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諸葛亮為何對馬謖的判斷截然相反?

時間 2021-05-06 09:00:18

1樓:jany01

還是角度不同吧,經驗不同造成的。

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那翻「嗣子不才君可取」的話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這樣的託孤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史上僅此一例。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劉備臨終時的激將法——將諸葛亮一軍,讓他死心塌地輔佐劉禪,不敢造次。

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卻表示:先主之巨集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

我們先談談劉備的為人。要全面評價劉備是個大工程,我們這裡僅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劉備對臣下的體諒和他超強的識人之明。夷陵之役時黃權和劉備政見不和,後值戰敗歸蜀無路只好投降了曹丕。

這時在永安服侍劉備的大臣紛紛要求逮捕黃權的家屬治罪。劉備卻說:是我辜負了黃權,不是他辜負了我呀(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一樣照顧黃權在成都的家屬。

比起漢武帝因虛妄之言而殺李陵全家的事,劉備確實稱得上是仁義明君了。而黃權在曹丕那邊的情況更叫人感慨。由於黃權家屬被害的假訊息傳來,曹丕特地準備為他們發喪,黃權卻反對,他說:

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實,請須後問。後經查證,果然是假訊息。

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讀到這樣的故事叫人很難不被感動。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備和臣下的關係是推誠相待、君臣不互疑的。

不僅如此,劉備還很有識人之明(知人之鑑)。比如他對諸葛亮過分看重馬謖頗為擔憂,所以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可惜諸葛亮不以為然,繼續重用馬謖,以至後來發生街亭之敗。

再說說諸葛亮,諸葛亮的為人,清人王藻鑑詩云「輔漢書呈二次表,忠劉費盡一生功」便是對諸葛亮在受託孤之後的人生軌跡的乙個高度概括;而那句千古流傳的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則是對他人生後二十七年的乙個總體寫照。總而言之,諸葛亮的人品和忠誠度不存在任何質疑。但是,諸葛亮雖聰明絕頂,可畢竟是人不是神,不能事事洞察如明鏡,我們對此只能一聲嘆息。

所以兩人的看法不同在於他們所處的格局和角度不同,這裡卻可以看出劉備身為乙個領導在識人方面敏銳絕倫的目光。

諸葛亮為何要讓劉備三顧茅廬,難道諸葛亮真的不想出山嗎?

歐陽赤龍 諸葛亮恐怕真的不太想出山 從他一輩子輔助蜀漢,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看,諸葛應該是個對功名利祿不太迷戀的人,不然他即便不稱帝,也可以權傾朝野,聲色犬馬,而不是死後桑八百株了,至於施展抱負,看看劉備當時的慘樣,這得多狂的人才會覺得幫劉備能混出來啊,諸葛亮雖然自比管樂,但應該還沒狂到像二爺...

劉備託孤諸葛亮與魏明帝託孤司馬懿為何結局大不同?

戲天 劉備死後,能懟諸葛亮的人不多。再看司馬懿,曹睿死後,曹爽都飄成什麼樣了,乙個勁欺負司馬懿,司馬懿不得想辦法反抗嗎?再說曹丕 曹睿的御臣之術能比得上劉備嗎? 黃金雞 兩人的權力也差太遠了 高平陵之變後的司馬懿都未必有諸葛亮在蜀國那般的一手遮天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內部就不存在任何競爭對手,和司馬懿...

諸葛亮為什麼對劉備如此的忠心耿耿?

歸夢寒 以前我也很不理解,後來對蜀國這群人記載看多了大致可以理解了這裡不提諸葛亮,提一嘴蜀漢其他人對劉備的忠心關羽 張飛 從涿郡到荊州,千里追隨這麼個屢戰屢敗 數失妻子的主,曹操給關羽封侯賜金,他卻跑去投奔不過作為袁紹客將的劉備。趙雲 不過就是在公孫瓚賬下多看過你幾眼,從此跟著你一去不返,看著老曹的...