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外後視鏡產生的風阻對汽車的油耗產生怎樣的影響?

時間 2021-05-12 07:08:46

1樓:一二三四

看工程師的水平了,我以前的經驗是三廂車後視鏡風阻貢獻在10cts以上,SUV的後視鏡風阻貢獻在12cts以上都要優化。

這兩年為了自動泊車,以及副駕側的後視鏡的右轉向視野盲區,後視鏡鏡柄要厚了很多,以為要當攝像頭,放到鏡體上的攝像頭,目前只有博士能滿足泊車5cm的誤差的要求吧,所以省成本好多放鏡柄上。不過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流場優化哦

另外,如果只盯著後視鏡本體優化的話,並不能做到最優,還和A柱(A柱尾渦和後視鏡尾渦相互影響。),

輪眉附近的形狀(影響前車輪分離出來的氣流在車身側面的貼和情況,分離貼和不好,並且分離靠上(左檢視2點鐘位置)也會影響後視鏡尾渦)。

發蓋以及車身側邊特徵線等有關。

總之就是,盡量讓後視鏡尾渦平衡,把後視鏡尾渦與鏡柄尾渦的摻混拆分開。

2樓:陳仙客

先總體說一下:後視鏡會讓汽車整體風阻增加。

這是不可避免的,想想一下水滴,抹香鯨的頭,還有杰尼龜的腦袋,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光滑沒有突出,所謂的流線型就是阻力小嘛。所以我猜測一下大概水箭龜游泳比不過杰尼龜,畢竟腦袋上面有倆招風耳,拉風歸拉風,但是拖速度。

那麼後視鏡自身的引數大概有這麼幾個,列表出來,沒有很全面,但是差不多了:

3樓:吳恥

引用汽車理論中的兩段話:

空氣作用力在行駛方向上的分力稱為空氣阻力。

空氣阻力分為壓力阻力與摩擦阻力兩部分。

壓力阻力又分為四部分:形狀阻力、干擾阻力、內迴圈阻力和誘導阻力。

形狀阻力佔壓力阻力的絕大部份,與車身主體形狀有很大關係;干擾阻力是車身表面突起物(如後視鏡、門把手、飲水槽、懸架導向杆、驅動軸等)引起的阻力;發動機冷卻系、車身通風等所需空氣流經車體內部時構成的阻力,即為內迴圈阻力;誘導阻力是空氣公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一般轎車中,這幾部分阻力大致比例:形狀阻力佔58%,干擾阻力佔14%,內迴圈阻力佔12%,誘導阻力佔7%,摩擦阻力佔9%。

所以其實,後視鏡阻力並不大,對油耗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參考文獻:

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樓:「已登出」

對油耗的影響再大你也得留著不能給掰了!

好了,說正經的,其實不是很大,一般車的後視鏡都多少算個流線型,對空氣阻力沒有太大的提高,家用車由後視鏡問題帶來的油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汽車的風阻係數是否越低越好?

D仔的汽油頭 不一定,市面上的車的cd絕大多數都是妥協的產物。有非效能方面的 明明aero那可以再降cd,甚至不少,可是design團隊那過不去,外觀對於銷售的重要性比cd值可大多了,雖然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有效能方面的 比如vd團隊說這車高速或者超高速下尾部不夠安定,在德國這樣高速不限速,或者賽道...

如果汽車可以產生思想,你認為汽車間的談戀愛會是怎樣的場景?

知三天乎 男主 女主 停車場相近車位。女 怎麼才回來?男 別提了,主人今天跑了趟高速,我是溜溜跑了一天。上午四小時,下午四小時。都喝了將近兩箱油,輪胎都快跑冒煙了。速度都在120左右。女 對了,多少里程了距離上次保養?男 今天已經超了幾百公里了,確實該做保養了。我右後輪也該加點氣了。女 希望你主人別...

奧迪現存的汽車外形設計風格是誰奠定的,其中又有何故事?

柳明 當然是我們P社長,現在TT發展到現在也逃脫不了PETER第一代TT的比例和姿態!這三輛車出來的時候peter是AUDI總監 這三輛車對奧迪的影響懂奧迪的人都知道吧!想想最近出的新R8和新Q7完全沒了上一代的氣勢!再看看peter這幾年主導的作品吧 也不是拿起亞現代和奧迪比,但是想想現代起亞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