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叔本華有關書不要讀那麼多的觀點?

時間 2021-05-12 06:04:18

1樓:你不要跨過那條江

叔本華有知識痛苦論之說,其實和他的悲歡哲學一脈相承,但其本人確實博學多才之輩,因此我認為他的知識痛苦論是指向人生,而不是只是本體。他認為,「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造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的黑板一樣。

」此意是指,讀書而不加思考就會使得到的知識變成簡單累加,就像一塊面積不變的黑板不停的在上面塗畫一樣,但他並不是反對讀書,而是提倡深度思考的讀書,運用思考,對這塊「黑板」上的知識進行篩選、加工、昇華,最終內化為人自己的東西。

2樓:

哈哈,這老頭說的是學而不思則罔,並不是說不要讀書,而是說在座的各位沒有辯證認知的水平。

狂,狂到沒邊。

不過這老頭狂了一輩子也是個真漢子,硬氣,不服軟,誰說話都不好使,因為你們崇拜的黑格爾說的話我都不看在眼裡,純屬胡言亂語,狗屁不通。

此種自信與魄力唯有後世馬克思可以撼動,狂上加狂,無法無天,唯物為真。

德意志不愧是羅馬帝國的後裔,個頂個的狂。

狂到發瘋也有,比如尼采→太陽都不放在眼裡,而是放在褲襠裡。

哈哈哈,德意志應該改名叫狂意志,全世界就數他最狂。

3樓:

第一,要讀懂叔本華的思想一定要廣泛的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和知識,因為如果你了解叔本華的經歷你就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對各種各樣的學問,如物理、文學等廣泛狩獵了。他的哲學思想源自他廣泛涉獵下的必然。所以叔本華反對的絕對不是不要廣泛閱讀獲取各方面知識這一觀點。

那叔本華反對的是什麼呢?他反對的第乙個是濫讀,即沒有選擇的盲目閱讀。其實閱讀最重要的是在閱讀前要有某種目的性,也就是你希望自己了解什麼東西,然後你去找那個領域方面的牛人書籍來看。

但很多人閱讀都是盲目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亂讀,於是往往就是接受了很多平庸之人寫的平庸作品,其次如果你不知道要什麼,那麼你讀書就會很難全心全意愉快的投入其中。

有太多的人讀書只不過是為了一是裝逼說自己讀了多少多少書,二還是為了裝逼能讓自己可以在恰當時候引經據典。(初高中教育遺毒不淺啊)要知道讀書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件你以前不了解或者是感覺到但卻說不出來,這時作者把它清晰無誤點出來了那瞬間的快感啊。然後不斷地讀書你就會發現這世界方方面面都存在著聯絡,是如此和諧一致和完滿,然後你整個思維模型就顯現和成型了,然後你又會發現還有其他好多你不懂的地方和內容,也就是缺失的拼圖,然後你就很想把它們找出來拼上。

所以讀書完全是孩子的本能,這才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第二個是叔本華認為讀書前要先在現實社會中取材,也就是要感受生活先。你必須要先經歷生活,經歷酸甜苦辣,也就是你最終炒菜前要先放好配料才會變香。不要一下放一堆書在孩子面前,不要一下希望他讀這麼多,為什麼?

沒用!因為孩子閱歷太少,他根本就讀不懂書中的想法,不知你有沒有試過隔了五到十年後再重新閱讀一部以前讀過的著作然後發現像完全變了一本書一樣讓你愛不釋手,這就是閱歷使你加深了對書中知識的理解。

真正有意義洞見深刻的書籍各個學科可能只有兩三本而已,要知道可稱得上真正天才的人物歷史是非常非常少的,與其濫讀,不如找幾個歷史上著名的,風格自己喜歡的,內容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深讀,對於特別感興趣的大師,要讀完他全部的作品,然後去理解他怎麼思考,叔本華值得全部著作仔細一讀。

4樓:雨含含

我倒是很贊同他的觀點~

(雖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的懶惰找到合理的藉口。。)其一質量不佳的書必然會腐蝕我們的思維

其二對於看到的知識如果不能真正發自內心認同、內化,那就無法遷移、運用那就等於依舊不是自己的

所以能從書中獲取多少終究還是取決於自己本身擁有多少~

5樓:文三曉

怎麼來理解叔本華的話?我做乙個比喻來告訴你。

在你的人生中你需要過許多條河(你可以自行理解什麼是河),過河的時候,你會想我是趟過去?游過去?做艘小船擺渡過去?

