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清時的社會生產力比先秦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時間 2021-05-07 03:38:42

1樓:艾爾森弗雷

為什麼現代美國生產力遠比二戰時期美國生產力高,為何現在美國航母數量反而比二戰時期少?

因為相同規模下,不同時期的戰爭,消耗人力物力財力有數量級的差別。

2樓:平潮

很簡單嘛,你秦國從咸陽出發到新鄭打南韓一路上555公里,你當然可以爆民兵出來作戰來來回回也就一二個月,還不耽誤農忙。

然後你大清從北京出發征討葛二蛋,3447公里,還有沙漠草原和大山,你要說派幾十萬過去,走路就半年打仗半年回家都兩年後來,你是準備讓他們吃沙子活著?

3樓:薩薩里安

不是戰爭規模變小了,而是戰報記載的側重點變了。比如土木堡事件,如果讓司馬遷來記載,那可是50萬級別以上的明蒙全面戰爭了。只不過,這時候記載的側重點在具體結果上了。

也就是說,土木堡事件的背景下是全蒙古的部落都來攻打明朝了,只不過只有也先的那一路打贏了而已。

再比如李靖靠幾千騎兵滅突厥,實際上唐朝和突厥的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而且雙方來回打了很多次戰役了。如果讓司馬遷來寫這段歷史,也得是數十萬人規模的史詩級戰爭。只不過,李靖的那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所以就大書特書,給人造成了乙個錯覺是——李靖就靠幾千騎兵打敗了突厥。

土木堡也是如此,都給人造成了錯覺——也先只用4萬人打敗了明英宗的主力。但實際上,除了明英宗這路以外,其他各邊鎮都遭到了蒙古人大規模的入侵。只不過,也先這路打贏了。

這種記載方式,歐洲也是這麼晚的,只記錄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那一路的戰績,其餘的一筆帶過了。於是也給了許多人的錯覺——歐洲的戰爭規模太小了。比如阿爾庫金之戰英法雙方加起來也就幾萬人,但是英法已經打了快100年了。

再比如17世紀的Continental戰爭,參展方的軍隊也就2萬——4萬這種規模的,但是結合時代,這場戰爭前後已經打了30年了,30年裡參加戰爭的人數已經超過100多萬了。等到再有百萬人級別動員的戰爭,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了。

4樓:馬某人

其實,隨便一想就能想到,先秦打仗的時候,把後勤人員都算進去了,所以往往就是幾十萬。而後來只算純軍隊,所以當然會少得多了。

5樓:放辣加香菜

首先先秦時代的大多數戰爭規模並沒有比明清時代更大,歷史學的規律一貫來說都是時代越久遠就越難以追溯其真偽。即使是像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等知名的大戰,人數究竟是不是幾十萬還存疑,更不必說那些根本就不會被史書詳細記載的小規模戰役了,如果僅僅是類似於邊界線上的摩擦和衝突,實際上規模也無非限定在不超過千人的情況下。

當然,除了這些「大多數」以外,也確實存在一小部分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作戰,但這種作戰往往具備的特點就是它們本身的性質是戰略決戰,也就是說它們是會直接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這種作戰在無論哪個時代都會具備相當規模,比如明末的松錦之戰、山海關之戰,參戰雙方的總兵力相加也都在二十餘萬,並不見得就比先秦時代的更小。

6樓:修羅獄

這是乙個屁股問題

東方喜歡誇大己方實力,動輒三四十萬

西方喜歡個人英雄主義,所以三百斯巴達勇士,其實還有幾千雅典和奴隸軍。

另外西方已經經過史料縮水了,比如波斯二百多萬大軍,已經被西方史學家砍到三十萬,二十萬,到現在波斯戰士後勤全算上也就十五萬的樣子。

古波斯人口3000萬左右,面積五百萬平方公里,波斯也是軍國主義國家,單個戰場現在能出動的也就十五萬軍隊而已。

亞歷山卓常年軍隊也就幾萬人的樣子。

7樓:羊鼠鼠

首先,先秦時期是總體戰,長平之戰上秦國就有發河內年十四以上悉至河東的說法,當然具體的我就不記得了,懶得吊書袋了。當時雙方除了少數職業脫產兵,多數都是民兵,輔兵,民夫之類的,承擔的主要任務也是運輸,搭營立寨這樣的體力活,因為戰兵要儲存體力作戰。而且當時作戰範圍也小,比如晉楚之間城濮大戰,實際上雙方乙個在河北,乙個在河南。

