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渠門之戰後金帶少量兵力攻擊袁崇煥,雙方激戰七八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裡後金為何不派人通知大部隊支援?

時間 2021-05-05 16:46:08

1樓:玄同

對戰況有一些基本了解後,再說「後金為何不派人通知大部隊支援」?

首先,「後金帶少量兵力攻擊袁崇煥」——「少量兵力」並不符合事實,這是現代人摻進去的「私貨」。

讀史要練就「火眼金睛」,分得清「古物」和「贗品」,先把假玩意挑出來扔掉,不要留著礙眼睛……

廣渠門之戰,明清雙方均有記載。明方第一手資料是周文郁《遼師入衛紀事》;清方第一手資料是《滿文老檔》、《清太宗實錄》。

後金投入了多少兵力?應該說「史載不詳」。

看出戰將領,後金左翼四旗旗主(正藍旗莽古爾泰、兩白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鑲黃旗豪格)全部參戰,規格很高。

皇太極兵分兩路,自己率右翼四旗攻德勝門;命莽古爾泰率左翼四旗攻廣渠門,一邊四個旗,兩邊大致相當。

《滿文老檔》記:「二十日,大軍起行,汗營於北京城北土城關東隅,兩翼兵沿東北隅立營。哨兵來告,了見明兵集德勝門等語。

汗隊率右翼諸貝勒,領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又告了見東南隅有明兵集結。隊遣愛巴里、索尼、白格依傳令。

左翼貝勒莽古爾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墨爾根戴青、額爾克楚虎爾、台吉豪格率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遣人察實集德勝門之兵,乃是大同總兵官滿桂、宣府總兵官侯世祿軍。汗曰:

「令我炮手近前發炮火。俟敵官炮畢,蒙古兵及紅旗護軍由西面進擊,黃旗護軍,由側面衝入。」於是,按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填擁於狹隘處,盡殲之。

其遁出者,汗復遣御前兵,盡斬之。左翼諸貝勒所攻之兵,乃是寧遠都堂袁煥、錦州總兵官祖大壽軍。貝勒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及墨爾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進追殺,時明伏兵四起,前進之四貝勒兵,即行友擊追殺。

貝勒莽古爾泰、額爾克楚虎爾及隨行軍士、屢敗明潰卒來犯。巴克什烏訥格、額駙蘇納,率蒙古兵擊敗另外三隊兵。」

有人說皇太極率主力攻德勝門,命莽古爾泰帶「少量兵力」攻廣渠門,缺乏史料依據。

現在問題來了——「少量兵力」是怎麼來的?

原因是《清太宗實錄》,有「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止以護軍,及蒙古兵二千往」。

有人看到這裡就興奮了,說:你看,後金投入廣渠門之戰「一共兩千」,怎麼不是「少量兵力」?

但我說:這裡的「二千」是指配屬蒙古兵兩千,左翼四旗參戰兵力不詳。

古文沒有標點,大家在斷句上存在分歧,這很正常。

哪一種斷句更合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清太宗實錄》:「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止以護軍,及蒙古兵二千往。見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兵二萬,屯沙窩門外。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令纛額真等,率護軍前進……」

如果把「二千」理解成後金左翼四旗與蒙古軍總數。

那就是莽古爾泰等四旗旗主集體腦抽,只帶兩千兵進攻背城列陣的「二萬」遼鎮軍——合理嗎?

這樣打了敗仗回去,乙個「輕敵冒進」是跑不掉的!

《清太宗實錄》記載戰後追究責任,只問阿巴泰「違背眾議、不從右偏」,對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隻字不提,也沒作任何懲罰,更不合理!

就算其他人都是傻瓜,以皇太極的軍事水平,怎麼會看不出來?

合理解釋:不存在「輕敵冒進」,「二千」是配屬的蒙古兵數,左翼四旗參戰兵力沒寫。

再看「未率大軍同行」,這句話也不能說他有錯。

因為」大軍「是乙個模糊的概念。

打個比方:後金-蒙古聯軍大約五萬,皇太極帶一萬精兵攻德勝門,莽古爾泰帶一萬精兵攻廣渠門,還有三萬看守大營。

在滿清看來:廣渠門之戰只出動了一萬精兵,說」未率大軍同行「,沒毛病啊!但要說「一萬」就是「少量」,顯然不對!

