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方言最接近古漢語 的觀點什麼時候才能失去市場?

時間 2021-05-12 04:26:04

1樓:jia

也就只有中國會這樣了吧,一種文字萬種語音;但確實南方很多方言和晉語確實更接近某些時代的語言,可能是漢,可能是唐或者其他的時代;現在的普通話和明清的官話有很深的聯絡,明朝更像西南官話,清朝慢慢接近北京話和東北話,證據就是大陸和台灣,普通話確實是一脈相承的,但與更久遠的時代的差異肯定比方言要大得太多,這是歷史的變遷,也是客觀的現實

2樓:不知道

多做研究學習,少做扣帽挑刺,這東西有市場嗎?研究一下,尋求一下祖先認同感,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現在的小孩子這什麼啥啥都要爭一下?還是說故意推薦這種爭端話題,我這個好第一天開通時推薦頁的內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3樓:

《廣州音說》是源頭,粵語是最正宗的古漢語,隨後就是另外的廣東兩大方言,廣府人黃節在寫廣東地理教材裡面,無差別貶低省內其他方言。甚至到了現代叫的最響的依然是粵吹,什麼時候才會收手呢?我覺得解鈴還須繫鈴人吧。

4樓:菠蘿

很簡單,首先要做到自己先不要將「普通話高大上有文化,其他漢語土氣落伍難聽」等話語掛在嘴邊,當人們覺得都能保留自己的母語時(也就是不再將「人人會講普通話」和「人人只會講普通話」等同起來的時候)這些言論自然就失去市場了。

5樓:

當所有人都了解演化論的時候

屆時所有關於普通話與方言的爭論都會被轉移到「人話」與「猩猩話」的爭論上去

畢竟猩猩的語音可是最接近古猿的

6樓:八明朵

我到想起另乙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至少在網路上看到過有廣東人,湖南人,武漢人,雲南人,南京人說過自己的方言曾經以一票之差落選普通話。

其實跟這個問題本質一樣,都來至於樸素的地域情節。

這無關方言吹,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

7樓:歐g哥

可能是這樣的,我聽得比較多的要麼就是說粵語最接近古漢語,要麼就是說上海話接近古漢語,這兩個地方的人,原來有興趣爭這事的人都開始長大了,不在關注這種層面的問題了,新一代人可能連方言都不會說了,也不會關注這個話題。

8樓:深秋的黎明

「XX方言最接近古漢語」這本質上是乙個方言相關的歷史問題,如果樓主想其他方言失去市場,只需要拿出確鑿證據來證明普通話/北京話是最接近古漢語的語言就可以。

9樓:Hakuna Matata

語圈日經

我來說點大實話吧

「XX方言最接近古漢語」等等暴論從來都沒什麼市場,對社會大眾而言,這根本就一冷知識。不信的話,講給你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試驗一下,看看有哪個麻瓜會聽你嘮叨完。

什麼推普、方言吹這那的,都是語圈玩家自娛自樂的玩意兒,不管你是民科噴子或者發燒友大神、推普狂人、吳語圈、粵語圈等等,除了這些人沒人關心這些。

圈外的吃瓜群眾對此只會表示「貴圈真亂」

這裡大部分語圈玩家,不論知識水平高低,都抱著一種把玩的心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高地上俯瞰芸芸麻瓜。

而真正能運用語言學知識並跳出語圈進入社會公共領域審視語言生態的人,實則少之又少。

10樓:Yim Guonheu

這麼點無傷大雅的謠言,市場上存在就存在唄。還能鼓勵一些以破除謠言為己任的人,愛上音韻。還能讓方言吹在吹與被吹之中提公升檔次。這麼好的事情到哪兒找去?

11樓:LingYi Master

簡答:當「推普」嘅行政舉措喺口頭上及事實上完結,「XX話最接近古漢語」嘅講法先會失去市場。

分析:正所謂「乙個巴掌拍唔響」。邊度有壓力,邊度就會有反彈。

多年嚟,「推『普』」嘅所為令國家不同語言區嘅使用者感受到壓力。尤其是上海嘅朋友,其下一代嘅滬語水平堪憂。當大家感受到自己嘅語言空間受到擠壓嘅時候,難免會尋求一啲或正確、或錯誤嘅論述去支援、合理化保護自己語文嘅諗法同行為。

故此,當呢種壓力消失嘅時候,上述合理化自己行為嘅說辭先會逐漸失去存在嘅意義。

感想:古云「修身、齊家、治國」,呢個系中國自古留傳落嚟嘅管理邏輯,勸人必先管好自己方能成就大業。人應該管理好自己,先至可以打理好家庭;而管理好家庭,先至可以管理好乙個地方。

自己嘅城市好,國家就多一片和諧。呢個就系「管好自己先」嘅乙個重要體現。

〇二雖然理解提出「XX話最接近古漢語」觀點者嘅心情,但系就唔認同以呢種籠統嘅講法去合理化保護自己語文嘅行為。

重視國家傳統文化,並主動為此作出努力,係該人對家園、社會同國家責任感嘅體現,〇二十分欣賞佢哋。〇二認為,保護國家語文系正確之舉,但更應該以愛護共同家園嘅心、透過普及正確嘅資訊去表達呢種感情,而非以錯誤資訊、欺騙他人感情為代價去實現。

