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如何看待金元兩朝?

時間 2021-06-03 18:39:11

1樓:

王八看綠豆越看越對眼

滿清修四庫全書可沒少篡改華夏的歷史典籍,四庫裡亂入了很多美化夷狄胡虜韃的文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都能被滿清篡改成:「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2樓:全文

這個乾隆皇帝那個時候。好像態度很直接。遼金並非正統,不具有合法性,偽政權。這個他自己有批閱,貌似是在編24史的時候直接否定。可以查閱,宋是中國文化正統。

3樓:我為江郎代言

在以異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如何看待宋遼金正統,是乙個比較微妙而又頗有忌諱的話題。清朝前期,有意提高遼金王朝的歷史地位。順治二年(2023年),增祀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於歷代帝王廟;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又增祀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及金太宗、章宗、宣宗。

梁啟超在《新史學·論正統》中曾就此事做過分析:「本朝以異域龍興,入主中夏,與遼、金、元前事相類。故順治二年三月議歷代帝王祀典,禮部上言,謂遼則宋曾納貢,金則宋嘗稱侄,帝王廟祀,似不得遺。

駸駸乎欲偽宋而正遼金矣。」在這樣一種時代氛圍下,漢族士人很少對宋遼金正統問題發表意見。我們注意到,雖然清人也有若干種改編訂補《宋史》的著作,但其主旨不外乎糾謬補遺、刪繁存簡,而不是像明人那樣在義例上做文章。

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北齊、北周繼之,亦較南朝為甚,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其所承之統正也。至隋則平陳以後,混一区宇,始得為大一統。

……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

其實早在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就已對宋遼金正統問題發表過明確見解:「夫宋雖南遷,正統自宜歸之宋。至元而宋始亡,遼金固未可當正統也。

」這段話出自他的一首題為《題〈大金德運圖說〉》的詩序中,可能不大為人所知,故四庫館臣在涉及到遼金史事時仍不免心存忌諱。自乾隆四十六年以後,高宗多次向臣下公開表達他的上述觀點。是年十月,他在抽查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時,指出《契丹國誌》「體例書法訛謬」的問題:

大書遼帝紀元於上,而以宋祖建隆等年號分注於下,尤為紕謬。夫梁、唐、晉、漢、周僭亂之主,享國日淺,且或稱臣、稱兒、稱孫於遼,分注紀元尚可。若北宋則中原一統,豈得以《春秋》分國之例,概予分注於北遼之下?

」《契丹國誌》帝紀部分原是以遼朝紀年為綱,而將北宋年號分注其下,高宗因主張正統在宋不在遼,故對這種體例極為不滿,於是命館臣將《契丹國誌》一書撤出來加以改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高宗在為改譯遼金元三史所作的序中,再次明確否定遼金王朝的正統性:「夫遼、金雖稱帝,究屬偏安。

在如何看待宋遼金正統的問題上,清高宗與明代士人可謂殊途而同歸。明人之所以對宋遼金正閏耿耿於懷,主要是受其華夷觀念的主宰,他們強調的是「嚴夷夏之大防」;而清高宗之所以要否定遼金正統,則主要是緣於他的文化立場,他自認代表華夏正統,信奉的是「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信條。長期以來,人們對清朝統治者的正統觀念缺乏深入的了解,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的立場必定是傾向於遼金元這些北族王朝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如金毓黻先生謂《四庫全書》將《宋史質》和《宋史新編》列入存目,乃是因為這兩部書「尊宋統、抑遼金,大觸清廷之忌,意甚顯然」,這個斷語就似是而非。因為清高宗同樣也是「尊宋統、抑遼金」的,他不喜歡的只是明人那種狹隘的華夷觀念罷了。

以上摘自《德運之爭與遼金王朝的正統性問題》

如果元清兩朝的統治者的民族身份不是蒙古族和滿族,而是京族和朝鮮族,後世的漢民族主義者還會攻擊他們嗎?

北朝那會兒的北魏北周北齊也沒人說,自己爛就別怪人家噴你。而且雍正不錯啊!元朝和清朝又不一樣,起碼人家沒割地賠款 答案是一樣的,清朝的統治者滿族其實早已漢化,別說努爾哈赤本身就是明朝的屬臣,就是皇太極本人也熱衷於讀 三國演義 金國統治中原時期,金國也是高度漢化的,比如辛棄疾本身就是金人,只是後來投奔的...

清朝統治者的諡號如何斷句?判定標準是什麼?

劉大壯 不用斷句 北南韓王的諡號也一樣 有人提到了清世祖的諡號。之所以這個諡號很難斷句,是因為這個諡號裡的23個字根本不是同一天出爐的東西。類似的還有清太宗,唐朝以後,皇帝諡號裡x孝二字都是放在最後,並與其他一到兩個字的諡號一起斷句。比如唐太宗的 大廣孝 宋太祖的諡號 至明大孝 和明仁宗的諡號 章聖...

為什麼在清朝中後期,統治者滿語水平逐漸下降,大部分底層八旗子弟放棄學習滿語,改用漢語漢字?

馮金 事物都有成本,精通兩門語言文字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比精通一門語言文字的成本要高得多。而之所以選擇精通漢文漢語,那是因為我大清要漢人的花花世界,而不要老林子裡的高粱窩棚。精通漢文漢語的收益比精通滿文滿語的收益大得多。綜上兩點,自然是逐漸改用漢語漢字了。別說旗人,就是老朱家,把京師搬到北京後,也都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