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加油對 F1 觀賞性有多大的影響?

時間 2021-05-30 00:07:30

1樓:

降低了比賽策略的豐富性。

首先,之所以賽車比民用車在比賽中速度要快的主要原因除了發動機外,主要有兩點:

一是更高的下壓力。大下壓力可以讓車輛在通過彎道時,以更高的速度駛過彎角。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提高了彎中速度,更快過彎;二是提高了出彎速度,使車輛可以以更高的初始速度進入直道。

而車輛的下壓力由機械下壓力(就是車重)以及空氣下壓力組成。借用深奧的中學物理知識,過彎時,允許車輛過彎的最大速度和車重呈反比,和下壓力呈正比。所以機械下壓力雖然不會提公升車輛過彎的最高速度,但是相同的氣動下壓力會允許更輕的車以更高的速度過彎。

二是賽車車重更輕,在相同的動力和制動力的作用下,所需的加速時間和制動時間更短。還是根據中學的物理知識,車輛的加速度與制動速度和車重呈反比。

所以可以看到,在相似的氣動水平,動力與制動水平下,車越輕,車速越高,成績越好。而對於F1,載油量是最直接和車重相關的因素。允許賽中加油,可以大幅提公升比賽前期的賽車速度,但與之相矛盾的就是需要額外的進展來加油。

對車隊來說,如何平衡速度和加油次數就是乙個需要考慮的戰略級別問題。同時,更具場上情況,靈活改變載油量和進展次數就為比賽最終結果新增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是競技比賽最具魅力的地方。

但很可惜,在08年的經濟危機影響下,為了降低成本和降低比賽中由於加油而帶來的危險性,進站加油被取消。比賽的策略性就全集中在起跑選胎和進展時機上。有點可惜。

2樓:分享你的故事

很大很大的影響。

載油量是制約圈速的很重要的乙個指標,以前的三停、兩停戰術、配合上換胎,會有很多很多的變數,車隊的策略和戰術在比賽的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最經典的就是04年法拉利車隊舒麥加的四停戰術驚為天人,個人認為可以算得上是近多少年以來車隊戰術和車手駕駛技術的完美結合的巔峰。

自從取消戰術加油之後相當於所有的車隊,需要在比賽前把油加滿就好了,換胎時間相對會很短,進站的次數,時間都縮短了,相當於縮短了車隊之間戰術的差距。讓整個比賽更加的拼車。誰的車快誰的優勢就無比巨大,尤其這幾年賓士車隊的統治力個人感覺比起當年法拉利舒公尺布朗讓托德鐵三角的紅色旋風只強不弱。

總結說就是戰術越多越複雜,比賽的變數越大,反之則越少。觀賞性,我覺得是很大的降低。可能這也是未來科技的趨勢,拼車拼科技才是國際汽聯想看到的。

3樓:

非車迷,路過,突然腦洞大開:是否可以搞成兩組,一組取消加油,一組不取消,每個車隊的兩台車分別參加這兩組,最後兩組的積分各自產生乙個車手冠軍,積分加起來再產生乙個車隊總冠軍。這樣觀眾可以按自己喜好去看其中的一場或者兩場都看。

兩組比賽地點可以錯開,比如一組在巴塞隆拿比賽,另一組相隔幾天在上海比賽。這樣每個場地一年可以舉辦兩次比賽。

同時,各車隊要準備兩種比賽,就要增加各種研發等配套崗位的人數,這樣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使賽車行業進一步壯大。

4樓:紅色亞莎之淚

取消加油最大的影響就是有關加油的各種戰術都涼了,但這個其實並不是末日

引進了輪胎的不同配方就是在試圖豐富戰術,但是卻改變的不徹底,強制一停基本保證了所有車隊都會選擇穩妥的保胎一停,因為額外進站的損失太大,大到新的胎追不回來,所以停站完全就是負收益

另一方面,就是實力差距太大,三個火星車隊優勢太明顯,後面的車隊見面直接繳械投降,甚至防守動作都懶得做,而且後面集團實力差距也很大,三個拖拉機隊和三個半地球隊。而且因為超車難還傷胎,後面的車手很多也直接養生,畢竟不進積分區,上排名沒意義,而積分區一共就十個,火星車就佔了六個…

個人覺得,提公升觀賞性有三種辦法

1.石頭胎,胎非常耐磨,車手就能持續推進而不用太過擔心輪胎磨損帶來的各種問題

2.積分制度改制,把前10變成前15甚至全都可以拿分,這樣即便是後面的車隊也會為了更多的積分去爭取提高排位

3.在車上增加數個配重塊,每次停站都可以移除乙個降低車重,提高停站的價值,讓車隊有很多戰術可選

5樓:DeltaWing

賽中加油會讓車隊策略比車手技術更重要,讓超車的重要性下降。你反問自己,是車手的彎道超車更讓你激動,還是用DRS或者undercut更讓你激動?取消加油只會提高觀賞性。

現在的問題根本不是賽中加油,而是燃油消耗量限制,這讓車手不敢拼,拼太猛了就沒油了。上面一大票舒麥加的老粉絲非要把賽中加油跟車王的輝煌聯絡起來我也是無話可說。

6樓:180天

已經不看了,FIA這幾年基本上是怎麼降低觀賞性怎麼來,車變醜、不加油、KERS、DRS、渦輪增壓、輪胎變寬,連經典的logo都被改掉了。

7樓:

