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進攻,佔據客觀優勢卻選擇堅守不出而不是決戰退敵?

時間 2021-10-17 03:27:47

1樓:灰燼之刃

軍事上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政治上這叫響應國家領導人號召。

司馬懿首先是個政治家,其次才是軍事家。

他必須先做出符合政治的事,再做出符合軍事的事。

那就只能聽曹睿的話,堅守不出。

2樓:直江

當然是高明的策略

對比輕易出擊身死軍滅的趙括、開門揖敵為天下笑的徽欽、大軍出征立成齏粉的王振,司馬懿做得非常好,堪稱完美。

我願稱之為五人中最強。

3樓:叮叮

司馬懿並非沒有決戰退敵。

正相反,大宣王跟漢丞相在上邽曾兵對兵將對將,實實在在地,正面打過一場。結果呢?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翻譯一下,就是諸葛亮斬殺魏軍重甲士兵3000人,繳獲5000具重甲玄鎧,司馬懿跑回營中。

5000具玄鎧什麼概念?官渡時如日中天的袁紹不過玄鎧萬領。(曹操: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

同時,殺3000兵,繳獲重甲卻有5000具,說明有2000名身著重甲的魏國精銳把盔甲全脫了扔了,然後有多快跑多快地「還保營」。這已經是非常難看和慘烈的潰敗了。

因此,司馬懿審時度勢,不跟諸葛亮打正面,發揮自己的優勢消耗對方最終取得勝利,是完全正確的選擇,是乙個頂級戰略家的智力,定力和統帥力的優秀體現。

4樓:兩朝開濟忠臣心

如何評價一場戰役的成敗得失?答案是有沒有達到己方的戰略目的諸葛亮戰略目的,吸引司馬懿出戰並伺機消滅他帶領的魏軍主力司馬懿戰略目的,堅守軍營不給諸葛亮任何可乘之機所以結果一目了然,司馬懿的確是諸葛亮的一生之敵

5樓:

能100%退敵的,為什麼要選擇有只有80%風險性質退敵方式?

司馬懿不是傻子,贏得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贏,這是高明的策略結局:司馬懿:屢次退敵,功勞大聲望足人脈廣,最終大贏家諸葛亮:五伐五敗,徒增笑料

6樓:養出賊弟孫伯符

因為司馬懿不是張文遠,諸葛亮不是孫仲謀

1,司馬如果能打過諸葛,魏國朝堂也就不用做做表面文章讓他堅守不出2,按司馬懿的打仗風格,向來是能多快解決就多快解決,直到他和魏國朝堂都知道他自己遇到乙個自己無論如何剛不贏的對手,那就只能堅守

3,雖然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基本上高於司馬懿,但打攻堅戰不是只看軍事能力,如廉頗拒白起,白起打不下丟臉嗎?

4,這個辦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打又打不過,是個人都知道縮著5,司馬懿本人確實算當時的軍事大才了,只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罷了那麼這個辦法丟臉嗎?

我舉個例子:

你是黑幫老二,你曾經不到一月滅了乙個小幫派,又不到一年滅了另乙個中規中矩的幫派,後面你們幫派一共900來個人。這時你們有兩個對立幫派,其中乙個幫派200來個人在你們市場東邊跟你們開戰,你們老大派了老三老四老五帶人去抵擋,另外乙個幫派在你們西邊,老大派你帶不下於對方的人手前去對抗,你佔據人數,物資,地理的優勢,卻只能縮在你的地盤裡不敢出去,丟臉嗎?