甚至我搭建一座橋過去?對不對,這個時候你是有創造力的!如果你搭建了一座橋的話,你會被後面很多人記住,你是乙個搭橋人!

走過你的橋的人無不受惠於你。但是當你在思考該如何過河的時候,突然發現不遠處有座前人搭的橋,你會欣然前往走過去對不對!有了這次經歷之後,今後過河,你總是試圖找這樣一條橋,然後方便過去。

於是這便成為一種習慣。如果你只是為了過河,只是看看路邊的風景這都沒問題,但是有個叫叔本華的人出來說了,你為什麼不給大家造一座橋?你會感覺這橋不是我能建的,我早已習慣走別人搭的橋了。

可是,在我們人生旅途中總有一些河是沒有橋的,我們到達時候習慣於到處尋找那條似乎該出現的橋,可惜一直找不到,我們總是僥倖的希望找到,從不去想應該由我自己去搭建一座橋。這個世界遇到河到處找橋的人非常多,但是有勇氣給大家搭建一座橋的人很少很少,這搭橋人我們通常稱之為思想家。

有人問中國為何缺少這樣的搭橋人?因為我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一直被人教會如何找到橋如何過橋,而建造橋卻被認為少數權威才能做的事情。

當然在中國也有人善於造橋,只不過這些橋都建立在空地上,人們只是從它旁邊經過,根本無需走上它,因為這些橋根本不是為過河搭建的。在中國,我們搭建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無用之橋,卻在遇到河的時候不是找祖輩先賢留下來的古橋就是找西邊河上現代化大橋。

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問題需要人類來解決,但是那些所謂學者卻忙著在小房間裡造無用之橋呢!

6樓:Mini Croft

這個問題可以模擬一下:

就像學霸跟學渣說:「習題不要做得太多,要有自己的解題方法」。

對於天才和學霸來說,上述說法或許是對的;對於學渣來說,欣然接受這種「不要太多」的說法,就是自欺欺人了。

不客氣地講,大多數人包括本答主在內,都是學渣或準學渣一類,遠遠未到讀書太多的程度。該題海就題海,該讀書就讀書。

不理解?再模擬乙個:

大富豪發表人生感言:」錢不用掙得太多,重要的是為人類留下精神財富」。--- 聽起來高大上?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掙扎在養家餬口和中產打拼階段,就像常說的「吃碗麵都在糾結要不要臥個蛋」。遇此,先別喝心靈雞湯,趕緊收拾碗筷掙錢去!

喬達摩·悉達多是應有盡有之後徹悟成佛的,李叔同是見了世面才成為弘一的,尼采是少年得志方才服膺叔本華的,弗利爾是做了機車大王才收集奉獻文物的... 通俗點講,到了這個層面你方能真正參透,沒到那個層面,貌似參透,實則入魔。換句話說,不要「場景誤入」。

結論:你的腦子還不是所謂的跑馬場,被別人踐踏了。而是讓智者先犁幾遍地,看能不能播種思想的種子,長得出莊稼。

這個結論對絕大多數人是有效的,天才、大神另論。

7樓:嘆息的黃金太陽

泛讀和精讀要平衡,至於平衡也就是只看讀各個體系的經典作品就行了,這樣可以形成廣闊的視野,更能夠通過對比,汲取自己所認同所思辨後的觀點

8樓:付恒

適度吧。保持適當的比例。

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讀得太多,會喪失思考能力。

讀得太少,會浪費很多時間思考別人已經想過的問題。

讀書和思考,實際上有四種情況:多多、少多、多少、少少。

個人覺得,最好的情況,恐怕還是「多多」,就算年輕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9樓:

叔本華說長時間的持續大量閱讀對於我們自己的思維是有害的。因為沒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的東西就不能消化吸收。而且讀的時候相當於別人替我們思考,一直讀而不思考,那自己的思維能力肯定退化。

我們身邊都有些人從來不看書,但是卻很聰明,腦子轉的快,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們經常觀察周圍事物,發現問題,並思考問題,經常動腦子。大腦是越用越靈活,如果只看書而不去思考,那麼大腦思維能力會下降,就會變成書呆子。如果一直閱讀而不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那麼你就失去了從實踐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的機會。

