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汽車行業是否屬於夕陽產業?

時間 2021-05-09 14:24:05

1樓:

任何行業我覺得都是有發展的,技術總是在進步。而中國的汽車企業已是未老先衰,乙個發展了幾十年的行業體質還這麼虛弱,是有問題的,幾十年的結果只是堆積了乙個個龐大的身軀,最可怕的是幾十年也消磨了它的鬥志,作為年輕人不要以為你能改變它,你能做的就是遠離他,對還在學校的學生我的建議是轉行,對於已經進去行業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往熱門方向轉。作為乙個已經工作十幾年的仍然依靠理想支撐的汽車人的忠告。

2樓:三川

不屬於汽車行業從誕生到現在一二百年歷史,甚至追根溯源到馬車時代,從業者多少是有碗飯吃的。其原因在於人類出行屬於剛需,生產生活離不開出行服務,就像衣食住行中的其他三樣,所以,長遠來說,汽車行業是會隨著生產力逐漸發展的。

由於前十幾年,中國汽車行業井噴式發展,從業人員大量湧入,表現為汽車行業發展速度過快,對比現在汽車行業發展驅穩,難免有落差,現在是市場回歸正常發展的速度。短期內行業變成存量競爭,大洗牌,頭部通吃。

現今中國依舊保持著2000萬輛左右的產銷量,即使數量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舊是世界第一。中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依然處於較低水平,老齡化可能對汽車需求導向有所影響,但中國汽車行業還是受到政策驅動影響為主的。全國各大城市限購,限行抑制了不少需求,在政策引導下,緩慢釋放需求,可以為汽車行業改革提供巨大動力。

汽車行業賺錢,有新車銷售和售後保養兩大塊,現在,各大車企開拓新模式,出行服務,租車,汽車金融,產品快速迭代促進消費。甚至是文化旅遊產業,車企收入多元化,人才需求也多元化。

新能源是趨勢,賓士48v輕混,豐田氫動力和強混動,特斯拉純電動,在法規限制下怎麼省油怎麼來。這是對的,石油本就應該作為化工材料而不是作為重汙染的燃料。人類社會應該向集約化發展,增強對危機的抵抗力,更可持續發展。

汽車行業佔gdp百分之十幾,盤活了少說半數工業體系行業和文旅服務業,現在還在承接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硬體人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興,中國興。

隨著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提高,汽車行業依舊有光明的未來。

3樓:

很早就有人說過: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行業。

具體到衣食住行這四大剛需行業,就更是如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都不存在夕陽行業的問題。

4樓:堂踩滌排舊瓤趕步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公升公尺,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

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公尺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斗公尺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里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

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公升公尺恩,斗公尺仇」。

乙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公尺,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公尺,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公尺不夠,兩碗公尺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上癮的。

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

「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這裡不詳細分析,其中有一層意思就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你這樣做,甚而認為你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當你好心幫人的時候,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我們都知道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當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們而去時,也許我們會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道理?而我們自己是否也因為接受了別人「一斗公尺」而淡漠了人家施公尺的恩情?

讀了這個故事之後也許你會有所領悟和反思。

5樓:老楊聊汽車設計

可以明確的說不是,而且是國家強國戰略支柱產業!

老楊結合多年汽車行業從業經驗,來給大家娓娓道來:

汽車行業已經第一次被國家明確為汽車強國戰略。準確的講,是在14年,為汽車強國戰略元年。

為什麼這麼說,房地產產業已經日落西山,國家需要振興實體,製造業中唯有汽車產業才足以帶動整個產業鏈,機械加工,化工,能源,物流,網際網路等。

老楊深刻體會到這幾年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汽車設計人才也極為短缺,導致各大企業對於汽車設計人才的競爭近乎白熱化,汽車設計研發人才斷崖式稀缺。

中國汽車行業一共經歷了三波浪潮:

第一波是改革開放初期,汽車行業在中國開始起步,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

第二波出現在十幾年前,奇瑞、長安、吉利、華晨等自主品牌出現,中國本土汽車企業被寫入歷史;