7樓:meancity

我不認為魏軍有什麼優勢。

那階段,魏國恨不得把軍隊都解甲歸田了,所有人力物力財力都用於發展經濟。但不行啊,吳國,蜀國威脅始終存在。在國力軍力還不足以滅掉吳,蜀的情況下,保留部分軍隊,能守土就行,其餘用於發展經濟。

蜀軍北伐,蜀軍的短板是糧草運輸困難,難以持久。司馬懿堅守不戰,不僅僅是正兵合,也是奇兵勝。我理解的奇兵,就是發現對手的短板,針對對手的短板制訂對策。

8樓:機器小串串

司馬懿千里上庸擒孟達,千里奔襲遼東斬殺公孫淵。。。241年擊退前來圍攻樊城的吳軍,如火如荼。。。實打實的戰績。

尤其是前面兩個,兵貴神速在他這裡體現的非常明顯了。。進攻水平不得了。

面對諸葛亮堅守不戰,還不是因為在諸葛亮這裡吃虧太多了。。

9樓:錦帆甘興霸

諸葛亮是在敵國境內作戰,相當於有人跑你家菜園子用你家地在你家土裡lashi

你要覺得說我不跟他計較,反正他肚子餓了菜園子被他吃光了就走了那就聽你的

反正是我的話我肯定是要絞盡腦汁提前把他趕跑打得贏我就自己動手,對面是泰森那我就沒辦法了,等他自己走吧,或者報警其它的一概不需要分析

10樓:

這也可以爭論,只能說明粉絲化嚴重

這兩人可不是關公戰秦瓊,是交過手的,而且不止一次司馬懿就是不如諸葛亮,而且是大大的不如,這是明擺的事情諸葛亮在兵力,後勤,地盤都大大不如的情況下,勞師遠徵,把司馬懿打的龜縮不出,你就是找再多理由,也只能說明豬哥比司馬懿強

人家曾有過比喻,如果墨西哥軍隊一路北上,打的美國航母不敢靠岸,你覺得值得洗一洗麼?

11樓:三折肱

司馬懿雖說談不上中國歷史戰鬥力top級別的,但是在同時期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了,這種統帥在佔據優勢的時候不會無腦梭哈,孤注一擲,他又不是賭徒。

這種把打仗當梭哈的人,三國期間除了諸葛恪,我還真沒想起誰。

12樓:

真正決定堅守不出方針不是司馬懿而是曹睿。司馬懿不過是此決策的參與者之一和執行者而已。

《明帝紀》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

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如果司馬懿放棄上面安排打算決戰,勝了好說,可以吹一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敗了呢?估計司馬公不就是大號的馬謖?

13樓:saintzeustm

彼方實力耗不起,因此急於決戰,己方相反,沒這個必要,不按照對方的節奏,牽著鼻子走

如果順著對方節奏,可能中招,不保險,有閃失損耗是小,影響自己是大,曹III安好心了麼

等對方糧草耗盡,自然也就退了

保守求穩吧

14樓:

簡而言之,都不是。

不論切入點是什麼,都該清楚,不是司馬懿能力是否比得上諸葛亮的問題,而是魏國決策層結結實實認識到了打不過諸葛亮這客觀事實,才有魏軍被迫採取守勢,遷延日月,拒不交戰這件事。

也不存在決戰的問題,畢竟魏軍是不戰,而非不決戰;蜀軍是求戰,也沒求決戰。

打不打是一回事,投入多少資源,用什麼規模去打是另一回事。

誰能規定一旦交鋒就必須是決戰,一旦決戰就必須一方徹底崩盤呢。

說白了,連打都打不起來,談何決戰。小規模毆打都禁止發生,憧憬大規模交戰屬於想多了。總不能說魏軍這邊攻一波,打輸了便會防線崩潰,滿盤皆輸。

魏國與諸葛亮交戰歷史,從最初的找蜀軍主力交戰,有機會就追擊到後來的拒不交戰,追擊就被斬首,可沒少交學費。主張不能追的張合更以身試法,用親身經歷證明自己是對的,但這種事情對前線的將領警惕性並不那麼強。

軍功人人都眼紅,司馬懿也不例外,結果和諸葛亮一番毆打後,就成了魏天子堅守方略的忠實擁躉。司馬懿不是庸才,相反用兵能力同時代屬於拔尖人物,他掌握優勢資源,敵人送到嘴邊,不是真打不過沒必要做曹睿的真粉。

堅守然後反殺的例子在歷史中有很多,但魏軍與諸葛亮交戰則不是。蜀軍退兵時被反殺的往往是魏軍。蜀軍五伐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提前做了運輸,而且還在敵國展開屯田運動,某種意義上是做持久戰打算。

以往魏軍可以用等蜀軍糧盡作為藉口,在五伐不對症,人家能打持久戰,你要忍受敵人在你地盤上長期種田?

