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史鐵生的《好運設計》?

時間 2021-05-08 14:41:48

1樓:thy

《好運設計》一文令我折服!

讀這一篇文章讓我一直張大嘴巴一臉吃驚,史鐵生終於解答了困惑我的「人生意義何在」的問題,也激發了我進一步去了解史鐵生這個作家和他的作品的衝動。

整篇文章環環相扣,雖然很長,但根本不給你半途而廢的理由。

幸福不是客觀的,是比較之後的主觀感受。如果像史鐵生筆下的好運人生一樣永遠好運,你不會感受到幸福。沒有痛苦和磨難的比較,你就不能強烈感受到幸福。

永遠順利,那只是舒適只是平庸,不是好運不是幸福。

苦盡甘來,才是最為關鍵的好運道。

每個人最終都要走向死亡,人類是要消亡的,地球是要毀滅的,宇宙在走向熱寂,那我們人類的一切努力、奮鬥、成功、好運到底有什麼價值?我們的目的何在?這讓我們似乎陷入了絕境。

只要你最關心的是目的,而不是過程,你無論如何都會陷入絕境。

過程,我們只剩下它了。事實上,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過程。

「你立於目的的絕境,卻實現著、欣賞著、感受著過程的精彩,你便把絕境送上了絕境」

2樓:Swimming

《我與地壇》裡最喜歡這篇,反反覆覆讀了很多遍。

從前讀《好運設計》只覺得這樣的設計真好,如果自己也是這樣就好了,現在再讀,才發現,原來想告訴我們的是,世間從來不會存在這樣的好運設計,這個世界本來也一直會有這麼多苦難,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好運設計不成立,只能享受過程,從來都只是這樣。

3樓:吾生而有涯

我與地壇裡第二喜歡的一篇文章!

第一是秋天的思念。

個人理解:史鐵生應該是想說生命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充分享受過程的美好,不用去在意結果的好壞。

4樓:

好運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設計乙個完美的人生

你擁有英俊瀟灑的健康身軀,愛因斯坦一般的聰明智慧型,父母愛你懂你,童年多姿多彩,長大後多才多藝,學識淵博,家境富裕,然後你遇見了同樣優秀的人生伴侶,步入婚姻的殿堂。

好了,到了這裡第乙個問題出現了,沒有過痛苦和挫折的襯照,你是體會不到幸福的滋味,也不懂得去珍惜,然後時間會沖淡這一切,你開始枯燥,麻木,膩煩…設計到這裡,結果好像不容樂觀,這是你想要的結局嗎?那就給你一點痛苦,一點挫折吧,讓你明白什麼是幸福。但是再然後呢?

幸福可不是一次能給夠的,你沒有了新的追求新的期盼,一時沒有了痛苦的襯照便一時沒有了幸福感,一切好像又會回到當初的樣子,枯燥,麻木,膩煩,然後幸福感消失得無影無蹤。走到這,看來這個設計你得不停的去感受一些小小的痛苦,比如你的追求雖然會體會到一點痛苦,但是最終都會獲得勝利,你會不停的克服困難,以此不斷的獲得幸福感。

到了這裡,我們發現了另乙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即使有,你也逃不過人類的宿命,消亡。面對這個結果,飽嘗無數勝利的你,會輸的一敗塗地,你的所有追求,所有勝利的果實,在這一刻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是的,設計到了這裡,你步入絕境,好運的你最終迎來了最大的噩運。

過程,對,只要你最最關心的是目的而不是過程你無論怎樣都得落入絕境。

事實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過程。乙個只想(只想!)使過程精彩的人是無法被剝奪的,因為死神也無法將乙個精彩的過程變成不精彩的過程,因為壞運也無法阻擋你去創造乙個精彩的過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變成乙個精彩的過程,相反壞運更利於你去創造精彩的過程。

完了嗎?並沒有。

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虛無你才能夠進入這審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絕望你才能找到這審美的救助。但這虛無與絕望難道不會使你痛苦嗎?是的,除非你為此痛苦,除非這痛苦足夠大,大得不可消滅大得不可動搖,除非這樣你才能甘心從目的轉向過程,從對目的的焦慮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除非這樣的痛苦與你同在,永遠與你同在,你才能夠永遠欣賞到人類的步伐和舞姿……

正是因為史先生終生截癱,飽嘗艱辛,才明白目的的虛無和絕望,才能甘心從目的轉向過程。這麼說來,上帝是愛他的。

可史先生願意嗎?不。

至此,起碼從史先生的角度看來,並沒有什麼完美的人生,也沒有那個最幸運的人。史先生並不想為了從目的轉向過程,去感受那些足夠大,甚至永遠與他同在的痛苦。

這篇散文的好運設計以失敗告終,我想,雖然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完美好運的人生,但告訴了我們這樣去設計他是不願意的。如同破解迷宮一樣,雖然沒有走出去,但是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走不通的路。