秦魏河西之戰,乙個在陝北乙個在陝南。長平之戰,乙個在山西乙個在陝西。

明清時期的軍隊都是職業軍隊了,幾十個職業騎兵就能驅散幾萬流民,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而且隨著戰爭裝備的進化,戰爭的節奏也在加快,這個時候人數就不是越多越好了,能有效指揮的幾萬人,遠遠強過各自為戰的幾十萬人。還有一點,後勤,明末雙方的財政都很脆弱,明這邊是體制問題,清那邊是體量問題,松山大戰明軍慘敗,可是清軍也並沒有佔多少便宜。

這種對壘不同於之前的搶掠,不但沒有太多繳獲,還付出了巨量的人力物力,以至於如果此戰如果輸了,估計滿清那邊就要崩潰了。

反觀南明西南時期,清掌握了東南財稅,大西軍在西南搞大生產,雙方參戰軍隊數量都有很大提高。

8樓:凌柏超

職業軍人和戰時應招的農民不要混起來談

不知道題主指的是先秦哪個時期啊

如果是戰國時期一般大的戰爭

比如長平之戰是幾乎發全國男丁很多都是種田的農民那個人數不是常駐軍數量

9樓:冼輝

戰爭的規模和戰場指揮能力密切相關,也就是和通訊手段密切相關。

從部落時代到電報發明,再到無線電,到現在的通訊光纜,戰爭的規模是逐漸擴大的而不是逐漸減小。

你印象裡先秦動不動幾十萬人,那是指動員規模,而不是戰場上作戰的規模。

以長平之戰為例,秦軍截擊趙軍的主力部隊也就一萬五千戰兵而已。趙軍被圍的40萬裡面戰兵其實不多,大部分是後勤人員。秦軍攻打楚國動員60萬人也是如此。

沒有電報的情況下,戰場上一方有5萬戰兵了不得了,剩下的全都是拉糧草做飯洗衣服修補盔甲挖坑的。

所謂的「號稱」多少萬,大部分是吹水,小部分是連後勤作戰人員一起算,先秦的文獻大部分不可考了,所以你總覺得數字很多。其實明清時期的作戰記錄比較詳細,你就知道具體古代打仗什麼樣子了。

要說規模巨集大,還得是工業革命之後。淮海戰役CP動員了幾百萬支前民工,加上60萬作戰部隊,戰爭規模是古代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

今天你看戰爭規模小,那是因為都是區域性戰爭,沒有全面戰爭了。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全面戰爭就是二戰。即便之後的北韓戰爭越南戰爭依然是冷戰條件下的有限戰爭。

真打全面戰爭,就像中國這種工業國,動員個幾千萬軍隊毫無壓力。話說動員不出總人口10%的軍隊也好意思叫現代國家?

10樓:OriginalToy

先秦國小,社會需求簡單,打仗距離不遠,動員率高。

清朝那麼大,社會需求複雜,打仗距離遠,國內需要留兵。

簡單比方,秦到魏國幾天的距離,補給線不長。清平定新疆,走就要幾個月,物資需求量不是一般的大。

社會需求和物資需求,先秦主要就是糧食,不耽誤耕耘就行,而且戰爭前線就是十天半個月的路程,農閒在家的人全部都可以動員。

古時可以全員皆兵,清朝不可以,乙個士兵加裝備和後勤補給需要後方很多人生產,而且社會較先秦發展更大,需要更多的人去生產,動員率就低了。

11樓:當塗高

只有抓壯丁,規模就會變大的

比如日本戰國,比如李自成,比如滿清趕綠營上戰場不過都是炮灰和水分

歷史上李唐和波斯在中亞打過一仗,雙方的歷史都記載敵人有十幾萬人,敵眾我寡

這還是正史,波蘭的歷史更是記載他們打贏了茫茫多的蒙古大軍呢

12樓:Samuel Solomon

古代社會的第一生產力是人,包括耕種漁獵,包括軍事訓練與作戰。

於是戰爭的成本與備戰養戰的成本就難分彼此了,如果以較高規格去維繫備戰養戰模式,又怎會得到乙個繁榮盛世呢?

冷戰便是典型案例,前蘇聯因為備戰而自我顛覆,其實這個時期內根本就沒有一次蘇美兩個大國之間的正面交鋒。

所以,如何戰勝是軍方人士的事情,如何維持戰爭狀態則是非軍方人士的鍋。

根據封建農耕時代的一貫作風,社會生產力越是發達,用兵反而越是精打細算。

13樓:michael

你讀戰國策會發現戰國時期的戰爭其實都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東西,一般都是各國之間利益交割談判的籌碼,考慮到戰國策雖然有一些誇大了縱橫家的作用這一點上,但是先秦連縱合橫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讀孫子兵法,孫子對於戰爭的見解是不得已的活動,尤其是攻城略地等等直接對抗戰,他最期望的結果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狀態,按照現代政治思想就是武力威懾。讀墨子會發現,墨子在楚國攻宋之際依然能夠通過各種辯論說服楚王放棄出兵,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期戰爭其實對於發動的強國也不是一件很樂觀的事情,即便有魯班這樣的攻城大師幫忙。

