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百日平定遼東是否是軍事奇蹟?

時間 2021-10-27 00:31:30

1樓:張洛粼

司馬懿平遼,是謀勝,不是戰勝。

這也是司馬懿在軍事領域的乙個鮮明特點,司馬懿擅長在行動謀劃上領先對手、預判對手、從而進一步壓制對手,扼死對手。類似的有得隴望蜀之典故、速攻孟達故事、拖死諸葛亮。

但是距離軍事奇蹟可差遠了,以往攻克遼東的難度在於地理和氣候因素,並不是說真打起來時公孫家有多麼善戰。

而且公孫淵哪來的十萬兵馬?頂多有三萬「精銳」,加上四五萬不知道從哪徵發來的老百姓當後勤。公孫淵要是能有十萬兵馬,他都得自封玉皇大帝。

2樓:魯路

稱不上奇蹟,但都沒想到勝的這麼快, 大家想的是公孫淵怎麼逃。司馬軍事能力很強,但都是以強勝弱,所以張儼李二都是典型的不服氣。用兵之法,以正合,以奇勝,面對公孫淵可以出奇,面對諸葛怎麼一直以正合呢?

更不齒的是,勝利後做景觀,司馬家真沒積德。。。

3樓:羽超

先說結論,軍事奇蹟算不上,但確確實實是一場教科書般的漂亮仗。所謂軍事奇蹟,是不可複製的。像曹操奇襲烏巢,贏得官渡;鄧艾偷渡陰平,趁勢滅蜀這類換個人就無法完成的事件,而司馬平遼東則不然。

遼東這個地方與蜀地相比,真不算易守難攻,唯一優勢在於路途遙遠。換成一般的對手,可能為此沒什麼辦法,可惜公孫淵面對的是國力強大的曹魏。遼東雖遠,但曹魏依舊可以派出四萬大軍遠征,且能保證後勤。

至於兵力方面,史料中沒有準確的記載公孫淵具體有多少人,但從他後面與司馬懿交戰,直接撥給部下數萬人,數次被司馬懿在野戰中擊潰後,依舊還能退守襄平來看,雖然沒有十萬這麼誇張,但總體不至於比司馬懿少,所以遠征遼東難度還是不小的。但司馬懿在此戰中的表現,卻把孫子兵法發揮的淋漓盡致,具體過程就不細說了,司馬懿在做到損失最小的情況下,牢牢把握主動權,從頭到尾牽著公孫淵走。而公孫淵則毫無辦法,只能被動挨打,一舉一動全在司馬懿的預料之內。

此戰能贏,除了司馬懿的能力以外,曹魏的國力也是一大因素,若是換個人來,在同等的客觀條件下,未必不能取勝。不過可能沒法像司馬懿這般,打的如此漂亮。因此司馬平遼東不算軍事奇蹟。

4樓:別硬槓

第一,你把公孫淵殺了他也變不出十萬正規兵來,遼東就那麼大點地,人口密度還小。抵禦司馬懿時,公孫淵也是派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共一萬多人駐守遼隧。那時候遼東發展水平較低,北方還是鮮卑族的地盤,公孫淵的根據地也就是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一部分。

算上地方郡兵,理論上總數三萬挺合理。若真有十萬大軍…那也不是職業軍隊,充其量黃巾軍的水平,基本上有多少成年男性就可以說有多少軍隊…戰鬥力稀碎,不可一概而論。

【胡亥:哪來的十萬大軍~哪來的十萬大軍~】第二,如果這都算軍事奇蹟,你太小看司馬懿的能力了,或者是低估史上所有猛人的能力了。遼隧城外公孫正面被司馬擊敗(平原野戰),然後司馬老賊引兵向東南進發,然後突然調頭東北,直趨襄平,公孫度怕襄平守不住,直接馳援(用兵詭變、迅猛不是開玩笑的,已經是牽著公孫鼻子走了),行軍至首陽山,公孫又正面被司馬打爆(經典野戰),司馬再回襄平。

然後剛好,下雨了,還是暴雨…遼水暴漲,司馬懿的運輸船可以從遼口直駛到遼隧城下,然後等雨停就堆起土丘,造望樓,才開始提問者很艱難的攻城戰——

結果,公孫沒糧食了,軍中開始人吃人,最終潰敗被殺。

從一開始雙方都不準備打攻城、守城戰,公孫幾乎就是一直被司馬懿智商碾壓牽著鼻子走,後面知道要守也守不住了,所謂奇蹟,有些誇大。宣皇帝之軍事才能,吊打公孫淵,還是合理的。

5樓:幽魂

首先個人感覺,那時候遼東應該養不起十萬軍隊。公孫淵也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認為司馬懿跑了那麼久已經強擼腿軟了,直接撞上去,結果被車翻。一開始打算死守的話沒準還有點看頭。

6樓:北海之泉

「易守難攻」個錘子,司馬懿和公孫淵的幾次交戰都是在地勢平坦、有遼河水運的遼河平原打的,而且公孫淵哪來的十萬大軍?

