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結尾,為什麼導演不隨便找個樹洞,非要千里迢迢去到吳哥窟拍乙個鏡頭?

時間 2021-05-31 21:00:14

1樓:

《花樣年華》紀錄片裡講到,花樣年華裡面的許多街道場景在香港已經無處可尋,大部分外景在泰國華人街拍攝,當時王家衛準備找個泰國的寺廟,手下的工作人員告訴王不妨去高棉。正巧想起戴高樂訪問高棉,於是在吳哥窟拍攝,借高棉的政體變動呼應「乙個時代的消亡」。

2樓:

說句跟電影無關的話

並不是所有人生都有個結局的

有時候我們遇見一些人

發生一些事

然後這些發生就結束了

吳哥窟帶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情緒

很難說非得和愛情有關

只是那個年代已經遠去了

還有跟那個年代有關的東西

這本身就是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好像談不上失去什麼

只是過去了

3樓:愛ci烤蝦的我

如果沒有最後的吳哥窟,就不會有後來吳雨霏的《吳哥窟》——心聲安葬在岩洞……原諒你太理性與我在一起要守秘密,原諒我太野性想這段感情更深刻。兩個人一消失,謠言得不到證實。只得幽暗的晚空記得。

我是因為吳哥窟這首歌,才來看的花樣年華。看完後覺得最後的吳哥窟不經意間成了點睛之筆~

吳哥窟的整體就是隱忍,所以最後發生在吳哥窟也就是他把所有秘密就是隱忍,是埋藏~

4樓:無涯

應該是有深意的。畢竟電影就乙個半小時那麼短的時間一切鏡頭都會很重要。

但是說王家衛導演刻意為之也好,無意為之也罷,不妨礙我們開放地理解。

我當然還是認為王家衛導演是深思熟慮後把最後一幕選在吳哥窟的。理由如下:

眾所周知,高棉這個國家多苦多難,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大概給了在俗世中受到各種煎熬的人一種解脫的慰藉吧,周慕雲對著那個洞口輕聲訴說的時候,乙個僧人在高位俯視他,這個時候攝像採用了一種俯拍的角度,大概也有暗喻佛教對芸芸眾生的一種透視吧,一種渴望超脫的心理,不想錯過偏偏錯過的無奈。能把愛情(命運)的無常和吳哥窟聯絡在一起,也可算王家衛導演個人獨特而敏銳的感受力吧,至於相關與否,或者相關性有沒有那麼強烈,肯定還是不同人不同感受的。但是作為乙個故事,導演說的還是非常圓滿定位,不見得最後乙個就是牽強附會。

畢竟我們每個人感受不同。

宕開一筆:高票答案寫的很棒,補上的第四幕也很有趣,最後乙個截圖看的人心碎啊。愛情,也許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勇氣開始,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吧。

5樓:

在高棉也許沒有什麼深意,就像他們的故事發生在香港,新加坡也沒有什麼深意,新加坡距高棉只隔了乙個海灣,也許只是周慕雲就近來高棉旅行,只是碰巧,這種巧合在繁華躁動的香港,在濕熱擁擠的新加坡都曾發生過,碰巧遇上了莊嚴質樸潔淨的吳哥窟,故事在這裡結束也只是命運的安排了。

6樓:Jacintaprimeira

影片開頭這段字就昭示了結局。

這部電影劇情很簡單就是兩個人外遇未遂。但是很多人印象很深的台詞都是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那種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惆悵,在時間的醞釀下越來越深。我相信,承受了他的秘密的,不止吳哥窟那個樹洞而已。那些未表達的心緒,關於最美好的年華和感情,與何人說。

無人能懂。

所有人都是旁觀者,只有他在蘇麗珍的劫裡輪迴。他也心甘情願。2046裡的周慕雲,「愛」了很多「蘇麗珍」。大概是一種填補。

我喜歡之後拉的一組長鏡頭。第一遍高一的時候看的沒懂為什麼要拍這些景。樹洞已經長出了草。

個人觀點,王導想拍的,大概是時間流逝。而吳哥窟的空城本身就是歷史。在那些流景裡感受到無法捉捕的時光,無法挽回的世事變遷。

一年,十年,五十年,百年。而秘密,成為了永遠。

電影《花樣年華》好在哪?

童不缺 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思考,這就夠了。若干年後,周先生將他對陳太太的愛情封存在一片遺跡裡。影片中王家衛向我們講述了乙個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因為各自的另一半出軌,想探尋出軌真相,因而走到一起。從開始的模擬場景,逐漸暗生情愫,最終因為雙方的情感弱點各自天涯。張曼玉飾演的陳太太是精緻的,優雅的旗袍,端...

如何評價電影《花樣年華》?

和南韓電影 外出 一樣,花樣的年華 其實與愛情無關,更是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病相憐,中間或者有著無數次曖昧,可惜愛情終究很能發生在被愛情背叛的人身上。就象周璇所唱的 花樣的年華 那只是懷念乙個時代,或新或舊,或打破或被包容。掙脫與桎梏,只有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才能明白。於是周幕雲和蘇麗珍再也沒重逢過...

求BTS花樣年華系列的mv解析?

田果果的女朋友 這個我當時就看臉了,沒注意還有劇情,這個MV是我第乙個覺得能拍成電影的,我看了很多解析,分析,還是覺得臘肉四子說的最好 這是我個人看法 想認識他們的可以去看看,挺有意思的,雖然就看了幾個,沒都看完,我也覺得挺好的,關於這個MV我還是有的點不懂的,解析的話不敢說,還是大家去買漫畫。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