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叔本華的哲學?

時間 2021-05-08 11:53:30

1樓:

在社交中沒有找到靈魂共鳴的感覺,在叔本華這裡倒實現了。

印象最深的有兩點。

人之所以不滿足是因為期望在不停提高,而其他的客觀因素卻沒有改變,所以,得看自己處於何種境地,別去想那些有的沒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還有就是,我們應盡量減低我們對待別人意見的敏感程度,無論我們受到這些意見的奉承還是傷害都應如此,因為這兩者其實懸掛在同一根線上。否則,人們只能成為別人的看法和意見的奴隸。 這應該是當代人感受最真切的一點了,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到別人的看法,當然毫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實在不太現實,只希望自己可以不受外界的影響盡量跟隨自己的內心。

叔本華真的把人生看的過於透徹,有種自己的心思和困惑被全部攤開剖析的感覺,刺激。不過屬於懂得但我不做,因為不想把自己規定得太死,太多條條框框顯得過於約束。

2樓:

不知問題為什麼不能編輯,題主的表述簡直是對叔本華的侮辱。

以下截自《人生的智慧型》,只要能讀懂大意就知道我上句話的意思。

《人生的智慧型》摘自他晚年的成名作《附錄與補遺》,但《人生的智慧型》並沒有全部翻譯那本作品。在《附錄與補遺》的序裡他自稱本書對研究他的哲學理論沒有太大價值,只是一種「幸福學」。如果有人感興趣的話,建議去讀一下韋啟昌的譯本。

3樓:無所事事的吐泡泡

我覺得叔本華他不是悲觀,

而是說的都是事實,

在大學畢業之前,

我總是看勵志雞湯,從那裡面找人生的意義,

大學畢業工作半年多的時間裡,

開始學會從【喪】【悲觀】裡找答案

4樓:「已登出」

叔本華的人生觀與世尊釋迦牟尼的四聖諦是一致的。

命運無常,造化弄人,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受難史。消除痛苦的方式就是達到清心寡欲的境界,實現涅槃。

5樓:凌波麗嘛思

他不悲觀啊,他只是在挖掘本質展示事實,不過這個世界,把一切不鼓勵認真生活追逐夢想的東西打包叫做悲觀,叔本華被迫歸類其中啦

6樓:Cattle

看到這樣的問題簡直無語。

引用一段韋啟昌在《人生的智慧型》(叔本華)的譯者序吧:

叔本華的哲學,如世間任何事物,經過流的巔峰以後,就重新歸於相對的沉寂。這固然與世普遍膚淺的理解有關——們因寧願勞永逸地接受令舒服的樂觀世界觀;同時,其中也有這的原因:那些知者或者不負責任的隨意給叔本華哲學貼上荒謬、誤的標籤,諸如消極厭世、悲觀絕望等等,常出於懶惰,未加考慮和研究就把叔本華的哲學認定是這個樣。

畢竟,叔本華的哲學「唯真理是務」(叔本華語)。他直透事物本質的深刻、冷峻和毫不妥協,與常膚淺、顛倒、虛妄的世界觀格格不。深刻的哲學必然滲透著常所認為的悲觀意味,因為「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它並不以們的意志為轉移。

常只是廂情願、出於個喜好主觀地粉飾、美化活及其的。在第和第次世界戰以後,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嚴肅、深刻的哲學,尤其是叔本華的哲學。在第次世界戰前的西,到處瀰漫著膚淺的樂觀主義。

們對的完美、科學的進步深信不疑。第次世界戰更加完全地打碎了那些空洞的美好願望和令陶醉的樂觀主義。除了盲的思想被情的事實明顯擊破的常時期,們的眼睛仍然是短視的,思想仍舊懈怠。

他們不願也不能夠深思。所以,叔本華的哲學在平常時期注定就是曲和寡,它只在少數思想深遠的們的腦中扎根和傳播。

——節選自《人生的智慧型》譯者序韋啟昌

還有,問題描述也是錯的,叔本華恰恰反對所謂的「及時行樂」。

7樓:Mark Out

叔本華只是道出了這個世界的真相罷了。至於怎麼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曾經因為叔本華的哲學一度厭世,認為看透了世界的本質,對什麼都無感了。

後來啊,我就看到了另一位偉人的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關鍵在於改造世界。」既然世界本身充滿了痛苦與荒謬,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把痛苦減少一些呢?