所以五伐魏國的應對策略,也談不上怎麼高明。倘若蜀軍真的很快就會退兵,便不會有魏將屢屢請戰,司馬懿屢屢千里請戰這種戲碼。因為還沒等司馬懿屢屢,敵人已經走了。

說白了,蜀軍已然不懼怕與魏軍野戰,甚至期盼與魏軍野戰。而提前運糧與敵境耕種也彌補運輸效率的問題,唯一的短板就是兵力有限,即攻堅消耗的問題。曹睿、司馬懿、辛毗等人輪番唱戲又能堅持多久?

若非諸葛亮天不假年,蜀軍真能在魏國境內屯駐個一年,好定力好脾氣也看不下去吧。但話說回來,在那個時代活過五張就算可以了。

15樓:lvjjing

我有點看不下去了,有些人真的是傻子一樣,站著說話不腰疼,戰爭在他們看來就是主帥單挑,地形、後勤、裝備、士氣等都不用考慮的。

雖然我很不喜歡司馬懿,但是非要拿他對諸葛亮的避戰來鄙視他,嘲笑他為縮頭烏龜的人,也是一群純粹為了發洩情緒而狂歡的奇葩。

五丈原的介紹

五丈原為何名為「五丈」,其說法有三;一說此原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颳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原高五十餘丈,原稱五十丈原,口口相傳,簡成了五丈原。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

五丈原位於棋盤山北麓,南連秦嶺淺山,東、西、北三面均為懸崖陡坡,沿山寬0.5公里,北部寬1公里,南北長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傾斜。

五丈原的地形圖

相信看了上面的五丈原介紹,還有五丈原的地形圖,就知道這種地形的限制下,多騎兵的曹魏雍涼邊軍傻了才會殺出去,強行渡過渭河,和蜀漢南中少民為主的山地步兵在這種地形進行正面對抗!

把魏蜀吳三國兵種按田忌賽馬分上中下三層的話,那麼基本上是下面的情況:

魏國蜀國

吳國上駟

騎軍步軍

水軍中駟

步軍水軍

步軍下駟

水軍騎軍

騎軍放棄自己後勤比對方強的多的優勢,順著對方主帥的心意,冒著被半渡而擊的風險,以自己的短處去硬扛對方的最強項,司馬懿的腦子得有多秀逗才會這麼幹?

看問題能不能客觀一點?別把人家的優點當缺點嘲笑!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對在益州越巂、建寧、牂牁三郡發動叛亂的高定、雍闓、朱褒等人,為了穩住朝政大局,忍了他們兩年,理順了朝政才發兵平叛。你說諸葛亮這行為叫縮頭烏龜嗎!能說諸葛亮面對司馬懿那麼張揚高調,面對高定、雍闓、朱褒三人卻趴窩了兩年之久,所以高定他們哥仨才是三國第一人(群)嗎?

16樓:傑林修

打不過。

我再村夫黑,也不過說村夫的短板軍事能力在三國裡是一流末二流頭的樣子。

我喜歡嘲諷武廟粉,也不過嘲笑拿武成王廟當排名的。能進廟除了關係戶,良將還是逃不掉的。

司馬在將星如雲的三國時期,有過會打仗的人設嗎?

