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的諡號如何斷句?判定標準是什麼?

時間 2021-05-30 00:12:07

1樓:劉大壯

不用斷句

北南韓王的諡號也一樣

有人提到了清世祖的諡號。

之所以這個諡號很難斷句,是因為這個諡號裡的23個字根本不是同一天出爐的東西。

類似的還有清太宗,唐朝以後,皇帝諡號裡x孝二字都是放在最後,並與其他一到兩個字的諡號一起斷句。比如唐太宗的「大廣孝」宋太祖的諡號「至明大孝」和明仁宗的諡號「章聖達孝」。

但是清太宗的諡號卻是「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這樣的排列。

如果四個字四個字的讀,就變成了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很奇怪對不對?

其實很正常,因為他一開始的諡號是「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

這樣四個字四個字的念起來就舒服多了。

之所以變得讀起來奇怪,是後世子孫不斷加諡的原因。

至於清世祖的諡號,也不用斷句,因為他原本諡號是「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這一諡號明顯比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順口得多。

其實清朝皇帝諡號特立獨行的例子多得很,比如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這個諡號很好斷成四字四字的句子對吧?然而《清聖祖實錄》裡他的諡號卻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多了「中和」兩個字。

清文宗的諡號是「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看上去也很好四字四字地斷句,然而按照《清文宗實錄》,他真正的諡號是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我在想,這些皇帝的子孫們都沒有考慮到斷句方便與否,我們又何必操心呢?

2樓:沉默雲層

不算單字諡號一共二十二個字,怎麼可能一定要四個字一斷?這是按語感斷的,比如欽文顯武肯定要連讀,那麼斷點就在這四字之外,不是每個皇帝都必須同一種讀法。古文不是肯定與現代漢語一一對應的,標點能加則加,不能加不要勉強。

清朝統治者如何看待金元兩朝?

王八看綠豆越看越對眼 滿清修四庫全書可沒少篡改華夏的歷史典籍,四庫裡亂入了很多美化夷狄胡虜韃的文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都能被滿清篡改成 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全文 這個乾隆皇帝那個時候。好像態度很直接。遼金並非正統,不具有合法性,偽政權。這個他自己有批閱,貌似是在編24史的...

為什麼在清朝中後期,統治者滿語水平逐漸下降,大部分底層八旗子弟放棄學習滿語,改用漢語漢字?

馮金 事物都有成本,精通兩門語言文字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比精通一門語言文字的成本要高得多。而之所以選擇精通漢文漢語,那是因為我大清要漢人的花花世界,而不要老林子裡的高粱窩棚。精通漢文漢語的收益比精通滿文滿語的收益大得多。綜上兩點,自然是逐漸改用漢語漢字了。別說旗人,就是老朱家,把京師搬到北京後,也都慢慢...

清朝統治者一直存在防漢制漢的思想嗎?

不一定吧,年羹堯算是個漢人,雍正皇帝讓他掌兵權。岳鍾琪是漢人,是清朝大將軍。如果清朝皇帝防著漢人,不應讓年羹堯和岳鍾琪掌兵權。這還是在清朝前期。 利潤op 清朝統治者沒有什麼所謂 防漢 思想,作為五族共主,更多是防止地方勢力坐大 回族的左寶貴,滿族的多隆阿,壯族的岑春夫煊,藏族的策凌,蒙古族的僧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