說實話我是支援大家各顯神通,為了贏比賽,在合理範圍內不擇手段。

當年的加油戰術確實是一大看點,各種操作是真的6。你說取消加油,甚至曾經取消換胎,這真的是讓比賽乏味了很多。我的車沒你好,但我進站比你會玩,這多有意思啊~

不過和很多喜歡看戰術的不同,我更喜歡看黑科技。猶記得當年的失速尾翼,驚為天人!我還一直覺得,你有這個黑科技,我用那個黑科技,這才是F1該有的樣子。

後來,DRS讓失速尾翼失去了意義,真的很可惜。

我甚至覺得,F1的外觀都太統一了,規定四個輪子在地上跑,不許飛,剩下的自由發揮嘛。。。

8樓:公尺蘭尼斯蒂

體育專案最實質的核心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公平較量,取消加油最終犧牲的就是戰術和智慧型的運用,完全靠科技和機械的比拼實際上到頭來真的就是冷冰冰了,不確定性總會更吸引人

9樓:李田

取決於對什麼樣的觀眾。

單單說比賽,只能說要求觀眾對輪胎戰術的理解更深入細緻。

畢竟油量是比較直觀的資料,沒了就沒了。

輪胎就麻煩點,怎麼巴頓能跑十五圈的輪胎,別人十三圈就跑不下去了呢所以入門就比較困難,但是觀賞性本身不打折。說火星車的,如果頭車大幅領先,轉播也不會重點給鏡頭。加上有些時候,火星互懟也挺野性的。

回想一下Hamilton和Rosburger,Hamilton和頭哥

10樓:Luke Anakin

取消加油,直接降低了比賽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了比賽的懸念,這才是F1這些年越來越沒有收視率的根本原因~其他競技體育,也是同樣的道理~

11樓:urielvan

沒了加油以前各個車隊那種相互猜戰術的博弈就沒了舒麥加在法國的四停之類的神奇戰術也就沒了

雖然FIA是希望這樣可以讓超車更多但是現在除了套圈和靠DRS的超車之外實打實靠車手能力的超車其實還是沒怎麼增加雖然不喜歡Hamilton 但是他應該是現役車手裡超車能力最強的了一年下來也就只有在因為故障之類的情況排位賽排到後面才稍微展現一下了

FIA真的應該考慮一下恢復賽中加油不然現在這樣凍結研發的情況落後的車幾乎沒機會翻

12樓:

如今的比賽無聊到只能看換胎工效率的不斷提公升,有時候一把上螺絲氣幫浦槍就能毀掉乙個車手整場比賽。這還有什麼觀賞性呢,就剩下套路和運氣了。

13樓:Floyd

取消加油對F1觀賞性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可以想象一下,大家都載著差不多的油量,裝著一樣的輪胎在賽道上跑。。戰術豐富性不說大打折扣,簡直是沒什麼豐富可言了,等於說把超車的事情丟給車手在賽道上解決了,這樣的話幾十圈的比賽會變得冗長無聊。

於是這些年FIA做出了各種增加觀賞性的規則改變。一方面在輪胎規則上大做文章,增加輪胎對速度的影響,推出各種輪胎豐富輪胎的使用,這是增加戰術豐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drs規則的增加,包括之前鼻翼尾翼規格的改變等,則是為了增加賽道上超越的可能,也是增加觀賞性的措施。

但是說到底,這些年undercut相對來說還是沒以前來的多了,畢竟取消了加油進站時間也變短了,undercut也更難了。但是路面上的超車相對來說多了一點。至於哪個觀賞性高,這個就是主觀問題了,有人喜歡看滲透配合,有人喜歡看單騎闖關。

個人是更喜歡看以前戰術變化更多的f1。現在看比賽,出了狀況,好像大家都知道接下來是什麼套路,以前車隊想出來的戰術變化能讓大家感覺「這麼玩都行」。另外,不加油感覺進站畫面也沒什麼意思了,大家都只能盯著輪胎顏色看,以前的話還能盯著時間猜猜加了多少油,想想這麼加的話接下來是個什麼套路。

畢竟f1玩貼身肉搏,感覺還是沒motogp來的刺激

14樓:驊不動了

完全沒有了相對應的戰術。

輪胎和油量組成了各種各樣的車隊戰術,這不只是對正賽的影響,同樣也適用於排位賽。

就像上學時學過的數列一樣,加油和輪胎共同組成了車隊戰術,現在需要考慮的因素被剪掉一半,車隊只需要在輪胎的使用上進行合理分配,就可以制定出戰術。有時看比賽時都不需要且他車隊或者專業人員分析,普通車迷就可以通過車手的輪胎使用判斷出車手的進展策略,唯一給比賽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只剩下事故~像2023年法國站舒公尺和羅斯布朗共同創造的4停奪冠,可能以後再也不會出現了~

對F1非常痴迷,培養成為F1賽車手需要做哪些?

雨夜 首先考個卡丁車賽照,參加國內外的比賽,被看中後,去開F4.3.2。開的好的話,去各個車隊的青年培訓,優秀的話,先去第2隊,最後才能到一隊。總之,要非常有錢! Gitou 從卡丁車開始,實在不行換個城市考慮考慮吧,模擬器練不出什麼名堂,主要橫向G力和座椅的感知都沒有。放假的時候可以參加一些夏令營...

美國F1簽證?

美簽之家 你的個人情況和條件,只是申請F1簽證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存款證明,只要能夠覆蓋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就可以,具體能否拒簽,還要看你的個人情況,所學的專業,學校,成績,還有面簽時候的表現 美簽蔡老師 一般留學生的留學費用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要你把費用準備夠了。然後就是面簽時好好表現,對自己國...

不考慮 F1 的諸多規則,把今年的 F1 動力總成移植到高效能跑車當中,是不是在效能方面算最佳的混合動力系統?

Wenkan Photo 2019年,AMG One確實應該是公認最強的 混動 超跑了。然而零百加速還是跑不過電動車。效能這兩個字有很多主觀的因素,如果只比圈速那不如直接開F1。 AMG project one,1.6L V6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 兩台電機 超過1000馬力,引擎轉速調至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