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為法?修行中有乙個主動修行的你嗎?

時間 2021-05-05 19:06:08

1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認識心性速證法身》之萬法皆空(十五)

無為法無為法即不是因緣和合的法,所以是不生不滅的法。「為」是造作、作為的意思。無為法共分六種:

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

四、不動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一、虛空無為:虛空是無質礙的,不是因緣造作的,所以稱為虛空無為。有兩種:一是空間的無質礙。二是虛空的無質礙。但中觀的應成派也認為這種無為是有條件的。

二、擇滅無為:「擇」是智慧型簡擇,就是用智慧型去甄別、篩選、抉擇。「滅」是息滅、不生。

當我們用佛法原理去抉擇正邪、對錯,依據正確的方法去修持後,會慢慢覺悟到諸法本性空、生死不可得、心無造作、煩惱斷除的境界,此即為妄念滅、煩惱滅、生死滅、輪迴滅的證境。這是通過用智慧型抉擇而證得的滅,稱為擇滅,此擇滅可使煩惱不生、心無造作,所以叫「擇滅無為」。

三、非擇滅無為:有別於前條的無為。並不是通過智慧型抉擇達到的,而是因為證得某種聖果後,達到一種證量,而斷滅了某種業果成熟的緣,因緣不具足,所以果不生,因為果不生,所以無果可滅,不生不滅故,所以叫非擇滅無為。

比如:佛陀成佛後,心中再無瞋,即使遇到曾經傷害過他的提婆達多,也不會顯現報復提婆達多的業果。

四、不動無為:如果修定的人進入到第四禪天的定,或投生到四禪天,會有這種無為。因為四禪天離一切苦、樂受,雖尚有捨受和第六識的生滅,但他在定中會如如不動,沒有任何造作,故稱不動無為。

五、想受滅無為:修行者進入滅盡定時,前七個識會真實地不生不滅,一切的妄念和執著都沒有,所以叫想受滅無為。

前一條的不動無為中,第六識還是有生滅的,只是因為入定而如如不動的緣故,當時世間的一切變化對他都沒有影響,故稱不動無為。

六、真如無為:「真」即真實不虛,「如」為不改變、不動。即是諸法的實相。一切法的法性,本來沒有生滅變化,如如不動,此即為真如無為。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釋仁清拙筆 20、2、28

2樓:inger

與無為法相對的是有為法,先講明白有為法,你就能大概明白了

有為法簡單來說就是理論指導實踐,是形而下的,是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等途徑直接向他人表達的。

而無為法則是形而上,不能通過語言動作等直接向他人表達明白的。想要明白,就得靠悟。

但不論有為還是無為,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

舉個例子。

你吃了一塊糖,告訴另乙個人糖是甜的,那個人聽懂了。

你通過語言告訴他這個資訊,並且他聽懂了,這是有為法。但有乙個前提,就是他之前吃過糖,知道甜是什麼味什麼感覺。如果他沒吃過糖不知道甜是什麼味,那他便無法明白甜到底是什麼味,除非嘗一下。

因為語言只能告訴他這種味道叫甜,但並不能讓他感受甜這個味道。

同樣,甜到底是什麼味道什麼感覺呢?

你根本說不出甜到底什麼感覺,因為他已經超出了語言的範圍,你不能通過語言,或除了品嚐之外的任何方法讓對方在沒吃過甜的情況下明白甜到底是什麼感覺。這一部分就是不可說的部分,也就是無為法,因為能說出來的,就已經不是它真正的意思了。

就好像英文裡沒有乙個詞可以翻譯緣分這個詞一樣。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岸手難牽,乙個詞既表達了確定性又表達了不確定性。

外中國人的思想文化裡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他無法理解,甚至都翻譯不了,這對於外中國人來說這就是無為法,因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很快讓他們明白。就只能靠悟,當因緣具足,自然就會明白。

3樓:

一杯水靜下來最快的方式,

就是不動

我們的世界就是頻率的世界,

頻率的特點就是共振,只要相同的,

人類的主動活動,頻率範圍很小,

但是潛意識的活動,和做夢差不多,

目前就是認為,潛意識是萬能的,

是類似全頻率的,所以,共振就行了,

這是最快的,找到槽,然後注水,就滿了

4樓:老塗

無為法的梵文是asmskrtadharma, 英文是"uncompounded" or "unconditioned" "factors",中文是不由因緣造作而存在的法,法就是事物和現象。即是指真如、空性。這個詞翻譯的時候用了道德經的無為。

但本意以梵文意義為準。

修行乃至成佛當然有乙個"你"了,不會是你修行我成佛了。但是只有乙個五蘊和合的"假你"同"假我",這個假的你我只是物質同精神的組合體嘛,就是各種概念疊加到一起讓我們覺得有乙個真實的我存在。比如把你的名字、職業、性格、親朋、肉體等等乙個乙個剝離掉,你還是不是你?

