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四禪八定和解脫證果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時間 2021-05-14 13:52:01

1樓:譬如朝露

四禪八定修完,可以看作足球比賽中後場拿球一路運球過人直至對方球門前,非常不易和艱苦,只差最後一腳,最後這一腳比賽中稱為射門,修行中稱為滅盡定。球賽中你前面踢的再好,最後不射門,等於零。修行中你前面四禪八定修的再好,最後不行滅盡定,等於零。

2樓:禪定-其實不難

末學親證:廣超法師著述的佛陀時期《定慧之路》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次第修行,直至修觀證果……值得修行人了解下!

3樓:

四禪八定不是佛教的內容,佛陀覺悟之前,四禪八定就已經存在了,是古印度瑜伽修士的共法。

佛陀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緣起,即十二因緣說,並給出了應對緣起的方案。

四禪八定屬於天人乘的層次,往上修最高能達到無色界天,但無色界仍受輪迴的影響,當然,你仍然可以選擇往上修滅盡定,這屬於佛教獨有的內容,這已經擺脫輪迴了,但是,它是不究竟的!!原因在於滅盡定過於注重定性的培養而忽略了對菩薩乘(憐憫心/愛)的理解,因此它只能停留在脫離輪迴的層次。

從一的法則上理解(佛教徒不要亂懟),修習滅盡定最多只能停留在第六密度前中期便無法繼續深造了,菩薩和阿羅漢屬於第六密度,即光或愛或是兩者的合一,而最高層次是第八密度,明明看得到更高的層次卻無法繼續前行,在漫長的歲月中止步不前,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呢?

4樓:

因定得觀,因觀得慧,因慧得果一、定是證果的方法和手段

證果是因觀得慧。但直接去觀,觀到的念頭是驚濤海浪;定有兩個用途:

所緣:面對念頭海浪的時候,有個依靠(所緣,呼吸,禪相等),不會被念頭海浪帶走。

平復:讓風平浪靜,更方便你去「觀」到實相。

只定不觀,是買櫝還珠

過深的禪定也不利於觀。

沒有四禪八定也是可以證果的,就象天氣好的時候,剛好觀到了實相,自然就得慧證果了。

二、證果比禪定的效果更深層,更持久佛教(阿含系描述的原始佛教)的目的是解脫,目的是離苦得樂。

禪定中可以擺脫欲界的煩惱,但是出了定還是會恢復原樣。

如果把禪定中的境界當成執取物件時會產生新的煩惱。

證果是因觀得慧,因為思想認識的改變,產生了一系列的改變,煩惱從根子上就去除了,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保持效果。

不同階段的果,代表去除的煩惱不同。

三、不同果位的模型

這個問題關注的人過少,等有時間或者贊如果足夠多的,再補上更詳細的圖示和模型。

5樓:03shy

禪定都不能證到,很難談證果。進入四禪八定的前提就是要嚴守比丘戒。比丘戒,具足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淫,甚至在夢裡也不淫,甚至念頭都不動。

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進入初禪。為什麼要出家?應該說主要就是因為這一點(不淫戒)。

因為由戒生定,因定發慧

6樓:珂玎

很多人把四禪八定當做佛教的主要修法,這應該是誤解。不要以為禪定就是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只是佛門多種禪定中的一種而已。四禪八定是佛教和外道共有的禪定方法,只修四禪八定不能開悟證果,如果修四禪八定能解脫證果,就說明修四禪八定的外道也能解脫證果,這顯然有違佛說。

從解脫角度來看,四禪八定並不究竟,儘管如此,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修成並不容易。

四禪八定是佛門某些宗派,尤其是南傳中的小乘,是開悟證果的前行準備功德,修好了四禪八定,就可以去天道,這是開悟的基石,之後修滅盡定取小乘果位。滅盡定里有空性的內容,而四禪八定裡沒有空性的內容,所以小乘滅盡定才是佛教專有外道沒有的禪定。

