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否只是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而制定的道德準則?

時間 2021-06-12 03:52:33

1樓:江湖騙子

孝是禮的一部分,禮是什麼:

禮者,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禮記》

孝正是可以定親疏別同異的。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

孝是人之別於禽獸,人之為人的乙個體現。

孝不是某個人某個時間制定的,而是現實中有這種現象行為,為一部分人認可而提倡之,冠之曰孝。

西方人不講孝道?我不了解,但以常理猜測,西方人中一定有孝這種行為,只是沒有被大賢總結為孝這個概念推而廣之,而已。

你疑惑為什麼只有中國有孝這個概念,這很複雜,中國與西方的時地人及社會生產方式政治體制運作思想思維等等無數種或細微或巨集大的不同,導致了某一點的天差地別。

這是個極大的問題,你簡單地問了出來。

孝是為了什麼?你疑惑是囚禁、報答。

令你失望了,孝被提出來的時候,針對的並非我等奴隸平民,而是有身份的階層。

為什麼他們重視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

乙個有身份地位的家族,父親死後,繼承者要依著父親執行家族的軌道,維持三年,這可稱為孝。

為什麼?初掌大權,改弦更張,對於大家族來說是很危險的事,三年的無改於父之道,足以讓繼承人明白家庭穩定運作的竅要。

你看,孝在有身份地位的人群中,有著使家族不落的作用。

推而廣之到普通百姓,孝有什麼用呢?

上古人獸相食,人類要聚集協作爭取生存。當沒有野獸威脅生存時,人以家庭為單位,各家庭之間便有了爭競比況,孝便成為維繫家庭團結的思想基礎。

報答,是仁的體現。三年哺育,讓你我度過了年幼無能的時期,年老無能的父母便由你我來扶持。如此代代相沿,乙個小家庭才有變成大家族的可能。

囚禁,言重了,你完全可以做乙個不仁的人。之所以不願意做,是因為你有仁心。有仁心便有孝心,有子曰,仁者,孝之本歟。

你看,這孝的品德是父母長輩強加於你的嗎?非也,分明是你生而有之,分明是你對仁孝這一品德的不自覺認同。

至於令堂所言,只表明她對孝的理解,和對父母之道理解偏淺。但有一點沒說錯:就算父母說錯了,也不要頂撞。有不對付就做有效的溝通交流,何必頂撞。不敬,何以別乎禽獸?

是不是要對這樣的母親行孝道,我想你會的,因為你有孝之本,仁。另外,或許你還想把家庭光大為家族呢。

那孝是否就是逆來順受呢?也不是,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無怨。

古代統治者是否意識到宗教只是統治工具?

jiangjiangjiang 宗教 只是 統治工具嗎?不是,他也滿足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精神需要。宗教只是精神需要嗎?也不是,他的核心價值仍是統治工具。當你打算簡單粗暴地看待乙個問題時,那通常就不會有正確答案。古代統治者大多數可以意識到宗教在統治中的價值,並踐行其中的價值。但宗教對統治的意義並不如政...

古代的統治者都提倡禁慾,而自己卻又有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這種矛盾的做法,統治者自己怎麼解釋呢?

扁鵲見你 你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 黑土臉 統治者沒有提倡過禁慾。道德上提倡禁慾是程朱理學以後了,之前不僅不提倡禁慾和貞潔一類的,還鼓勵寡婦再嫁,比如唐朝。古代如果古到秦朝及以前,你看看羋月同志的開放程度,葷段子隨口能說,哪來的禁慾一說 田鴿 所謂禁慾應該是南宋朱熹提出的 存天理,滅人欲 而提倡並不一定...

達爾文演化論是為了統治者的需要出現的嗎?

三個字丶僅此 演化論只是一種設想 思想和文字是很容易被扭曲的,不管是說演化論裡的物競天擇還是適者生存,統治者只是把他想要的提倡出來以偏概全 科學也是不斷質疑,不斷推翻,不斷完善。可是不存在捏造就算被推翻過的理論也不是捏造出來的,也是經過驗證過的,但不代表他一定是正確的或者說不會被推翻的 口 口 關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