然後我就成為了共產主義者。

8樓:卡夫卡夫卡

不認為悲觀

不贊成及時行樂

書本華的意思是,痛苦本質上具有肯定性質,快樂的本質是否定的打個比方,可能你不斷特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讓你快樂,但是中途哪怕發生一丁點糟糕的事就會讓你痛苦

所以聰明的人,不是去追求快樂,而是避免痛苦

9樓:

叔本華那不叫悲觀,那叫虛無主義,主要核心是「不祈求好運厄運就永遠不會降臨」,俗氣一點的說法就是「不貪小便宜不吃大虧」。鑑定完畢,手動doge

10樓:

感覺叔本華的所謂悲觀其實是更好生活的必備前提

舉兩個簡單例子,

①一件事情的結果還沒有揭曉,

樂觀主義者傾向於相信結果會很好,於是可能就等著坐享其成

悲觀主義者傾向於相信結果未必好,於是著手準備很多後續工作,甚至為自己鋪好了別的道路

而最終結果好,那只是樂觀的人撿到了便宜,悲觀的人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結果不好,才真正體現出來悲觀主義存在的意義。

簡言之,樂觀更容易犯亡羊補牢的毛病,而悲觀的人都因為未雨綢繆就避免了這些問題

就像樂觀相信人性本善,如果他能夠在面對周遭的惡勢力時泰然處之而沒有一種「這個世界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的驚慌失措那就很好,

悲觀相信人性本惡,所以面對善良會更加珍惜,因為他知道無論是偽裝還是真的善良,都多麼不容易

②平時生活裡,肯定都有很多很努力的人

樂觀的人努力是因為享受成功的快感,一種油然而生的喜悅,享受到了成功很可能止步不前

悲觀的人努力是因為危機感,是擔驚受怕自己會被時代淘汰,所以必須為此不停奮鬥,因為即使成功一時,悲觀的人也知道他很可能下一秒就萬劫不復

哎呀說的有點偏激了。好像我在鼓吹悲觀多偉大,樂觀多可笑一樣。沒有沒有,我發誓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看我正直的眼神(*▽*)

其實我覺得樂觀和悲觀根本沒有明顯的界限嘛,叔本華老爺子是清醒而客觀,不是樂觀也不是悲觀

現實,理性,清醒,客觀的活著,才能真正好好的活著呀(我都不會說人話了Σ(゜゜)

最後安利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型》

11樓:量子對沖

叔本華的哲學理念和佛教的很類似,主張禁慾(雖然他本人現實中恰恰相反),再加上一半康德的形上學。

他認為滿足慾望會帶來快樂,但是又會產生新的慾望,以此迴圈,滿足慾望又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由此總會滿足不了慾望,因為滿足不了慾望,人會痛苦。

然而,即使沒有產生慾望,人也會在空虛與無聊之間搖擺,這也是痛苦的一種,所以痛苦是永恆的,快樂只是滿足慾望的乙個片刻。

悲觀主義給我們帶來的人生安慰就是讓我們把這個世界看成是乙個很差的地方,從而我們就不會對這世界產生很多的期待。我們對這個世界期待小了,產生的壓力也就小了,痛苦也就減少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能見到悲觀主義的影子:當你在安慰不如意的朋友「生活就是這樣,不要追求太多把自己搞得很累,活的自在點」時,你也就是叔本華的代言人了。

12樓:張小豪

他曾說過我們應把手頭上的財富視為能夠抵禦眾多可能發生的不幸和災禍的城牆

奮鬥也只是讓你在以後的漫漫人生路中不快樂的時間變少一些如果你唯讀到了他的悲觀

那麼你更應該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13樓:

「人生的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少有人走的路》

這句話和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著十分相似的看法。

有段時間,我過的極其消沉。讀了他的書,讀懂乙個道理「生活本來就是不快樂的,所做的努力就是為了能夠快樂」。

我努力尋找那些快樂,而不是努力的生活。

14樓:草根崛起

叔本華的哲學雖被定性成悲觀的,但其實不是。人想獲取幸福,首先得認識到並且承認人生是痛苦的。這樣你的內心才會歸於平靜,而不是憤怒、抵抗。

15樓:星空物語

「既然人都會死,那奮鬥就沒有意義了,不如及時行樂」是種思想,但還是要有目標的去活,去讓自己人生變得精彩啊。就算打場遊戲,你也會盡量打好,何況人生?真要四大皆空,不如當和尚。

16樓:布丁熊

對於叔本華的悲觀理論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他的:人生本質上是痛苦的。由意志產生意欲,由意欲產生動機,由動機產生活動。