12樓:鳳凰國際日本語

方言中確實有些方的某些部分很接近上古漢語這種說法沒有錯,以為今天所有的方言都是從上古漢語演化而來的,只不過是你家(方言甲)這部分相似,我們家(方言乙)那部分相似。

但是說「漢語沒有語法」這句話沒有道理。這是外中國人學漢語的時候因為難而遲遲學不好說出來的抱怨,正好這話有某個華人聽到,然後以此引以為豪掛在了嘴上。說漢語沒有語法這就同說華人社會沒有章法、華人不講科學無異。

13樓:

很簡單,把音韻學基礎加到初中或高中語文課本裡面去,然後高考考乙個選擇題(判斷下列加點字為入聲/鹹攝/二等韻/莊母等等):

官話區考入聲/鹹攝/濁聲母,吳語區考韻尾,粵語區考「知莊章精」組,閩語區考輕唇聲母,……。把各方言區的考察量都拉平,就完事了。

這是唯一一種既有利於規範普通話並穩定其讀音,又能保護方言的辦法。並且增加的記憶負擔也不多,就規定只考其中最常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都常用)的幾百字,這個比記普通話中有些找不到規律又時不時會變的字好記多了(比如「血」「鑿」等)。

14樓:

當網際網路將大家串聯起來,於是說粵語最接近古漢語的人遇到了說閩南語最接近古漢語的人,這就自然會讓人產生疑問了,他倆誰更接近古漢語呢?

當然最容易得到結論,這倆都不是真的

15樓:黑之聖雷

別多想了,不同學科都有各式各樣的謠言;為了破除這些謠言,各個學術圈都削尖了腦袋想把一些其領域內所謂的「基礎知識」放進義務教育裡。但不得不說,如果有此類機會,還是得讓位給一些更加「有用」的學科,比如在必要關頭可以救命的(傳統定義上的)理工類知識,而不是語言學這種知道與否也無關痛癢的邊緣學科。

況且我覺得如果語言學真有乙個機會,可以把一條科普資訊塞入義務教育,我也希望是破除這個謠言——「漢語沒有語法」。這算是讓大眾能知道「還真有語言學這個東西」的立身之本了。

16樓:

略略偏個題哈。

涉及爭論,我就匿名了。

但是這……實在是很令人難過的問題。

不論怎麼樣,有這樣的問題,就意味著所謂對立的存在。

對立很常見,也很寬泛。語音/音系學裡面有對立,知乎上也有對立。而對立最多的還要數wb了……我觀察到只要存在兩種性質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方言/普通話,男性/女性還是愛狗人士/非愛狗人士等。

有不一樣的群體,對立就極度容易產生,尤其是在網路上,你的話語不容易導致應受的懲戒時。

……網路經常就成了對立者們的舞台。

我個人從來很小心地去避開這些對立,我是個從小就在矛盾和衝突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我很牴觸這些……所以我總強調我很佛系。

人心複雜的很。任我如何苦口婆心,我甚至連自己爹媽的想法都改變不了,那我又如何去移除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呢?

後來我去看電影,電影裡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誰也不能撼動它半分」。

我當場爆哭,掩泣失聲。

後來,我就變得很中立。

且不說所謂【接近古漢語】這一說是否有意義(我個人看法是沒有意義),就算是【保留古漢語的某個或某些特徵】或是【和古漢語的某某情況相似】等等特徵,也不過是語言的一種屬性罷了。

屬性是什麼?

和你長髮或短髮,黑眼睛還是褐色眼睛,今天氣溫20℃或21℃其實性質差不多。

至於真正引發【xx方言最接近古漢語】這種言論的,其實除了表層上,對音韻學和語音學的無知以外,更多的還是源自於內心的成見。

成見啊。

雖然我也沒有把握確言人們這樣吹的真正原因,畢竟我不是心理學家。但是我猜,他們一定把接近古漢語當成了一種優點。

我認為這不是音韻學,語音學或者音系學中任意一門文科科學的宣傳疏漏,而是人們單純的想要加固自己的想法,找到一些論據來維護自己的三觀體系。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內心寄託。

且不說現在的中國,普及這方面知識在教育實踐的方面其實很難就算普及了又怎麼樣呢?

且不說,選擇性接受的人會有很多。

人類的科學或是文學等學科有很多,我們補上了音韻學等方面的內容,還會有更多的知識缺陷。

我們不可能通過教育讓人們了解所有方面的知識,避開所有誤區。即使是繼承知識與記憶的三體文明人,也做不到這一點。

到時候心中的那些成見,大概僅僅會移步到其他領域。

……我其實一直是乙個沒有什麼明顯的三觀的人,我先入為主的一些觀念被改變時,我不會有啥不適感,我只關注真正正確的科學真理,我只維護他們。儘管有時,正確和錯誤的界限不是那麼明確,但到時候我們也自有應對這種情況的科學態度。

但大多數人卻並不是這樣的。

他們有強烈的歸屬感,自己的想法和慣性思維不容受到破壞,否則他們肯定會心裡不適。

……那我對此不能說什麼。

只能說人就是這樣的罷了。

什麼時候失去市場?

