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用意不用力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31 14:50:55

1樓:黑瞳之狼

說乙個通俗易懂的比喻

你認認真真看著(精神高度集中)書,突然乙隻蟲子對著你的眼睛就撞過來,正常人的反應是什麼?是心裡一驚,立刻拍巴掌想打死這只蟲

這個過程裡面,你沒有有意識的瞄準,也沒有有意識的思考用多少力,可以說甚至因為驚嚇,把所有力量都用出來了,但是神奇的是用的非常準確,兩隻手剛好能拍在一起,而且甚至能打到那只蟲,但是你根本就沒有想過是不是能打到或者打不到,甚至整個過程完成了你才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其實類似的,有時候有人突然冒出來嚇人,有些人的反應就是一巴掌打過去,那一掌就是用意不用力

可以說就是不刻意用力,把各種技術練成一種本能反應

2樓:

字面意思,做動作不要用肌肉,要通過意識來達到相同的效果,吳氏太極拳「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就是這個原理。全憑心意用功夫

3樓:武當林資衝

太極拳,潛意識裡,神動,牽其筋骨,再發至末梢,從手眼身法步來講,節節貫穿,太極拳的基本功很重要,學會腰跨的轉換,步子的前進,左顧右盼的身法!太極中定,中挺勁的由來!

4樓:漫思茶

不用蠻力和頂牛力。練太極,你要記住。全身放鬆,「一動無有不動」。

一動是什麼,你要知道!一般說任何動作都是由腰來帶動。腰---就是人的中樞。

你可知道,小孩玩的搖郎鼓嗎?中心有乙個棒,是面有個鼓,鼓的兩旁各有繩的繩頭。繩頭怎樣才能打鼓?

中心的棒,也就代表人的中樞紐帶。漸漸去了解

5樓:

很多朋友回答了,都回答的挺好。

在語言上,其實很難切入進去,不說意識,就是筋骨也比較難以體會。

練到了容易理解,有老師也容易明白。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根據時機,給學生以刺激,或許是某句話,或許是某個動作,而這些都有特定的場景,不具有普遍適應性。

勉為其難,提供下個人的思路

傳武講根節、中節、稍節。其實就是乙個運動起止點的問題。

一般人發力,大多習慣用四肢,很少用軀幹。而四肢都習慣用大臂和大腿。所以,有運動習慣的人,大腿和大臂都會很壯。

「意識」在很多時候,就是乙個注意力分配的問題。人一旦動起來了,那些平常用得多的身體部位和肌肉,就會搶節拍發力,整體的協調會變得很差。

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力,需要乙個更為合理的發力次序:把四肢往驅幹上收,然後用肩去驅動胳膊,用胯去驅動腿。

這個時候,需要把原來有力的部分放鬆掉,給那些平時不會動的地方灌注更多的「意識」。其實只要練拳時,符合拳的運動軌跡,原來那些地方還是很難不帶「意識」的。所以,矯枉必須過正,這是個策略的問題。

以上,個人功淺藝薄,高手輕拍。

6樓:御點探花

太極拳修煉講究以身行氣,以氣運身,內外合一,形氣相含。身形招式是以氣摧動的,氣為意領,意到則形到。所謂不用力是指不用後天蠻力僵力,否則氣阻不暢,當然不用力不是絕對的。

7樓:「已登出」

簡單說就是強調技巧在這門技術中的作用。當然了,並不是說力量不重要,任何擊技都是建立在力量並不明顯劣於同級別對手的基礎上的,要真是力量差的太遠,又不讓抄傢伙的話,什麼意、技巧、境界在同級別對手面前都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兒

8樓:三十二重奏

我感覺傳武最麻煩的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方面是根本無法將那種境界描繪出來,另一方面就是千人千面,很多東西都會有多重解釋。比如用意不用力。

我認為的是人體存在慣性,大肌群更有力量以及人體的意識不能完全的發揮軀體的力量。

首先是慣性。我們再進行揮拳的時候,手會握成拳,然後因為手的用力,小臂會收縮肌肉,之後是大臂,這就是慣性,你這樣揮拳,幾乎用都是手臂的力量在揮拳。

而所謂用意不用力,手上還是要有東西的,但是手臂沒有,這個時候就想一把槍一樣,手是槍頭,手臂時槍桿,用腰胯和背的力量把拳頭送出去。最典型的就是形意的橫拳,感覺就很明顯。大肌群的力量在同等條件下是肯定大於小肌群的力量的。