面對現實生活的困苦,人的生存意志的本能讓人感覺到了痛苦,為了擺脫這種境況,人就會不斷的進行努力,然而當自己最終取得所欲求之物時,也就是得到了所謂的幸福時,卻被無聊和倦怠籠罩,那時,自身的生存問題都是一種負擔,人重新陷入了一輪痛苦中。所以人生如鐘擺,總是在痛苦和無聊中來回擺動。在叔本華看來,人生實際上就是一場悲劇,只是在細節上才有喜劇的性質。

其實,這其中也蘊含著乙個積極的意義,痛苦是人生的積極元素。就是人為了從痛苦中出來就會想辦法擺脫,從而是有積極意義的。

17樓:

隨便講一點因為恰好看到相關的內容。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其實源於理性主義對個人意志的壓迫…是的,叔本華是乙個正而八經的「理性主義者」,而且比被他糾著痛罵的黑格爾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有力的乙個證明就是我們的傲嬌男本華弟弟為了和真理同一竟然把自己給搞沒了(遁入虛無)…

所以說叔其實是乙個過渡性的人物,卡在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唯意志論)的中間…

尼采多多少少算繼承了由他開啟的唯意志論,但走的裡路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都披著「非理性主義」的外衣,然而叔本華其實是用理性主義的思路對非理性的意志作了形而上的"理性"解釋,然而由於意志本來就是非理性的所以叔就覺得意志這東西還是不要更好,事實上這種內含的矛盾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叔必然會走向意志的虛無主義的結果…

而這恰恰是尼采所反對的,因為尼采恰恰是個徹頭徹尾的意志論者,他把意志本身作為一以貫之的具有形而上意義的原則扶持起來構成尼采思想的核心…並稱之為「權力意志」…

而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康德的倫理學走的竟然也是尼采的這一路子…對康德開始重新路轉粉了

18樓:方芳

1人非常容易得到痛苦。如身體不好。想追求成功卻失敗。

2追求成功風險巨大,不僅容易被別人傷害,而且沒成功又是巨大的失落痛苦。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暫時的快樂。

3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首先要避免痛苦。安全第一。

4人生來注定了八分之八十。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快樂。這是最安全感的。

5不要自責,你已經夠好。這個世界沒有上帝的。

19樓:Steven Yang

「深刻的哲學必然滲透著常人所認為的悲觀意味 ....... 常人只是一廂情味的出於個人喜好而主觀的粉飾,生活及其目的。」

本人認為,叔本華所倡導的哲學,所謂的悲觀是對外的(外部世界),而對內的卻是樂觀(人的自身)。這個世界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你永遠不要嘗試從外界(非自身的物質世界)去需求自己所想要的幸福,因為它(幸福)只存在於人的本身。

我覺得樓主要明白自己為何而奮鬥,這世界上沒有規定你必須要奮鬥,也沒有規定奮鬥後就會有幸福快樂。如果明白了這點,你早已經就在享樂了。

Steven Yang

2023年1月20日於知乎

如何理解 叔本華的 「哲學的起點是死亡」?

已重置 拋棄求生的慾望順著自己的知性 這不是叔本華個人的 觀念 而是接觸哲學的前提就如康德也將人分為生物界和智慧型界 智慧型界的人才能接觸到哲學而為了苟且迎合世間表象的生物界的人並不能接觸到 哲學 妖先生 羅哥 尼科迪姆是乙個教授,乙個很有學問的人,乙個猶太教的法律專家,乙個耶路撒冷大教堂的理事。有...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適用當下時代麼?

眾生閱我三分之一 他的哲學適用於任一乙個沒有實現理想主義社會的時代。關鍵的問題在於,應該怎麼接觸叔本華的思想,怎麼學習他的思想,以及怎麼根據當前的時代條件揚棄叔本華的思想 willsun 當然適用,事實上能在史上留名的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必然是符合這一要求的,區別只在於受眾的多少而已,但至於適不適合於...

叔本華的哲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chandler 痛苦是真實存在的,所謂歡樂不過是空中樓閣,人生所要做的不是去追求歡樂,因為歡樂之後帶來的必然是痛苦,追求歡樂那都是假象,比如年輕人通常都喜歡尋歡作樂,但快樂之後又會覺得悵然若失,內心空虛,只有等到年老之時才會發現一切都是虛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痛苦,如果能做到避免痛苦那人生就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