實際上都找不到乙個不變的實體存在嘛。但是這個"假我"又好重要,不是沒意義的,要用這個假我去修行的嘛,去斷煩惱障和所知障,有一天把這些障礙清除了,真如空性就顯現了,你就得道了,就得到無漏智了,就是聖人了,再繼續修到圓滿,你就是佛了。就這麼簡單。

5樓:公書也

找到真正懂得師傅,修個法是個很簡單的事情。非要用自己得腦袋來分析這,分析那,乙個簡單得事情弄這麼複雜,弄出來一堆理障。分析來,分析去,和足下成道沒半點關係。

6樓:煅山

色受想行識,修行過了行的階段之後的修行,就是無為法修行。

一切賢聖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在行之後的修行中,階段不同,成就不同,而有差別。

什麼是行之後的階段,就是氣住脈停心不跳,這時候可以無滅無生了。無行即無滅,無滅即無生。

這就是無為法,這是我基於修證的理解。

無為法,一直都在,並非一定要過了色受想行,才能修。南懷瑾經常問的,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是什麼?就是無為法。

照顧念頭,就是在修無為法。

正是因為修無為法,才能過色受想行的階段。

努力修行吧。

7樓:

道家的無為在《道德經》中十二處提到過。主要指君主不與民爭、順事民眾、不妄為這幾個意思。推而廣之,即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不能僅憑主觀的願望和想象辦事。

佛教講「無為」,是說要證得解脫證涅槃果,廣度眾生的無為之法就是用空性的智慧型讓眾生離苦得樂。與之相對的「有為"是為成佛度眾生;大涅槃果是「無為」,涅槃是自在、安樂,是不生不滅的解脫。無為法用一句話:

是指不依因緣和合而成的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彼非此的絕對。原本是涅槃的異名。大乘佛教以無為法作為諸法之本體,與「法性」、「真如」等同含義。

無為法是法相唯識宗的,以修持境界立論而分為六種: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滅盡定無為),真如無為。最後一種真如無為是能出生界所有法的本體即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無為性、如如性。

認為前五種無為都是因真如無為的不同顯現。這是法界真相的呈示。佛教上乘的無為法觀心,是心性合一的修法,是正宗佛法。

8樓:白寶蓮童子

到了一定層度是會覺得無依無靠,不知所措,以前所熟悉的會變化,所依賴的要捨棄,那時才真的能夠體會什麼叫做放下,放下對於執著心強烈的人來講,多麼的不容易,對於輪迴眾生而言,這個包袱背的是多麼沉重!

9樓:護法居士

文殊師利。譬如日光初出。先照最大山王。次照斫迦婆羅山摩訶斫迦婆羅山。次照餘大山。次照餘蒙特內哥羅。次照高原堆阜。後照深谷卑下之處。

文殊師利。而彼日光不分別無分別不思惟。何以故。

文殊師利。彼日光明無心意意識。不生不滅無相離相無念離念。

無戲論無障礙離障礙。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高不下不縛不脫。

不知非不知無煩惱非無煩惱。非實非不實。不在此岸不在彼岸。

不在陸地不在水中。不在兩岸不在中流。無覺離覺無色非無色。

文殊師利。依於大地有高下中。日光隨地有高下中。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不分別無分別不思惟。

文殊師利。何以故。如來應正遍知。

離心意意識不生不滅。無相離相無念離念。無戲論離戲論。

無熱惱離熱惱。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高不下不縛不脫。

不知非不知。無煩惱非無煩惱。非實語者非不實語者。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陸地不在水中。不在兩岸不在中流。