「止以護軍」暗藏機關——旗主、親貴聘請多少「護軍」?可大可小,根據需要,戰時擴大自然而然……

考證廣渠門之戰後金負傷將領:

二等副將伊爾登,「率先衝入袁都堂軍,被射傷七處,重傷二處」;

游擊色勒,「今又率先衝入袁都堂軍,鎖骨被射斷」;

備御哈寧啊,「率先進擊袁都堂軍時,手被砍一處,箭傷一處,盔傷四處,甲袖刀傷二處,馬傷二處」;

備御鄂羅色臣,「於戰袁都堂軍時,按方略進擊,手傷一處,馬傷一處」;

備御烏賴,「進擊袁都堂軍負傷」。

有五位中層將領在戰鬥中負傷,並非侍衛、護軍參領之流,其中伊爾登更是鑲白旗大臣(每旗設兩位大臣輔佐旗務),位高權重,「止以護軍」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由此可見:清方記載德勝門、廣渠門之戰,在投入兵力方面打了埋伏,不只有「護軍」參戰,應該是精銳盡出……

因為精銳部隊(戰兵)已經打出去了,留守大營的主要是守兵、輔兵,叫他們增援意義不大,甚至於事無補……

最後,我們估計一下廣渠門之戰後金投入了多少兵力?

明清戰爭,滿清時常標榜自己「以少勝多」,「以一破十」——「以少勝多」是事實,「以一破十」則有誇大成分。

「己巳之變」,皇太極自述:「前我出兵時,每牛彔甲兵或二十人,或十五人,毀明國堅固邊牆,長驅直入。蒙天眷佑,故克其堅城,其所號天下雄兵,盡斬於各地。」

當時,八旗總共二十幾萬人口,六萬餘丁,萬餘「甲兵」。照這種演算法,皇太極只帶了

五、六千「甲兵」攻入關內,把明朝打得滿地找牙——多威武啊!

實際上存在重大漏洞。

後金的軍制有點象西歐的軍事采邑制。

努爾哈赤遷居遼瀋,給八旗分了地,家家都是地主、農奴主。「甲兵」是常備兵,相當於西歐的騎士;戰時帶家中子弟(無甲旗丁)隨徵,相當於扈從騎士,通常還要帶一些包衣奴(奴兵)。

後金遇有征戰,習慣上只算「甲兵」——無甲旗丁、奴兵都不計入兵數;漢軍一般也不計入。

明軍的戰兵、守兵、輔役都要靠朝廷發餉,因此「無一非兵」。

因為明清雙方對「兵」的標準不同、演算法不同,導致後金「兵數」大為縮減,這才是「以一破十」的真相。

個人認為:八旗自幼習武、弓馬嫻熟,與明軍是職業強盜與職業農民的區別。八旗「甲兵」的戰鬥力相當於明軍將領的家丁,無甲旗丁相當於普通軍鎮的戰兵,漢軍不下於普通軍鎮的守兵,奴兵相當於明軍中的輔役。

「己巳之變」前期,皇太極帶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兵力繞道蒙古攻入關內,後金軍兩萬有餘,蒙古盟軍估計三萬,總兵力大約五萬有餘。其中,左翼四旗與右翼四旗各有一萬多兵力。

德勝門之戰與廣渠門之戰同時發生,後金左、右兩翼精銳盡出,加上配屬的蒙古軍,我估計每邊一萬。

2樓:鄭治

後金的部隊也在忙著攻打別的門吶,再說我估計誰知道打的是對方主將啊,還有,就女真族傳令兵肯定也不夠先進,畢竟游牧民族,還沒學習到很多先進的東西

3樓:拿胡說怎麼辦

因為不需要啊!袁督師腦袋都差點掉了,需要救兵的是袁崇煥啊!靠「南面大軍」救了袁督師啊。

袁崇煥是唯一拜祭皇太極他爹,明朝第乙個敢於和後金私自議和,還會賣糧資敵的人。這樣的人才,後金怎麼能打敗他?那得把他高高的推到「兒皇帝」的寶座上去。

4樓:大雞腿兒

題主你太聰明了,找到了史料記載的漏洞,由於明清距離我們太近,所以很多史料經不起推敲,你會發現以辯證思維去思考明清史料有太多違背常理的事情發生而偏偏他就記錄在正史中!歷史是人寫出來的,有人才有江湖!

5樓:lion

二十日,大軍起行,汗營於北京城北土城關東隅,兩翼兵沿東北隅立營。哨兵來告,了見明兵集德勝門等語。汗隊率右翼諸貝勒,領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

又告了見東南隅有明兵集結。隊遣愛巴里、索尼、白格依傳令。左翼貝勒莽古爾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墨爾根戴青、額爾克楚虎爾、台吉豪格率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

遣人察實集德勝門之兵,乃是大同總兵官滿桂、宣府總兵官侯世祿軍。汗曰:「令我炮手近前發炮火。

俟敵官炮畢,蒙古兵及紅旗護軍由西面進擊,黃旗護軍,由側面衝入。」於是,按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填擁於狹隘處,盡殲之。其遁出者,汗復遣御前兵,盡斬之。

左翼諸貝勒所攻之兵,乃是寧遠都堂袁煥、錦州總兵官祖大壽軍。貝勒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及墨爾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進追殺,時明伏兵四起,前進之四貝勒兵,即行友擊追殺。貝勒莽古爾泰、額爾克楚虎爾及隨行軍士、屢敗明潰卒來犯。