《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

二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徵淵。

公孫淵先是派數萬人在「遼隧(大約在遼寧海城)」這個地方防守,司馬懿來了後命令他們出擊,結果被司馬懿擊敗。

六月,軍至遼東。淵遣將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里。

宣王軍至,令衍逆戰。宣王遣將軍胡遵等擊破之。

然後司馬懿直接朝公孫淵的大本營「襄平(遼寧遼陽)」殺去,守在遼隧的軍隊害怕襄平失守,也連夜朝襄平趕去,雙方在襄平附近的首山交戰,司馬懿大勝。

宣王令軍穿圍,引兵東南向,而急東北,即趨襄平。衍等恐襄平無守,夜走。

諸軍進至首山,淵復遣衍等迎軍殊死戰。復擊,大破之,遂進軍造城下,為圍塹。

司馬懿開始圍攻襄平,當時連續三十多天的大雨,運送後勤補給的船可以從「遼口(遼河入海口)」直接抵達襄平,而襄平的糧食耗盡了,部分守軍投降。

會霖雨三十餘日,遼水暴長,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雨霽,起土山、修櫓,為髮石連弩射城中。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將軍楊祚等降。

最終守軍崩潰,公孫淵帶著幾百騎兵突圍失敗,戰死。

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長數十丈,從首山東北墜襄平城東南。壬午,淵眾潰,與其子修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當流星所墜處,斬淵父子。

這些地方咋就易守難攻了?

至於毋丘儉那一次,主要是兵力不足,計謀沒有成功: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

遣幽州刺史毋丘儉率諸軍及鮮卑、烏丸屯遼東南界,璽書徵公孫淵。淵發兵反,儉進軍討之,會連雨十日,遼水大漲,詔儉引軍還。

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王護留等居遼東,率部眾隨儉內附。

《三國志·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

景初二年,太尉司馬宣王率眾討公孫淵,宮(高句麗國王)遣主簿大加將數千人助軍。

雖然毋丘儉用詔書誘殺公孫淵的計謀沒有成功,但毋丘儉成功的籠絡了鮮卑、烏丸和高句麗,讓公孫淵孤立無援。

詔青、兗、幽、冀四州大作海船

《晉紀》:

時以儉為宣王也。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鐘傳》:

明年,帝遣太尉司馬宣王統中軍及等眾數萬討淵,定遼東。儉以功進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戶。

第二年,海船造好了,司馬懿帶著援軍趕到了,毋丘儉給司馬懿當副將,最終憑軍功封侯。

PS:至於曹操遠征烏桓的白狼山之戰,是在地勢險惡的遼西打的,而且當時道路積水難以通行,曹操是走了一條小道:

《三國志 ·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時方夏水雨,濘滯不通,軍不得進。太祖患之,以問疇。

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然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

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掩其不備,蹋頓四之首可不戰而禽也。」

哪個更難走,一目了然

遼東得名於遼東郡,遼西得名於遼西郡,這倆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回事

7樓:一折戲

奇蹟算不上,但平遼東這仗打得確實很不錯,連李世民寫關於批評司馬懿政變的時候都誇司馬懿這仗展現很強的軍事才能,司馬懿平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納入曹魏版圖,東北亞各國想爭霸或者爭盟友,考慮的物件是由公孫淵變成曹魏,可見平遼東的功績對於當時而言確實不俗。

8樓:陸遜

算是很厲害,但吹得過大了,魏國的兵力要比公孫淵多得多,而且司馬懿速戰速決。公孫淵雖然占有有利地形,但是其他方面處於劣勢。

9樓:鞠躬盡瘁褚彥回

司馬白日平遼東,旬日下新城,所謂「戰、守、降、走、死」誠哉斯言,軍事能力確實很強,可惜遇上丞相

但是襄平沒必要誇上天,司馬穿長圍,破敵軍,困孤城,公孫坐守賊,等死而已,正道

事前魏明帝與宣王論三策,所謂廟算

奇什麼策

如何評價 FGO 日服司馬懿附體實裝?

澤哥最帥 都說了這次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我是衝著萊妮斯去抽的。但這不是真正的娘化,只是司馬懿附身而已。我希望ygg不要再用中國歷史人物玩梗了。 聖晶石 1 開池的時候看了抽卡直播,五個直播裡三個兩單沉船,乙個一單三寶,還有乙個一單一寶,毒池比例3比2,考慮到池子實用性,其實不建議抽,但是從20年國服...

如何看待《大軍師司馬懿》裡讓司馬昭給司馬懿 司馬師背鍋的設定?

餘梁 因為劇本裡明顯是出於戲劇性的要求,將司馬昭設定為了司馬懿一直壓抑的狂妄陰暗面的形象,而司馬師是司馬懿謹慎自持有節制的那一面,而司馬孚則是司馬懿的初心。這是個戲劇矛盾角度的操作,在文學影視創作裡不少見。 沉默沉默沉默 MakiriZolgen 有點意思的是很多劇粉反駁對此劇的非議常有的一句就是 ...

如何看待《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對司馬懿的刻畫?

王支戶 我倒是挺欣賞這部劇,兩部追著都看完了。觀點如下 連續劇就是連續劇,是以吸引眼球,追求收視率為首要目的的,雖然是一部歷史劇,但也有不少編造之處,各位研究歷史的不必當真,就如同研究三國不必參考三國演義一樣。這部劇很好看,拍的很用心,這就夠了,從質量上看,很良心。對於我來說,這部劇倒是勾起了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