國內大乘和密乘宗派,反而很少去修四禪八定。比如禪宗的禪定,密宗的大手印禪定,大圓滿禪定,這些都是直指心性的禪定,和四禪八定沒關係,和滅盡定有共性,二者都包含空性的內容,但和滅盡定比也有區別,因為前者屬於菩薩乘的禪定,滅盡定一般是小乘取涅槃用的禪定。菩薩乘的禪定,可以斷煩惱障,習氣障,所知障,開悟證果,直至成佛。

如果有人想修四禪八定,應該去找南傳佛教的僧人學習,傳承的原因。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裡很少有人修四禪八定。也不應該是跟著書本盲修瞎煉,否則多半會一事無成,甚至修出問題。

修四禪八定者應該明白,四禪八定只是開悟的學前功課。大乘禪定也有前行,比如念經,念佛,拜懺,念咒,這些屬於大乘禪定的準備功課,這些和修四禪八定的作用相似,而且修這些比修四禪八定效果更快。

7樓:

解脫是智慧型解脫。禪定是定力,有增益智慧型的作用,但不等於是智慧型。

四禪八定具足,也不一定能證初果。初果是以智慧型觀行,從而斷我見,進而斷三縛結,與禪定沒有關係。

初果、二果不一定有初禪的定力。

但是,得三果解脫一定得證初禪,順帶的副產品而已。

具體參見蕭平實居士的《阿含概論》。

8樓:咩哈哈醬

我個人觀點,是通過覺知練心,到遇到任何外境都如如不動的狀態後,才會呈現出解脫狀。解脫並不是生活中不遇到任何不好的事,而是就算遇到了心如如不動也就風輕雲淡的過去了,也就是因為定力足內心不受任何折磨,這就是因為定力足夠任何事都能過去,不留痕跡,所以就跟嬰兒一樣天真快樂。

9樓:此心光明

個人理解

開悟(慧解脫), 不一定要修四禪八定,初禪前的未到地定就有開悟的可能了。比如從夢中醒來,不一定要做某種特定的夢,每個人的因緣是不同的。

但(俱解脫)要起妙用,三明六通,必須要修定的。

佛法的核心作用:一,從人生(輪迴)這個大夢中醒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規律;二,利用這個真相和規律,主動控制生命這個夢境的展現,以造福自他。

明理,不一定要修很深的禪定。

起用,則一定要修定的,因為「置心一處」,才可以「無事不辦」。

10樓:洪權

圓覺經講了修行的方法:止觀禪。

無論任何人,任何方式,都會歸結為這三種。做對的,就會公升級。做不對的,卡頓,無法晉級。

四禪八定,就是通過靜坐,身心進入寂靜,改變身體,改變心理流。

對應止觀的部分。

具體方法是,參照【瑜伽師地論】【楞嚴經】。靜坐,按照等級,會經歷九心住的九個層次,進入初禪。初禪開始會有四禪,後四定,加起來八定。

這是訓練身心。

而達到九心住的第五層開始,身心轉變非常厲害。洞察力提高,清晰度提高,認知開闊,智力提高,注意力提高,這是全面的公升級。

所以,沒有靜坐,沒有到5層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理解的和出現的完全不一樣。

當你達到九住心5層,身心轉變非常徹底,才明白什麼是靜,什麼是覺。沒有達到的,那簡直就是瞎猜,差距太大。就算猜測一兩個,也不可能明白所有細節。引發的連鎖反應太多。

因此,沒有靜坐的,百分百就是外行,不可能出現例外。那麼,談什麼證果?入門都沒有。

到了5層才開啟視覺,看到念頭,看到念頭如何滅去。看到念頭滅時,舒爽公升起。

而這時,才能看到誰在覺察?這不是理解,而是直接看到。這個過程就是證果的方向。

11樓:安真

人在社會中生活,工作,迷信鬼神,宗教玄說,人我是非,財色名利,產生種種心相,汙染心靈,使人不得安寧,使人妄想妄為妄作,造下種種業障,迷失了本來,蒙昧了初心

禪,是靜慮,是濾澱染濁,是除相之法,是回覆初真之法,無相則靜安,返璞而歸真,故稱禪定

迷人畫蛇添足,附會種種表相於禪定,就產生了當今廣為流傳的四禪八定,於色,聲,香,觸,受種種相上渲染神奇,新增奇異,造作玄幻,是不僅不能除相,反添汙相於自心,皆入邪道。學佛人越是照著禪定相去學,其迷相越重,心意越亂,執迷越重。