巴克什烏訥格、額駙蘇納,率蒙古兵擊敗另外三隊兵。

後金方面的記錄,說得很明白,後金在廣渠門和德勝門的兵力是差不多的,分為皇太極帶領的右翼和莽古爾泰帶領的左翼,這是後金軍作戰常用的辦法(二十七日黎明前,右翼四旗兵偷襲大安口城,克之。左翼四旗偷襲龍井關口城,克之。均未知覺。

),所以不存在德勝門是大軍,而廣渠門只是少量部隊的情況。

然後看後金軍左右翼的威勢,進擊明軍其他部隊都是迅速擊潰,集合左右翼全軍,就輕易團滅了完成結陣的滿桂軍團。

十六日,大軍自良鄉縣起行,趨北京城。時沈副將率兵六千,迎戰於渾河蘆溝橋。固遣右翼五旗兵進擊,不移時,擊敗之,擒拿官一員,所獲馬匹甲冑,取其善者,■其劣者。

大軍行至距北京二十里外,見有明兵一營。命左翼五旗兵進擊,不移時,又敗之。是晚營於北京城西南隅。

遣副將阿山、游擊圖魯什,往視環城敵兵。阿山、圖魯什回告:我等執人訊之,供稱北京城永定門南二裡外,有滿桂、墨雲龍及麻登雲、孫祖壽四總兵官領馬步兵四萬、結柵木、四面排列槍炮十重等語。

我兵不可憚勞我等十旗行營兵列陣,呼喊齊進。陣斬明總兵官滿桂、孫祖壽、副將、參將、游擊三十餘人等,千總、把總無數。生擒總兵官黑雲龍、麻登雲及參將一人。

明兵發槍炮如雨雪,我軍進擊無一死者,豈非天佑乎?

6樓:王明

遣左翼大貝勒莽古爾泰、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白甲護軍、蒙古兵迎擊崇煥、大壽,俱敗之

後金光用莽古爾泰等人就贏了,還要啥支援

7樓:乙個痴心人十個潑膽漢

從八旗權力角度看,就理解了,內部競爭很激烈。

當時八旗軍有四個大首領,號稱四大貝勒,他們在平衡利益之下,選擇皇太極當大頭目。

但是這個大頭目是競選得到,如果其他貝勒功勞大,那麼其他貝勒就能代替皇太極,當上大頭目。

北京戰役,有三個貝勒參戰,莽古爾泰單獨領兵,負責廣渠門。皇太極和代善負責德勝門。

原本的計畫裡,廣渠門只是負責牽制,並不需要正面進攻,這對乙個貝勒而言很輕鬆。

但是,如果莽古爾泰能夠單獨打贏廣渠門,就絕對能夠威望大漲,因為廣渠門的袁崇煥,長期和八旗軍對抗,給八旗帶來了很大的恐懼,袁崇煥也是公認的八旗第一勇士,稱號第一巴圖魯。

其實這個搭配也很有內涵,兩個貝勒聯合,專門欺負較弱的明軍,然後讓另乙個貝勒去對付較強的明軍。

這就等於,讓這貝勒,有機會摘下帶刺的玫瑰.....可能有玫瑰,也有可能被刺傷。

廣渠門之戰,當時的皇帝 朝臣 群眾清不清楚實際戰況?

久遠的燈火 廣渠門之戰不論戰績如何,只要發生了,所有人對袁崇煥態度都不會好。袁崇煥作為明朝對後金作戰的直接責任人,讓廣渠門之戰發生本身就是失職,所以對他態度那麼差就好理解了。 天 狗 第三方人的見證 北韓使臣親眼目睹的情況 軍門入薊門,賊到城外不攻,徑赴西路。軍門由間路,馳進北京,與賊對陣於皇城齊華...

王離在鉅鹿之戰後是什麼結局?

南有喬木 項羽乃召黥布 蒲將軍計曰 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 長史欣 都尉翳入秦。看到沒有,獨與章邯 長史欣 都尉翳入秦 幾十萬秦軍戰敗的,投降的,只有三個人回來,名單裡沒有王離,王離自然是被殺了。 恆冬冷燠句 個人認為下場不會太好。你看他的父親和祖父就知道為...

夷陵之戰後投降魏國的蜀將有哪些?

是非由心 留下名字的只有黃權 龐林 史郃這三位。魏書文帝紀注引魏書曰 權及領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詣荊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綬 棨戟 幢麾 牙門 鼓車。權等詣行在所,帝置酒設樂,引見於承光殿。權 合等人人前自陳,帝為論說軍旅成敗去就之分,諸將無不喜悅。賜權金帛 車馬 衣裘 帷帳 妻妾,下及偏裨皆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