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否是一切的本源?

時間 2021-07-06 01:38:17

1樓:知夢秋

這句話是錯誤的,對於動物來說我可能會說YES。但是對於人來說;不一定。

恐懼本身就是身體自帶的防禦機智,屬於是身體本能。但是身體本能是人的本源嗎?

譚嗣同死前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怎麼才能理解他們?也是恐懼託夢給這些人,讓人家這麼說的嗎?

這是乙個信仰,也是信念。

這種信分為兩種;一種是思考後的信,另一種是本能的信。

可以解釋為思考驗證的相信,還有依靠本能選擇自我催眠的信。

首先是自我催眠為第一步,思考驗證成為信念是第二步。

很多人大喊:「你們要有信心」。

自信心的產生就是本身自我催眠的,然而沒過度到第二步思考驗證 ,那麼自信心很容易被打垮。缺乏思考辮真的信,像無根之木,只會讓人變成愚昧的人。

笛卡爾居然試圖用「我思故我在」來想證明上帝的存在。

所以恐懼不是本源,人自身裡還潛藏著能對抗恐懼的信念萌芽。當信念花開時,恐懼左右不了你清晰的思路。

2樓:九聖子

存在才是本源,恐懼只是對傷害自身存在的事物現象的一種害怕而已,是自身慾望追求與自身認知所不匹配,是自身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偏差,其實也是存在所衍生的一種。

3樓:迷茫無知

恐懼是弱者的表現,是一切背運的本源,質體有實有虛,實則圓,則足,至於無所畏;虛則扁,則缺,至於不安,因之常畏。樹生尚知靜立水邊,人當遵守墨而識之,處之泰然,心如盤石。由此可知,恐懼可能與靜立有關係。

飛鳥有腳不走路,游魚無腳行千里,小魚有嘴不講話,小鳥無嘴叫喳喳。

小魚畏於看,因為它的生活太忙碌,心無所附著,視力逐漸退化。小鳥畏於聽,因為它休息的時間多,致使頭腦發脹,耳朵不能閉合,所以它畏於聽。

人的心理與身體各為一方,在一方就會失去另一方,身體動心理就不動,身體靜心理就動。偏向於一方就不平衡,身體與心理平衡才是根本。單方面的心理運用,身體就會貧乏;單方面的使用身體,心理就會貧乏,要給予恢復和生長的時間,這樣才能相互平衡。

任何的學說和觀念,都是精神糧食,有的糧食含金量高,有的糧食含金量少,含金量少的就不值得,含金量多就值得學習。

刻意的滯留於內向理論,就會令人煩躁,興趣應該是廣泛的,而且是內外兼修,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知心不知肺,心空自然青,無花皆虛空,無意皆幻境,一切皆是虛幻,何懼之有。

阻力就是一道門,推開它,走出去,不再回頭,門就不再是阻力。

只要Sunny在,區區烏雲,又算得了什麼?

「對未知的恐懼」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嗎,假如「一切已知」,煩惱便不復存在了嗎?

一修 煩惱是情緒。情緒的產生需要刺激。恐懼是刺激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例如生老病死,等等。斷除煩惱,要斷除煩惱的平台。這個平台就是我。是我的見解。你認為有我。其實並非是真理。只是乙個見解而已。就跟1 1等於2。這也是乙個你認可的見解。 延露 在十二因緣中,無明是煩惱的根源,無明緣行,行緣識,環環...

我們是否應該懷疑一切?

斯卡布羅集市精靈 懷疑一切沒有錯,但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平時沒有養成多問為什麼的習慣,又憑什麼懷疑呢?衣食住行,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為古人不懂科學,其實現在我們有幾個懂得科學呢?因此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要推翻需要無比巨大的勇氣和毅力,你要說服所有人。 Parting 像你這麼吊的還有好幾個...

情緒是否可以代表一切?

你提到對情緒敏感,字面上這是好事,即乙個人能給更敏銳覺察自己與他人情緒,即情商高 描述上來看,情緒對你有很強的影響,這和敏感就是兩個概念啦 比如說,嗅覺靈敏,可以聞到輕微味道甚至鑑別細微差異 而吸菸的人,嗅覺受損,卻在空氣不好的時候比其他更容易感受到,更容易出現咳 這就是機體受損 當然,兩者也可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