有人說過,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中獲取經驗就是叔本華所說的『自然的教育』。所以,叔本華的意圖是告訴我們不能光讀書不思考;不能只從書本中學習,更要用自己的直觀認識去從真實的世界中學習。

10樓:

讀書時要注意跳出來思考,最怕的就是被作者帶著思路走。長時間看某人書確實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但是如果你能認識到別人書中給你思維、知識帶來的好處,那麼你閱讀就是有利的,如果沒有好處反而改變了自己的思維,那麼還是換本書或者改進閱讀方式吧。

多看書,總歸是好的。但是哲學書還是別看太多吧。

11樓:孫文

魯迅的一篇雜文提到過。

首先反駁某些觀點。魯迅說:有些人每天說『跑馬』,其實ta也『被』叔本華『跑馬』。(大意)

其次,閱讀之過程本來屬於另一半創作,也涉及到思考。許多文學哲學家都提倡多讀少寫。

故此,只需保持適當的讀寫比例即可,讀書時,讓自己的思想與作者交鋒。

12樓:

當你習慣了思考人生(像那些哲學家一樣經常思考並且思考量很大)思想水平到一定的高度以後,一般的書你就會看不進去了你就會明白他表述的那種境界

13樓:執光前行

我覺得理解這句話需要注意兩點:一,叔本華本人讀了「很多」書,然後才說了那句話;二,叔本華話裡的「多」,其指代的數量恐怕遠遠不是今天資訊化時代的人們自以為可以引以為傲的一兩百本……

14樓:

大家其實在心中都有乙個所謂對錯的標準,這些取決於大家先前所獲取的經驗和知識立場,之所以有這句話「不能讀太多叔本華的的書,不然會產生厭世情緒」因為大家本身就站在乙個所謂「厭世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樂觀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立場上。正因為你無法像叔本華一樣去思考,或者說以乙個批判者的角度去看待叔本華。因為大家都沒有乙個自我反思的能力,太在意自我,總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對的,站在人類的角度上就宣稱人類的偉大,其實當你把自己的思考主體換成另乙個主體在看人類,其實世界上又有什麼是非對錯,尊卑貴賤,正所謂一切都是平等自然的,存在即是存在。

15樓:

要讀多少書才能形成叔本華所說的跑馬場?自己實在無法和哲學家拼讀書的廣度和深度。。。套用知乎名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16樓:

閱讀是乙個輔助作用,是幫助你建立你對這個世界認知體系的。而這個體系建立的關鍵還是自己的生命體驗。就比如說,有人用了各種美好的修辭描述了海鮮如何美味。

你讀的時候也深深感受到那種美味,於是你覺得世界上海鮮就是美味的,但實際情況可能是,你海鮮過敏。你自己體驗過後,才會明白海鮮很好,但不適合你。

如何看待「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這句話?

石沐沐 首先,得明確 有什麼用 到底是指什麼用。很多說出這句話的人,想表達的意思是 讀書再多也賺不到什麼錢,無法生存。也就是說讀書的作用等於賺錢。最明顯的說法就是 讀再多書還是給沒有學歷的人打工 讀再多書也比不過白手起家的創業者 讀再多書賺的錢依舊比別人少。卻忽視了這是個例現象。那麼在這種語言的基調...

為什麼知乎上有那麼多 如何看待 ?

浮木 很正常,也沒什麼不好。知乎這兩年多了很多接地氣的問題,提公升了小透明參與度,也提公升了整個社群的熱度,不再是多數人圍觀,少數人表演,滿足了求知慾,也滿足了表達欲,知乎本身也在做大。有的人卻對這種現狀痛心疾首。認為知乎變味了,墮落了。其實是他們的思維有問題。小眾就是好,大眾就是不好。專業領域就是...

為什麼那麼多巨頭都想乾掉SIM卡,如何看待 iSIM 技術?

小柒眾 科技在發展,尤其是硬體晶元日新月異的推出新產品,以適應市場和需要,創造更大的利益。SIM卡只要是符合工業標準,再小也可以。ARM的這個技術,我認為是作為一種增值業務放入到自己的晶元中,這樣對輸出自己的晶元能夠對市場及相關產業鏈的控制力能更強一些。虛擬卡底層的通訊也還是由三大運營商支撐的,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