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什麼,有何影響?

時間 2021-05-05 17:49:54

1樓:乙個人的燈火通明

他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的侷限性叔本華有著人生虛無主義,晦暗宿命論傾向。他認為宇宙是乙個以求生意志為執行法則的場所,世界是乙個互相廝殺的場所,各個個體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欲求不斷擠壓別人的生存空間,直至同歸於盡。求生的意志本來就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一物的存在與另一物的存在如同食物鏈一樣重要,任何一環的缺失都會導致生態的失衡。在人類社會也是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帶來的發展才是社會進步的不竭源泉。大凡人世輪迴乃是自然規律,把人生看作一切毫無價值的不知所終的夢幻是偏激的。

人生短暫只是相對的,個體的存在及其積極意義是絕對的,在個體的生命的長河中有無數的時間中點,每個時間中點相對於個體來說是相對靜止的,在每個時間中點所進行的事情是對個體有著毋庸置疑的積極意義的。叔本華生活在由片面導向的經驗世界中,得出悲觀主義哲學的晦暗宿命論,把人生看作一場悲劇。綜觀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其核心在於揭示求生的慾望是世界的本質,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和人生的各種現象都是這種求生慾望也即意志衝動和努力的表現。

叔本華對求生慾望的這種高度肯定,目的在於喚醒在理性主義重壓下沉寂多年的生命意志,喚醒人的自我意識。

2樓:姬梵思

兩個字:意欲。

德語原詞 Wille ,m. (-ns,-n).意志,意願「意欲是這個世界的本源,它超越於時間、空間和因果律以外,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目的;它盲目、不顧一切地爭取客體化。

我們這個存在於時間、空間、遵循著因果律的複雜多樣的現象世界就是意欲的產物和表現,是意欲在時、空中的客體化。由於意欲在客體化的過程中遵循著個體化原理,亦即存在於現象世界中的具體、單個組成部分的意欲各自為戰,為生存、發展而努力;在現象界中,這也表現在低一級的形態向著高一級的形態的爭取、鬥爭之中,所以,意欲客體化的過程是一場永恆的、無目的的鬥爭和發展;它與痛苦和災難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摘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型》韋啟昌譯

至於影響,叔本華描述的與佛家倡導的類似: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3樓:chbsss

虛假的個體化,我們只是意志創造出來的為了意志自我完成,自我追求的個體,這個世界是意志的外化,我們能做的,只有在否定意志的過程中獲得暫時的寧靜。

4樓:Troben

我對於他的哲學思維的理解就是人就是人人不同於世界並且生活中有許多用道理無法解釋得清的東西叫做思維

5樓:

這個問題,勾起我一些回憶,曾經一段非常不如意的時候。

22歲秋,突然之間對人生起了困惑,陷入一種很惶恐的迷失——不是害怕死亡、疾病,就是渴望知道人生真相而不可。最初的那一刻,看到黃葉飄落,車子駛過,而我被瞬間降臨的疑問、茫然震的彷彿靈魂出竅一樣,到今天都能感受到那種無助。

之後幾年,生活非常不順利,現實露出了猙獰的一面,一直在感受同類知面不知心的自私自利的踩踏,而且這些都是罩著社會倫理關係的面具出現。

一切,使得那時的我更加痛苦不堪。不知什麼機緣,轉向了叔本華,希望尋求解脫。叔本華那本《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啃了很長時間,不過才啃了五分之一不到的樣子。

讀的那麼艱難,那麼用心,卻沒有收穫,沒有解惑,反而更加困惑。(在此,由衷建議德語不好不能讀原著者,不要在外國哲學上下深功夫!)持續的痛苦,伴隨著麻木,就是那時候我很長一段時間的狀態。

這種狀態,導致了判斷力下降,以及一步一步穩定下行的人生——以功利觀點看。

那麼,後來我是怎麼好的呢?

是被現實折磨的夠嗆以後,我自癒了。人不再困惑,反而尋求改善,這種意志是如此強大,大到輕鬆將困惑排擠出思維。自癒之後,我看待世界,沒有什麼困惑,只能感受到現實冷暖(我並沒有變得非常庸俗市儈惟利是圖)。

這個過程中,是叔本華的另乙個小冊子,《人生的智慧型》,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書中,叔本華提出的人生要素的重要性排名:身體〉財富〉名譽,深深的影響和啟發了我。

之後,就是活在真實的生活中了,沒有困惑,只有:恐懼、擔憂、狂喜、焦慮、希望、絕望……這之中,焦慮和絕望有幾次突破了我承受的閾值,沒有辦法,繼續求教於先賢。

然後,就是現在的我了,尋到了一生的皈依——莫逆於心的莊周先生。

如果再要加一點與時俱進的意思,就是我愛莊周,我也推崇愛因斯坦等學術大師。

6樓:人間四月天

叔本華的主要思想是關於人的自我認識以及人對人生的認識。如何客觀地看待自我,人生,以及人生中各種事情的處理,如何避免痛苦,給世人指導人生有極大的幫助。大師之作,不可不讀。

7樓:

叔本華基本上接受了康德把世界劃為現象世界和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的分法,。

通俗的來說,就像我們要認識一把錘子,途徑無非兩種(粗糙得來講),一種是把錘子作為客體進行分析,把它的顏色、質地等屬性分條縷析的整理成乙個個互相競爭的系統和假說,這屬於現象世界;或者就是通過使用這個錘子與這個錘子達成同一來獲得對錘子的認識,而這就是叔本華試圖闡釋自在之物所採用的辦法。

於是在人的活動中他認為自己揭示出了那個與自在之物同一的本質,即:意志(另譯作意欲)。就像通過使用錘子我們獲得了對錘子的理解,我們對意志的理解也是通過我們的現實活動與意志的同一所獲得的。

而在揭示出了意志之後,叔本華就開始編故事了...先是進行模擬把世界的本質都當成是意志,然後又借用柏拉圖的理念論把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和現象世界聯絡起來,最後再經由印度哲學的潤色就開始從自己的形而上地基上大談自己的感悟和三觀...並提倡一種神秘主義的直覺體驗...

最後,叔本華告訴了我們學好柏拉圖很重要==#

8樓:梁文容

叔本華說了很多有里的話:比如,真理一旦被確立,就不會被謬誤佔據。就像你學1+1=2那樣,現在有人告訴你不等於2,你信嘛,真理,世界的本質,這些東西,只要你一旦真正意會到,就不會在問或者再爭辯什麼,所有的爭辯都是建立在某個前提上的,而叔本華的東西,打個比方,比如說我現在活著,這是要正爭辯的東西嗎,有人看不懂本質,才會質疑

9樓:Alexsandra

簡而概之,叔本華的思想中心是他的意志哲學(對當前內心狀態的表達):意志是主觀生活的實質,存在不斷自我超越和靈魂的永不滿足。但同時,因為這是乙個永恆的不滿足狀態,對乙個終極目的的執著和對這個目的的拒絕存在在同乙個世界觀裡。

於是,這是乙個為目的意志所推動但又被剝奪了目的的世界。

我們可以從叔本華思想的根本性上去考慮。這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目的和意識惶恐不安的探索。

對叔本華而言,生命並沒有終極目的,由於本身的意志,是不應存在的東西。但是,「存在」也不存在。最終這些東西必將陷於我價值和無意義的境地。

他悲觀主義的存在其實跟禪宗有一派相同。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引用他在闡述他整體思想體系用到的一句話:pleasure is only the negation of pain, and that pain is the positive element in life.

快樂僅僅只是痛苦的消極面,然而痛苦是生命的積極面。

叔本華的思想,如果只是粗淺的看幾本書,基本上理解都是片面的。因為作為乙個思想家,他的思想也是存在進步和超越的。在加上叔本華本身追求單純,他所寫作的內容本身就是超越學說內容的,邏輯詮釋於他而言也是沒有必要的。

了解核心思想,其實接下來他所有的哲學體系都可以非常簡單直觀的排列了。

不要信乙個哲學家的全部。

10樓:圖靈Don

叔本華對我最大的影響是,生命中的幸福時刻就像一大片草原中的幾朵小花,大多數人為著這幾朵小花而活。透過他,讓我看到這片草原,為這片真實的草原而活。

都說他的哲學是悲觀主義哲學。其實,只是世人太樂觀,他更客觀而已。

11樓:鐘詩婷

叔本華認為世界是意志和表象,他承受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思想,認為經驗世界是現象界,為人類理性所制約。然而,他認為在我內心深處的意識中,我面對我的真實的基本的自我;我意識到活動,我就認識了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意志,那是初始的、無時間性和空間性、無因而成的活動,它在我心中表現為衝動、本能、奮進、渴望和要求。

我還知道我自己為現象、為自然中的一部分;我想象我自己為一廣袤的有機體。我從兩方面認識我自己,即為意志和肉體,意志是我真實的自我,肉體是意志的表現。同時,叔本華對自然和人類中的意志及惻隱之心的倫理學都有非常精彩的闡述。

例如,他說,人是性惡的動物,指出同情或惻隱之心是道德的基礎或標準等等。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適用當下時代麼?

眾生閱我三分之一 他的哲學適用於任一乙個沒有實現理想主義社會的時代。關鍵的問題在於,應該怎麼接觸叔本華的思想,怎麼學習他的思想,以及怎麼根據當前的時代條件揚棄叔本華的思想 willsun 當然適用,事實上能在史上留名的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必然是符合這一要求的,區別只在於受眾的多少而已,但至於適不適合於...

老子哲學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龍江秋月 老子所說的 道 並不是虛無的本體,也不是 視之不見 的精神,而應當理解為存在於宇宙之間的陰陽之氣。同時,天有天氣的陰晴變化,地有地氣的寒暖變化,人有人氣的一呼一吸的強弱變化,從而維持著 天 地 人 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老子從 易經 中吸取合理的因素,創造出 道 來。老子認為,一切應當順應自...

你知道的最危險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劉獄 如果用哲學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搞清楚 你所說的 危險 指的是什麼?危險 這個概念明顯包含著價值判斷,就是 導向壞或者惡的東西 那麼,什麼是它所導向的壞或惡呢?如果說一種哲學思想會將人們導向壞的或惡的行為或生活,那就要搞清楚,什麼是好的行為或生活?而這個問題,恰恰是哲學的核心問題。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