非一切知者。非無一切知者。非覺者非無覺者。

非行者非無行者。非修習者非無修習者。非念者非無念者。

非有心者非無心者。離心者非離心者。無意者非無意者。

非害者非無害者。非名者非無名者。非色者非無色者。

非說者非無說者。非假名者非無假名者。非可見者非不可見者。

體性如是非不如是。非說道者非無說道者。非證果者非無證果者。

非分別者非無分別者。非離分別者非無離分別者。

文殊師利。依彼無邊法界眾生上中下性。如來放大智日光輪。普照眾生亦復如是。

初照一切諸菩薩等清淨直心大乘山王。次復照於住闢支佛乘。次復照於住聲聞乘。

次復照於隨所能信善行眾生。次復照於乃至住邪聚眾生。皆為如來一切智日光輪所照。

為畢竟利益一切眾生。為生未來一切善根。為令增長一切善根。

文殊師利。如來於彼一切事中平等捨心。無分別無異心。

文殊師利。諸佛如來智日光輪無如是心。我為此眾生說于妙法。而不為彼眾生說法。

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無有如是分別之心。此眾生信上法。此眾生信中法。此眾生信下法。此眾生信正法。此眾生信邪法。

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無如是心。此眾生信上法。

為說大乘。此眾生信中法。為說緣覺乘。

此眾生信下法。為說聲聞乘。此眾生信正行。

為說清淨心法。乃至此眾生信邪行。隨所應聞而為說法。

文殊師利。諸佛如來智日光輪。無有如是分別之心。何以故。諸佛如來智日光輪。遠離一切分別異分別及諸戲論。

文殊師利。依諸眾生種種善根。諸佛如來智日光輪種種別異。

文殊師利。譬如大海中有如意寶珠懸置高幢上。隨何等何等眾生念。

須何等何等事。如是如是。聞彼摩尼寶珠出聲。

而彼摩尼寶珠。不分別無分別不思惟。無心離心離心意意識。

文殊師利。如來亦復如是。不分別無分別不思惟。

無心離心。離心意意識。不可測量離諸測量不得離得。

貪不能轉嗔不能轉痴不能轉。不實不妄。非常非不常。

非照非不照。非明非不明。非覺者非不覺者。

不生不滅。不思議不可思議。無體離體。

不可取不可舍。不可戲論不可說。離諸言說。

不喜離喜無生不可數離諸數量。不去無去去寂。絕一切諸趣。

離一切言說。不可見不可觀不可取。非虛空非不虛空。

非可見非可說。非和合非離和合。非作非造。

非示非染。非可清淨。非名非色。

非相非無相。非業非業報。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非有煩惱非無煩惱。非諍非不諍。非聲離一切聲。

無言無相離一切相。非內非外亦非中間。

文殊師利。而如來寶珠清淨直心。懸大慈悲高幢之上。隨何等何等眾生信。何等何等眾生行。聞如是如是說法聲。

文殊師利。如來於一切事平等捨心。無分別無異心。

文殊師利。譬如響聲從他而出眾生得聞。而彼響聲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非內非外非二中間可得。非生非滅非斷非常。非知非不知非覺非不覺。

非明非不明。非縛非脫。非毀非不毀。

非念非不念。非處非不處。非住非不住。

非地界非水界。非火界非風界。非有為非無為。

非戲論非不戲論。非聲非不聲。非見非不見。

非字非言非離言語。非稱量離稱量。非相離相。

非寂靜非離寂靜。非長非短。非心非不心。

非觀非不觀。非可見相非不可見相。非空非不空自體空。

非可念非不可念離可念。非可覺非不可覺。離心意意識。

一切處平等。無分別離異分別過三世。

文殊師利。而彼響聲。隨種種眾生種種言音聞種種響。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說法音聲亦復如是。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非外非二中間可得。非生非滅非斷非常。

非知非不知。非覺非不覺。非明非不明。

非縛非脫。非毀非不毀。非念非不念。

非處非不處。非住非不住。非地界非水界。

非火界非風界。非有為非無為。非戲論非不戲論。

非聲非不聲。非見非不見。非字非言非離言語。

非稱量離稱量。非相離相。非寂靜非離寂靜。

非長非短。非心非不心。非觀非不觀。

非可見相非不可見相。非空非不空自體空。非可念非不可念。

離可念。非可覺非不可覺。離心意意識。

一切處平等。無分別離異分別。過三世。

文殊師利。隨種種眾生種種信種種解。聞於如來應正遍知如是如是說法音聲。

文殊師利。譬如大地住持萬物。生長一切穀麥果蓏。草木樹林建立成就。

文殊師利。而彼大地。不分別無異分別。一切處平等。無分別無異分別心。無心離心意意識。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依於如來應正遍知。