什麼時候教育能不知浮於知識,還要慎入認識知識的方法,什麼時候人們能夠客觀一點,那不只【xx方言最接近古漢語】這樣的言論會失活,任何為了維護自己內心中成見而引發的言論都會被抑制。雖然大概不能完全消失,但這個時候知恥心就會做好那做五行山,把猴子牢牢壓在底下。

你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客觀,盡量佛系,放過自己。也就這樣而已了。

17樓:端木弗貢

訴諸情感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你情感上不能接受,召喚出,哪怕是為數眾多的,同感者來彼此唱和,也不能就此證明你們所認同的東西就是正確的。

當然也不能因為無法證明己方的觀點,就反過來說彼方的觀點是正確的。

說到底這個爭議光是在邏輯上糾纏、在聲勢上爭吵都毫無意義。你不先搞清楚古漢語是什麼樣,XX漢語方言是什麼樣,一切來言去語都是無憑無信的空談。

我們要比較兩種事物,總要訂立若干能充分體現其價值的可量化的評估準則,然後逐項打分,最終通過比較其綜合分值的高低來定優劣。

可惜對於語言、方言的存古程度而言,大家都能認可的評估體系並不存在。因而到頭來總免不了掉進雞同鴨講自說自話的陷阱裡。

現實可行的就只能是單項特徵的比較。給定乙個特徵,看A、B兩方言(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誰在這一特徵上存古程度更高。至於某某特徵到底有多重要,那就留給每個人自己去判斷。

比如我們可以考察語音的辨析度。漢語語音的演化總體而言是越到晚近越為簡化。由原本更多的字音(廣韻有3800多個音),更少的同音字,經過相近音的不斷歸併,漸漸變為字音越來越少,同音字越來越多。

使得上古漢語那種以單音詞為主,直觀上相當簡約精煉的詞句,用現代的方言來讀,就模糊易混,聽來不知所謂。

那麼,且不管內部結構,單單統計字音的多寡就是乙個相當簡便且有用的指標。普通話的字音是1300多個,粵語廣府話的字音是1500多個(算上方言字就更多)。單就這一指標而言,顯然是粵語更存古。

相比而言,上海話(新派,下同)只有1000個不到的字音,那它就只能是此項上最不古的乙個。

再比如我們考求古漢語的聲律,無論是對賬還是韻文,最重要的毫無爭議地就是四聲平仄——如果你連這個也不知道,還談什麼古今漢語呢?

普通話只有三聲,古入聲又幾乎是毫無規律地派人三聲。因此無從辨析平仄,無法領略近體詩詞的抑揚頓挫。相對普通話而言,所有保留入聲的方言在這一特徵上無疑都比普通話更加存古。

上海話字音比普通話少,聲調上陽調的平、上、去也混了,也一樣地分不清平仄。單就平仄而言跟普通話半斤八兩。好在入聲還是完整的。

所以用上海話讀那些入聲韻腳的詩詞,頓挫感還是有的,這就比普通話略勝一籌。

古人造詞、修辭中的雙聲、疊韻也很重要。這個我雖沒做過具體的統計,但是原則上,聲韻分化越少的就越容易保持住雙聲、疊韻,那麼雖然字音上少得可憐,也沒有四聲平仄,但就是得益於它的只合不分,日語漢字音讀的雙聲疊韻定然要比普通話、粵語、吳語都保留得更好。

如何看待 日本語更接近古漢語 的觀點?

yuanyuan sun 這跟廣東人說粵語是漢語一樣,有的地方向河南學習了幾年,覺得懂一些河南的文化,就說他們那裡是古文化,古漢語,搞笑不?這就像日本一樣,日本保留了唐朝,洛陽,長安有宮殿,仿造的。如果日本說,唐朝在我們這,你信不信? 看到了麼?不用跟古漢語比,千百年來,日語這發音已經簡化到極致,同...

高中生如何研究課題「粵語是否是最接近古漢語的語言」?

知無 這如何做說起來太簡單了,但估計有點費時間,你高中過完估計都完不成。首先學習如何查資料,知網啊,萬方啊,或者國家圖書館等,保證如果有這方面的成功的話你能找到。基礎這就打好了。首先把古漢語和各種方言各個字的讀音找到歸類,我們就假定字讀音接近就算接近吧,嫌不夠複雜的話可以研究下實詞虛詞語法。這些都不...

什麼叫更接近 中古漢語語音 ?

80年代,西安人的陝罵還是zui音,就是 朘 字,算是普通話發音,只是尾音會長點音低些。現在都變成zai音了,音調都向高走,而且字都沒人知道怎麼寫了。那些千年前的音慢慢推演吧。 gnudeer 南方有很多方言比較接近古代漢語語音。因為古時比較閉塞。湘中語雙峰話 湘中語 主要分布於湘鄉 雙峰 婁底 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