再有就是意識問題。科學研究認為人體是無法完全發揮自身肌肉的力量的,健身理論也是這樣認為的,每次鍛鍊所提公升的不僅是肌肉的力量,也提高了神經對肌肉的調動。但是這種情況是被動的,通關更大的負擔,被迫肌肉提高閾值,而用意不用力則是提高閾值來提高力量。

我目前所理解的基本就是這三個方面,其他的以後可能會有所得。

9樓:梅迪

贊同舊店西嶺的觀點。

我描述下現階段體會到的發力中的「用意不用力」。當練習到一定階段會用「丹田」後,可以在鬆弛狀態下用小肌肉群保持身架,發力擺脫使用區域性肌肉習慣,而是更多使用中、下丹田壓縮或擴張來帶動更多的肌肉群參與發力。效果與質量數倍於我們稱之為「死力」的區域性肌肉

打擊時胸部肌肉群多呈鬆弛狀態

根據捧捋擠按幾種不同的發力運動方式,牽扯到不同的肌肉群,而核心在於鬆弛和運用丹田壓縮擴張。

內家拳裡有很多試力練習,比如我們初期玩的比較多的是乙個人固定身架,另乙個人用身型帶動手臂,做捧捋擠按幾種運動變化。如果受力方感覺明顯抗力或者可以扛得住便是失敗,而做對時受力方會覺得無從抵抗而被牽引,施力方也十分輕鬆。

10樓:意齋

給初學者一味強調,只會使習練者更迷茫。對初學者而言,意是很抽象的,即入門者對「意」的所指與初學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因此,乙個好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層次引導學生次第來到自己到發現的「場域」,而不是扯一大推名詞概念。任何脫離當下次第的指導,就是耍流氓。

凡事,摸門道為第一要緊。

11樓:舊店西嶺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拿外中國人學用筷子來說明。

老外初學用筷子,即便很用力也夾不起菜來,甚至越是用大力越是結果相反,這個時候他的注意力在筷子上。等他學會了熟練之後,可以像我們一樣可以輕鬆的不費力的夾起菜來,這個時候他的注意力在菜上。熟練之後的狀態,就是用意不用力,想夾什麼菜就夾什麼菜,而不是想著怎麼用筷子。

可以說用意不用力,是熟練掌握某種技術、技巧之後的隨心所欲的一種狀態。因此,這是一種高階階段的體現。對於初學者來說,強調用意不用力反而起到了拔苗助長的作用。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這種「用意不用力」。比如說寫字、比如說鏟土等等等等。

最早提出「用意不用力」的是楊澄甫。在此之前僅有李亦畲提出類似的概念,其《五字訣》上寫道「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那麼在楊露禪時代,沒有這個說法,又是怎麼練出太極拳的?

拳者,練即為師。對於初學者,練就是了,別提什麼用意不用力。等練到了,自然就明白了。

用意不用力,同樣適用於現代格鬥,比如拳擊散打等等。初學,技術動作不標準,注意力還在動作上,而一旦對抗,注意力一分散,動作就會變形。熟練之後,可以不加思索的打出標準的技術動作,這時候對抗,注意力是在對方身上,根據長期對抗練出的經驗,能隨著對方的神態、動作等做出相應的正確的反應,並打出標準的技術動作。

這就是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不是不用力,而是不刻意的用力。想打哪兒就打哪兒,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不假思索的就能做出正確的技術動作,意到力就到。

拳者,練即為師。這句話並非否定前人的理論貢獻。而是說練拳,還是要下一些笨功夫的,沒有捷徑可走。

拳畢竟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更不是嘴上說出來的。腦子再明白,不去花工夫練,永遠也出不了功夫。前人的理論貢獻在於,能讓後來人少走彎路。

但告訴了正確的路,不去走那就永遠到不了目的地。即使是正確的路,走路的過程還是笨功夫。

12樓:

通過大量的練習,把優秀的發力習慣讓身體記住,當需要使用到發力的時候,不用刻意思考就自然做出你想要做的動作。這個方式通用所有運動,不僅僅是搏擊,更不僅僅是太極。

13樓:羅鏡民

年輕人可以看看龍珠z,自在極意,這個用意其實還是用了力,但是應該理解為,大腦驅使意識,意識自動連線身體,身體自然反應發力。(靠訓練,像拳擊比賽一氣呵成的直拳有點像,這個意在出去瞬間就已經收回,所以出拳快,也能收拳)不是不用力!如果是訓練狀態,那就真是放鬆到最小用力,來鍛鍊控制力和反應了。

14樓:

恩……輕點……

比如說吧,你要閃避別人的拳頭,你肯定要發力向外是吧,不會發力貼上去槓吧。

但是又不能丟了,所以意思就是,要輕輕的貼上去。不能用力頂別人,但手和身子也不能離太開,甚至像詠春,手都是貼著的。

就是說你要有貼上去的意思,但是別因為你貼了別人的手,就開始用力去推啊去頂啊去抓啊去帶啊,你就只是貼上去,啥都不做,這樣當別人做了什麼的時候,你才能知道並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且反應速度很快(因為貼在一塊)。

明白吧,連著,但別影響到別人,因為還不是時候,別人還沒露出破綻,但你不能斷開,斷開到有破綻的時候,你手速又沒那麼快……

比如拳擊這些的,你是黏不了的了,人家背闊肌都很發達,回抽的力度很大。

15樓:執行機械人

太極不用力就胡扯,誰說太極不用力的?

太極用的是間接力。

所有的武術門派類別用力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力,另一種是間接力。

散打,拳擊,搏擊,等等這一類的硬碰硬的武術專案用的是直接力。

集中全身力量於一點作用於對方身上。

好處是立馬見效,壞處容易傷人和自傷。

你一拳把對方打住醫院了,這對你有啥好處?

既然想打人,為啥不用菜刀呢!

太極用的是間接力。

太極的間接力有好幾種,只說其中兩種。

與人對抗中的借力。

借力使力不費力。以對方的力為基準點,攻其相反的方向。使他自行破力。

舉個例子,避開對方的來力,不要與他正面硬碰硬。

平時練習中的揮圓之力。

太極的出拳方式是一種類似於橢圓形的方式(區別散打中的直來直去的出拳方式)

太極在我眼裡是一種思想哲學,是一門動作藝術。它可以將乙個人身體的協調性發揮到極致同時又不傷自身。

16樓:福州禪武

太極拳中的用意不用力是,我個人覺得有三種意圖,

一是指經絡之氣的執行,更加適合太極拳練習形式,

二是能調動更多肌纖維參於,

三是肌肉鬆弛:肌肉不具備完全彈性,而有明顯的時間效應,其時間愈長,力值就愈下降,肌肉的這種特性稱為鬆弛。

從現代體育學分析乙個人的力量大小有四個因素;

①肌肉生理橫斷面積、

②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

③槓桿(骨)的效率、

④肌纖維的組成。

①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內生理橫斷面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質量增加,肌肉毛細胞管網增多,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無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

②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包括.

Ⅰ、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

Ⅱ、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援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係,對抗肌放鬆能力是影響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槓桿(骨)的機械效率

④肌纖維的組成;肌肉中快肌纖維成分高,肌肉收縮力量也大。

我個人體驗--------

太極放鬆一種是肌肉鬆弛,這所有的運動都是一樣的,只是古人並沒有生物力學。他是一種高度的經驗學。

其次,用意能更好的調動人的內分泌系統,就好比您今受到領導的表揚,又加了工資,心情好,做事效率就更高了。或者這樣比喻,乙個美女在您面前,您的俯撐就更多做了。

武術裡的用意不用力是什麼意思?

抱樸慈緣 舉乙個例子,女人能夠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即這個女人的手會自己織毛衣。就是說此時這個女人的手是不受大腦控制的,是這個女的手將織毛衣這個動作練得得心應手後所形成的狀態,這個狀態是身體自己形成的,是不受大腦控制的 身體的這個狀態,就叫意。內家拳為什麼要用意不用力?因為內家拳拋棄了每塊肌肉各自為...

太極拳的內功是什麼?

沈天啟 提到內功現在很多人是直接就否定了,認為這東西就不存在。還有一些人認為內功就是協調發力。如果問所謂的大師,大師們則一般會扯到意啊氣啊這些帶著神秘感的東西上去。太極拳的內功是什麼我不是非常的清楚,畢竟我不算太極門的人。早幾年前在趙堡拜訪了一位朋友,他讓我摸過肚子,我立馬就明白,他的東西和我心意六...

太極拳的精髓是什麼?

風隱歸藏 此處不談太極拳的哲學和思想,只談技擊。如果想要調養身心或者延年益壽,讀道經和做運動都可以做到,而拳法打不過別人,就是辣雞。精髓就是松和空,而這是可以不用通過拳架,通過樁功就能訓練出來的。具體來說,放鬆體現在貫通,渾身都勁兒在一起,一交手,別人撥不開推不動。空體現在單重心和快速的身法變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