不要以為史先生想告訴我們的是,得從目的轉向過程,這樣的人生才幸福,因為再來一次,他也不願意。那麼過程和目的怎麼去界定呢?很多過程也是目的,很多目的也是過程。

即使你想轉變,你也無能無力,因為你不是他,因為你並不甘心,你做不到,僅此而已。

最後摘錄史先生兩段話。

我希望既有乙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乙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後者卻必須在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取。

你要春天也去諦聽秋風嗎?你要少男少女也去看望死亡嗎?不,他們剛剛從那兒醒來。

5樓:啦啦啦

因為史鐵生自己的雙腿癱瘓,一度陷入了「絕境」,在此之上,將目光由「目的」轉換為了「過程。」

享受過程,是在經歷了無法消除的困境之後,在無法避免的死亡陰影籠罩下所得出的結論。是的,再完美的人生設計沒有痛苦的陪伴襯托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幸福的。就算你是永遠的勝利者也總將面對死亡。

因此倒不如活在當下,享受過程,享受生命中的幸福與困境,明白他們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等到死亡來臨的那一天,也不會驚慌。

6樓:雲曉青

沒有苦難就沒有幸福。

我們時常做著「如果我很幸運該多好」的夢,怨恨自己當下的生活。

但在《好運設計》中,史鐵生先生將自己的思想分成兩部分:設計好運的造物者和現在飽經苦難的自己。通過這兩種思想間的對話,作者最終發現,完美的生命是無法感受到幸福的,且難逃一死,而能感受到幸福的生命都需要經歷苦難,因此苦難的缺失與否無法定義「好運」。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三個生命觀:

1. 世上不存在 「好運設計」

2. 在死亡面前眾生平等

「但死神終於駕到了,死神告訴你這一次你將和大家一樣不能倖免。」

3. 生命的價值在於過程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在經歷了一系列「好運設計」後,作者最終醒悟,認為應接受現在的命運,因為好運不意味著完美,痛苦不意味著不幸。正如全文的最後一句話:「上帝愛我!

——我們的設計只剩這一句話了,也許從來就只有這一句話吧。」

也許你就是上帝的寵兒。

7樓:風糖蘇

想表達:

1、關注過程。

2、以人類的思維不可能設計出完美人生。

3、事物終有多面,顧此失彼,不可兼得。

4、命數不可控,可改變的只能是走下去的心態。

瞎想:1、可能乙個物種也是一種「個體」。就像細胞不可能完全理解自己一樣,我們不能理解由自己組成的大生命體。

2、作為乙個「細胞」,自以為是得努力過下去。不要掙扎大局,僅此而已。

8樓:illusion

上天也許把他由注重結果逼向了注重過程於是才能有如此高的覺悟淡然享受一切

同時也再次意識到我身體健全真的是最大的幸運也許這句話被教科書上用的讓我厭惡讓我覺得這只是一句激勵的話語?? 但讀完這篇文章是真切體會到了這點

他的語言最開始活潑生動讓我發笑而後面層層推進步步深入闡明他的事理句句精雕細琢值得把玩

9樓:鵬鵬

設計到最後,發現好運是不存在的,人終有一死,關鍵是活出精彩人生。

這篇筆風幽默,尤其是大學戀愛與求婚那部分,這與《我與地壇》孤獨禪意不同。本文展現的是乙個有活力的作者。

2017.9.18

10樓:

表達對生命中的苦難的理解。人遇到苦難時,無法擺脫它,但是不能被苦難打倒而一蹶不振,要接受現實,並且努力為自己創造財富。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怎樣理解和評價史鐵生的《務虛筆記》

說實話 不好看。前半部分還可以,有些句子還可以,後面就不好看了 不是說作者如何,也不是說語言如何,只是文字,感覺很多廢話 讀到後面可讀性真的很低,感覺沒有邏輯,一片混亂,太過於浪漫主義,讀著讓人心浮氣躁,讓人厭煩。 安靜 或許那只白色的鳥兒,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孤獨。而那根飄逸冷峻的白色羽毛,是由孤獨...

最好的設計是最少的設計,怎麼理解這句話?

那個少年 在世界現代設計史上,這句話可以算很有歷史了。不是最早但里程碑式的提出應該是德國建築設計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公尺斯 凡德羅 它曾提出 Less is more 少則多 設計史研究者把這類設計思想指導下的運動或思潮概括為 功能主義 或 現代主義 設計。起初是反...

怎樣理解史鐵生《我與地壇》中說的每乙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乙個人質,每乙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 ?

苦難的永恆和愛的訊息的傳揚是其作品中反覆強調的兩點。上一小節中也是同樣丟擲乙個問題,後面跟了一段似乎不是回答的回答。設若智慧型的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救贖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型和悟性嗎?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