須知修行境界,非模仿而得,非練習而得,惟有除不善因,消彌不良心相,淨化身心,清淨無為自化,乃入禪定真意

12樓:長青

四禪八定是大小乘的共法,必修的基礎。解脫是智慧型的覺悟,但是定力深厚有助於智慧型的覺悟以及穩固,到了修行的後期,定慧等持,這時候定等於慧,慧等於定。最後,一切眾生本來就在解脫的境界中,此時無所謂定慧,因為不需要再修,也無所謂修不修了。

但是目前,我們還是要修。

(1)外道只重定不重慧,所以生在色界和無色界不得解脫。

(2)小乘重定卻慧不足(不是沒有智慧型,是慧不足),他們看不透輪迴的虛妄和涅槃的不可得,想要灰身滅識躲避輪迴。

這三種情況都應避免。怎麼避免?

(1)修慧破外道;(2)在人無我基礎上修法無我慧破小乘;(3)修行定功破漢地大乘的狂慧。

統而言之,菩提心,無我慧,定力和戒律最重要。

修行這條路辛苦且漫長,跟航海尋寶一樣。菩提心是燈塔,人無我法無我慧是方法,定力是划船的力氣,而戒律是船。

沒有戒律這條船,我們會馬上沉入慾望大海;沒有菩提心燈塔,我們會迷失方向變為追求修行福報或自我解脫(這屬於變相的我執);沒有人無我法無我智慧型,不知道怎麼尋寶;沒有定力,划不動船。

祝一切吉祥!

13樓:護法居士

諸仁者。於彼何禪聲聞緣覺如來共。

若有眾生。求樂離苦觀後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淨平等時。若有正趣正發心者。應到其所起卑下心隨順供養。從彼人邊得聞正法。聞已知義如法修行。

心樂離欲流注相續。是人得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入初禪

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

離喜行捨念增上正知 入第三禪

舍苦舍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 入第四禪

度一切想滅有對想不念別異想 入無邊虛空處

度無邊虛空處 入無邊識處

度無邊識處 入無所有處

度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

度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定

諸仁者。

住初禪者滅音聲刺

住第二禪者滅覺觀刺

住第三禪者滅喜刺

住第四禪者滅出入息刺

住無邊虛空處者滅色刺

住無邊識處者滅虛空刺

住無所有處者滅識刺

住非想非非想處者滅無所有刺

住滅受想者滅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口行得倚意行得倚。八解脫禪士。得滅盡定到彼岸。

14樓:

你看解放軍站軍姿關禁閉就是個定力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喜樂有什麼區別?

除了自己和師長的體驗之外,也可以在佛典中尋求答案 比如 長阿含 卷十三的 阿摩晝經 有非常生動形象的比方 中阿含第二篇初品 幹達羅迦經 雜阿含大篇 靜慮相應 古今譯本有顯著的差異 大安般守意經 卷首的康僧會序從三禪開始就有誤解,很可能是既沒有親證,和導師語言又不太通造成的 習禪前比丘有五蓋自覆,常懷...

入了三禪,入不了四禪,不知道如何入四禪,入後如何見心明性?

79人生 不管三禪還是四禪,都不一定是證悟的境界。非佛教徒也可以入色界四禪,這是內外道共同的禪定,不是佛教獨有的,即使入了四禪,沒有勝觀,也了脫不了生死,結果就是死後轉生到色界天。而且當今時代,不要說四禪,連欲心一境都很難得到。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離開靜處前往隻樹給孤獨園。阿難尊者從遠處看見舍...

關於坐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增一阿含經 卷十一》一二 今誦此已足,如尊之所說,智慧型能除結,不由其餘行?

第一初禪發相者。行者於未到地中。證十六觸成就。即是初禪發相。云何是證。若行者於未到地中。入定漸深。身心虛寂。不見內外。或經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壞。守護增長。於此定中。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當動之時。還覺漸漸有身如雲如影動發。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身。上發多退。下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