諸葛亮的短板,那也只是他的短板,不是說阿狗阿貓能碰瓷的。

說真的,我只見過一類人吹司馬軍事能力有多牛……

17樓:陳磊

講下我對五丈原戰場上司馬懿戰法保守的理解。

一、五丈原之戰一開始,司馬懿並不保守,司馬懿考慮到渭河以南很富裕,不打算把這些資源讓給諸葛亮,並沒有駐兵渭河北岸,利用渭河進行防守,而是選擇了偏激進的駐兵渭河南岸。

但郭淮被諸葛亮趕去了渭河以北,形成了上面這幅圖的情況。

二、司馬懿在戰略上是激進的,駐兵渭河南岸,諸葛亮後面是山地,可以掩護自己的背後,而魏軍是背水列陣的狀態,顯然對諸葛亮有利。

我認為,司馬懿這個戰略上的激進,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在戰術上保守。

壓縮諸葛亮軍佔據渭南平原的面積,就是壓縮諸葛亮屯田的面積,避免諸葛亮靠屯田解決自己的後勤困難,戰略上的優勢仍在魏軍手中,魏軍因此也可以在戰術上採取守勢,如果諸葛亮不能主動破局,則可以耗走諸葛亮。

雖然郭淮被趕去了渭北,但這個戰略還是成功了一半,諸葛亮佔據的五丈原面積並不大,應該還是不能靠屯田養活自己,諸葛亮軍的後勤困難,仍然存在。

三、說完了戰略層面,再說戰術層面。魏軍激進的戰略,在戰術層面就尷尬了。

郭淮被趕去了渭北,司馬懿留在了渭河以南。魏軍被渭河分割成了兩個部分。

第四,形成上面那張圖的形式之後,諸葛亮開始被迫尋求破局。他進行了兩個嘗試,一次是嘗試進攻渭河北邊的郭淮,沒有成功。

一次是嘗試進攻司馬懿,成功了,諸葛亮成成功的突破了和司馬懿之間的武功水,並在武功水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前進基地。就是上圖諸葛和司馬中間的河流,在上圖的基礎上,諸葛亮架橋並向東突破了。

第五,這個時候我們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

1、渭水分割了魏軍,魏軍互相隔了渭水支援不便。

2、諸葛亮跨渭水進攻郭淮失敗了,反過來說郭淮進攻諸葛亮也要垮渭水,也不如容易。

3、諸葛亮已經建立了進攻司馬懿的前進基地。司馬懿自己還是在背水列陣。

綜合結論,我要是司馬懿,我也要保守!諸葛亮明擺著下乙個就要來打我了,情況並不一定對魏軍有利,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利用一下自己爭取來的戰略優勢,耗走諸葛亮,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諸葛亮和司馬懿哪個厲害

連宵 已修改我之前說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大概是出於對歷史的了解不夠吧 哎呀 只看曹操晚年重用司馬懿就妄下定論了,這我確實有錯,不過還是想確認一下,司馬懿早年出仕時是否真的受到曹操的懷疑,那個鷹視狼顧論和三馬同槽我果然還是得再研究一下 以下原答案,刪了司馬懿長期不被重用的言論 聳肩 兩個人厲害的技能點可...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比較厲害?

拾萬 這個問題我覺得經歷了武侯歷次北伐的魏明帝曹叡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來看看他怎麼做的 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乙酉,皇子殷生,大赦。三國志 魏書 明帝紀 這段記載的是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武侯的倒數第二次北伐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這次北伐初掌關中的冢虎被村夫錘的有多慘 後,曹叡大犒三軍...

司馬懿抵禦諸葛亮有錯誤嗎?

司馬懿抵禦諸葛亮的戰術本身就沒什麼問題,拿出李世民的話評價司馬懿是不合理的,李世民是什麼水平?他完全有資格看不起任何三中國人物,何況李世民作為乙個皇帝,肯定是非常害怕有司馬懿這種人物出現的,所以他對司馬懿的評價能高才有鬼了。說回這個話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北伐就像是足球比賽上諸葛亮進攻司馬懿防守,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