第三波浪潮正是眼前。造車新勢力集中在中國出現,是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加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世界汽車行業格局深刻巨大變革,蘊含巨大機遇,乙個人只有順應大趨勢,抓住絕佳的歷史機會,才會獲得巨大成功。

「一帶一路」加速中國汽車品牌國際化。「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它既是國家發展戰略,更是汽車產業尋求產業公升級和機制轉型的重要動力。

目前長三角地區,汽車設計研發領域工作待遇好,而且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五年左右設計工作經驗,普遍25W左右。而且隨著工作經驗和人脈的增加,自身價值也會逐步公升值。所以說,勿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幹。

我是老楊聊汽車,如果你對汽車行業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問老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6樓:奈何

看了前3答案,都是圍繞巨集觀方向的汽車行業來回答,並沒有把題主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首先,我是曾和題主一樣,發動機專業本科畢業,因為是普通二本院校,這個專業工作好找,但是工資不高,目前已轉行網際網路多年。現在汽車行業比較火熱的幾個詞彙:

智慧型汽車、電動汽車、網際網路汽車。發動機專業在對口崗位的發展上有幾個:工藝、發動機設計(或者零部件設計)、發動機標定(或者整車標定),這幾個方向是傳統崗位,並沒有因為行業的變革而成為熱門崗位,自然也不會有更好的變化。

考慮到未來國家戰略在電動車,如果題主仍想留在汽車行業,建議題主要麼選擇傳統崗位裡的整車標定,要麼找路子走電路/電子方向,能力更優的話可以學學程式設計,看看能不能搞智慧型汽車程式設計相關工作。以上全為個人意見,因為轉行有些年頭了,如有地方表述不準確還請見諒,不過真心不建議到自主品牌發動機廠商工作,普通員工待遇真的不行,要去就去整車廠商。

7樓:

傳統內燃機確實可能夕陽了

但是新能源以及新能源帶來的車身設計上的創新自動駕駛以及車輛網才剛剛開始

交叉學科人才短缺會變得更加嚴峻

國內自主品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要說夕陽還太早

8樓:面朝大海的兔子

國內遠稱不上夕陽,歐美日那種才算,畢竟人家已經差不多家家戶戶幾台車了,至少是成熟產業了,國內呢?還早,何況還有其他更落後的國家要發展,汽車市場很大很大的

9樓:

不是。現在的汽車行業完全是在風口上,智慧型化(高階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電動化(各種新能源汽車),互聯化(車聯網,V2X),輕量化(新材料,新工藝),共享化(新的商業模式。。)這幾股狂風吹得 zhu都能飛起來。

感謝時代!

10樓:木村

不管是不是夕陽產業,汽車產業是任何乙個強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能帶動太多的上下游的產業。主機廠選址,各個城市都會搶著給各種優惠條件,主機廠過來了,就會有相應的零部件廠

汽車行業的專案管理要注意什麼?

才聚pmp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指專案管理專業人士 人事 資格認證。美國專案管理協會 PMI 舉辦的專案管理專業人員 PMP 認證考試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是目前專案管理領域含金量最高的認證。獲取PMP證書,不僅提公升專案經理的專案管理水...

全球汽車行業的寒冬是否開啟了車企裁員大潮?

紙老虎刀叨忉忉 傳統車企裁員是一定的,奧迪和賓士已經丟擲裁員計畫。寶馬情緒穩定,說了聲自然淘汰。國內的車企其實現在都扎堆在新能源汽車。似乎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中流砥柱?我們認為特斯拉可能的確不錯,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泡沫,需要政策推動去消化。蔚來汽車如今的模式沒有可持續性,而國內特斯拉的成本也...

汽車行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徒有虛表?

jerod 一半認可樓主的說法。本人從事質量工作,可以預見的是無論任何一家國內企業 外企,合資,國企,民企 對於質量和利潤,永遠選擇的是利潤。汽車行業的五大工具其實也只是乙個指令,敢問FMEA有哪個公司是當回事來做嗎?MSA 有不作假的嘛?SPC超差你會停下來做分析嗎?PPAP的確到了這個量產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