所以,可以猜測在戰國時期戰爭根本不會是巨大規模的對抗,更多的是一種武力威脅,給自己進行談判帶來籌碼,因此提前宣稱自己發動了一支龐大的軍隊,會對後續談判帶來很大的價值。各國實際能夠發動的兵力其實並不會很多,秦國也並沒有現代人想象的那樣兵力碾壓六國,秦國戰勝六國依靠的是不斷分化削弱六國得到的結果,所以說滅六國者六國也

14樓:

遠古時代神仙還特別多現在乙個都沒了?因為就是假的嘛。沒有那麼大的戰爭規模。

古時候動員能力就沒那麼強根本組織不起來那樣的戰爭。人數一方面是誇大了,另一方面還有相當數量是老百姓當民夫的。就算明清時代的戰爭規模也都有一定水分。

15樓:「已登出」

最喜歡看那些算數的,都是人才。你們算的秦國四萬兵肯定是真的,多的都是後勤人員。

大秦靠著四萬人滅了韓再滅魏再滅趙滅燕再滅楚。我們算六國都不如秦國,都只有兩萬兵好了,那也是12萬了。

那我們算六國再廢材一點,再砍一半,六國都只有一萬兵,你這四萬對六萬也不行啊?

我再算你大秦這四萬不分兵,打完山西河北推到遼寧再全跑到湖北打仗,你這是不是難為人啊?

我們再算秦國每場都贏,兵全是不死金剛,打了幾十年仗4萬乙個不少。

是不是魔幻了點?

還用孫子的話來算兵和民的比例,你怎麼不用孫子的十則圍之來算秦軍人數啊,

我們就算趙括這個廢物把趙國那一萬兵都帶出來了,秦國得用十萬兵圍啊。

多出來的那六萬哪來的?

16樓:老巴斯

作者不是學軍事的,就連軍迷也不是,你可以去看一下二戰,德國蘇聯在全國動員狀態下有多少軍隊,雖然有機械化的後勤,但生產種類也更多,壓力只會比先秦更大,全國戰爭動員是很可怕,而且當時的秦軍一直是士兵自家錢糧打仗,不信可以去看下雲夢秦簡里黑夫給家裡的要求寄糧食的信。而且先秦到唐朝都存在大量的徵召兵,他們就是炮灰,與宋朝之後的募兵有很大不同

17樓:

按照題目高讚答主說的,500年後肯定會有人覺得解放戰爭時期的雙方生產力比2023年的大陸更高,他喵的你們竟然不考慮秦軍窮所以要參軍集體搶劫的動員機制嗎?

18樓:迅雷烈風

有兩個因素,

一方面,先秦(主要是戰國)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以國家為後盾,在指定區域進行賭國運之戰,舉國動員,16到60歲壯男都在徵兵範圍,動員力自然很強。後來的戰爭對外始終是區域性戰爭,並不動員舉國之力,只是動員邊疆地區而已,而內戰特別是改朝換代的戰爭,往往是社會生產力被破壞的舉國之戰,沒有力量進行舉國動員。

另一方面,當時動員的兵力很大部分是後勤、輜重、運輸兵,這些人其實並沒有直接投入戰鬥,但是參與了戰爭。

為什麼投資大於儲蓄時,社會生產供不應求?

巨集觀經濟學IS LM模型分析中說I S,有超額產品需求。這讓我很不解啊 巨集觀經濟學中的投資既然是指對生產的投資,那投資多了,產品不就多了。那投資不就代表產品供給嗎?I S不就應該是供給大於需求嗎?然後我想到了乙個解釋。先說結論 投資反映的是現在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創造的是未來企業對產品的供給量。...

為什麼生產力提高會導致封建社會消亡?

李世苟 首先,我認為生產力提高本身並不會導致封建社會滅亡,其原因答主高志剛基本已經解釋清楚 在乙個社會內部生產力為什麼會提高才是其封建體制滅亡的關鍵,這兩者是同步的 而在社會與社會之間,甚至可能出現乙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反而可以延續另乙個社會封建體制存在的現象。zhihu.com question 3...

為什麼說生產力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

思域無疆 錯!歷史的評價尺度,生產力只是乙個方面,生產關係和社會文化也是重點。就是說,歷史,考察的是社會文明,既社會存在與社會文化的總和。 佛魔 生產力,其實就是勞動效率 而這個東西,關鍵就在於勞動者手上的傢伙事兒。當猴子剛剛學會用石頭和棒子保護自己 捕食獵物的時候,就變成了人類 開啟了原始社會。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