住持一切眾生。生長一切善根。建立成就一切聲聞闢支佛菩薩。

及諸外道種種異見。尼犍子等從於邪見。乃至邪定聚眾生所有諸善根。

彼諸善根皆是如來應正遍知之所住持。皆依如來應正遍知。而得生長建立成就。

文殊師利。而如來應正遍知。離一切分別。

無分別異分別念。離一切心意意識。不可觀離諸觀。

不可見離諸見。不可思惟離諸思惟。不可念離諸念。

心平等無平等舍。一切處無分別離異分別。

文殊師利。譬如虛空一切處平等。無分別異分別。

不生不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可見不可戲論。

無色不可示不可表。不可觸不可護。不可量離思量不可譬喻離諸譬喻。

無住處不可取。離眼識道。離心意意識。

無相無字。無聲無念。無取無捨。

不可轉不可換。離言語道。一切處住一切處入。

文殊師利。如諸眾生以依地有高下中故。而言虛空有高下中。而彼虛空無高下中。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於一切處平等。

無分別異分別。不生不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不可見不可戲。無色不可示不可表。不可觸不可護。

不可量離思量。不可譬喻離諸譬喻。無住處不可取。

離眼識道。離心意意識。無相無字。

無聲無念。無取無捨。不可轉不可換。

離言語道。一切處住一切處入。

文殊師利。依眾生心有高下中故。見如來有高下中。而實如來無高下中。

文殊師利。如來無如是心。此眾生有下信心。我示下形色。此眾生有中信心。我示中形色。此眾生有上信心。我示上形色。

文殊師利。如來說法亦復如是。文殊師利。

如來無如是心。此眾生有下信心。我為說聲聞法。

此眾生有中信心。我為說闢支佛法。此眾生有上信心。

我為說大乘法。

文殊師利。如來無如是心。此眾生信布施故。

我為說檀波羅蜜。此眾生信持戒故。我為說屍波羅蜜。

此眾生信忍辱故。我為說羼提波羅蜜。此眾生信精進故。

我為說毗梨耶波羅蜜。此眾生信禪定故。我為說禪波羅蜜。

此眾生信智慧型故。我為說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如來者名為法身。文殊師利。如來不生無生。

文殊師利。如來無名無色。無言說無心意意識。

文殊師利。如來無分別離分別。

文殊師利。言如來者。名為空不可盡相。盡際實際。空平等一切法際不二際。常不可知處際。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一切處無分別離異分別。非下非中非上。

如是文殊師利。一切法無分別離分別。非下非中非上。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得故。

修行之人所謂的財法侶地是個什麼意思?

南門菜場至尊VIP 法 要知道正確的修行道路,正確的修行方法,才不會走歪路和冤枉路財 有足夠的財力自保滋養,如果吃穿都成問題的話,還優先解決生存問題吧侶 世人皆死你長生,修行乃逆勢逆天之行,此路之孤苦艱難,必要真心伴侶相互扶持護衛 地 乙個不受世俗叨擾安全安心的空間,如果三兩天戰爭了,還是逃命生存要...

當乙個法是惡法時,我們是否應該遵守?

聽說神垂死 惡法,自然系相對於對 良法 而言。那麼為了區分良法與惡法,就必然需要乙個判斷標準,符合這一標準即良法,反之則為惡法。所以良法與惡法的區分一般認為需建立在自然法學派的理論基礎之上 事實上存在乙個超然於法的判別標準,即所謂 自然 Nature 對於良法,人們理應遵守且維護,對於惡法則不然。而...

什麼時候是侵害乙個法益,什麼時候是侵害兩個或者多個法益?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 法益是法律所要保護的國家 社會或個人的利益。或者說是法律所要保護的某種穩定的秩序。每乙個部門法的法條都有保護的法益,而在刑法中尤為突出。當乙個行為,觸犯多種法律所要保護的利益時,或者說侵犯了多種秩序時,就可以評價為觸犯多個法益。 不關粥粥的事 我覺得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型別的權利受到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