的。這就是說人的感情會很容易侵略到我們不知的那個界限之外:用人生經驗來推導宇宙萬物,用有限的知識去臆想無限的真理。

這就是所謂的「以有涯隨無涯」了,這太危險啦!

如何評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何如?」

藏鏡人 為什麼莊子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是不是讓我們別學習?這個答案要從老子那裡找。老子有兩句話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型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當時的 知 其實自然科學的部分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以義廉恥,忠孝仁義,或者是修齊治平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短的生命,無窮的知識,怎麼追求平衡?

穿越兩千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許多人把 莊子 養生主 開篇這句話意思的理解為是勸我們不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去追求無盡的知識。難道莊子的思想真的是這樣的嗎?莊子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知識,不斷從知識中追求真理和大道。莊子一生寧可不做官,也從沒有放棄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又怎麼會勸...

如何理解莊子的齊物論

迷途書僮 1 南郭子綦對 敢問Teana 的回答,並不只是一句話,而是延伸到通行本第九章結束 無適焉,因是已。顏成子游提問時,說了 人籟則比竹是已,地籟則眾竅是已 那麼Teana則什麼 是已 呢?2 齊物論的核心論題在通行本第十章。提出論題後,再通過幾則寓言進一步闡釋,整體的文章結構類似逍遙遊。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